先導智能2018半年報分析

粗略瀏覽了一下大家的說法,褒貶不一。繼而看了一下先導的半年報,彙總如下:

1.整體業績符合預期。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基本上符合預期,80%-100%左右的增長率,也對應了2017年報裡董事會的計劃。目前來看先導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發展。

2.部分數據說明。喜憂參半吧。那就先說憂。那位什麼貓人也提到了,報告期內,賬齡超過1年的預收賬款達到了5.9億,去年同期才6000萬,這個不用猜測了,很明顯就是銀隆的那部分錢。報告裡也指出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公司與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根據項目建設實際情況預計調減合同總金額約0.68億元,約佔合同總金額的6.13%。合同項下部分產線已經調試完畢但未驗收,其餘處於可調狀態,因最終使用方使用計劃調整導致合同進展低於預期,但預計不會對公司生產經營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眾所周知,銀隆最近應該是遭遇一些情況,導致計劃放緩,驗收推遲。個人覺得目前形勢下,可以理解。畢竟是11個億的大合同,短期先導的現金流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我相信先導會比你我更重視,有更好的對策。同時我們應該給予銀隆一定的時間去解決問題,只要新能源車還沒有取消,只要國家支持的態度還沒有變,總會有解決的一天。聽說新能源搖號都排隊到2025年了,不是麼?

3.半年報經營活動先進淨流出為7億,去年同期為淨流入3.5億。看上去有點糟糕,但是看了全文發現這個結果是意料之中了。一方面銀隆的推遲驗收確實給先導現金流造成了不小壓力,所以看到先導的短期貸款都增加了近4個億,以此來補充流動資金。其次,應收賬款仍然維持在高位,半年末達到了近11億。最後,報告期應付票據的大量到期,起初餘額12億,期末只剩6.7億。所以導致報表上先導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減少以“-”號填列)為-6.58億,進而導致報表上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達到了12億,去年同期只有3.8億。最後在加上目前整個市場環境資金的匱乏,經濟形勢的不樂觀,所以大環境也會影響。整個來說,該收的錢沒有按時收回來,但是要付的錢卻不能推遲,所以這個報告期,先導的現金流確實有點難受。

4.至於說預收賬款由16億減少為13億。說這是大幅度下滑,未來業績堪憂,我覺得完全就是杞人憂天了。第一,減少金額並不是很大,僅20%左右。第二,我考慮正是因為銀隆資金的推遲收回,管理曾考慮到現金流的壓力,所以實時的調整策略,稍微減少一些合同訂單,以順利度過這個現金流尷尬期,從長遠看來,我覺得這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反正技術在,根本不缺訂單。

5.說到先導毛利率的下滑。我認為這個同樣誇大了。先導現在的核心技術就是鋰電池,收入也大部分來自於鋰電池設備。半年報顯示先導毛利率42.02%,教去年同期僅僅下降0.5%,其實這個減少比例甚至可以說完全忽略不計。目前的環境下,依舊維持42%的毛利率水平還是能夠充分展現了先導的行業地位。

6.最後說一下我看到的幾個亮點。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收購的泰坦新動力的收入情況。上半年貢獻了3.9億應收和1.18億淨利潤。要知道2017全年,泰坦應收不過4.8億,淨利潤不過1.22億。所以一方面經過磨合,先導和泰坦的聯動效應開始顯現,另一方面今年實現泰坦的1.25億的利潤目標看來小菜一碟。期待未來二者更好的聯動,使得先導在前中後端的優勢不斷顯現。另外一個是上半年研發收入達到9100萬,去年全年才1.23億。研發人員達到749人,年初為662人,截止報告期累計獲得了各種專利366項,年初為260項。

最後總結一下。整體來看,先導無論是技術投入上還是營業收入,淨利潤等等各方面依舊穩步前進。毛利率反映出來的市場地位還是很穩定。但是不可否認上半年因為銀隆的推遲驗收,給先導現金流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個人感覺離形成壞賬還有十萬八千里,我們需要對格力對銀隆特別是對先導管理層有信心。況且管理層應該是已經開始了對應的策略,特殊時期適當減少預收,減少訂單,保證整個特殊時期現金流不要出現壓力。所以綜合來看,短期有壓力,但是未來更值得期待。歡迎留言探討。(作者:金融小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