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鑽石之都」閃耀新時代

“中国钻石之都”闪耀新时代

壯闊的金剛石微粉篩選車間 本報記者 傅 青 攝

“中国钻石之都”闪耀新时代

中國金剛石產業基地

“中国钻石之都”闪耀新时代

磨具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傅 青 攝

“中国钻石之都”闪耀新时代

金剛石微粉生產線

核心提示

河南是我國超硬材料的發源地。1963年,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就誕生在河南。而柘城,現在是“中國鑽石之都”,每年金剛石微粉的產量和出口量,分別佔到中國市場份額的70%和50%。

40年砥礪奮進。改革開放之初,勤勞智慧的柘城人,依託國營拉絲模廠,用小作坊生產金剛石微粉。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星星點點的小作坊漸成燎原之勢,柘城縣逐步發展成為“中國微粉之鄉”。

40年春華秋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柘城縣超硬材料產業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創新為引領,持續推進“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協會”模式,產業、學術、科技深度融合,企業迅速優化升級。目前,柘城縣年產金剛石單晶15億克拉,微粉47億克拉,金剛石製品1300餘萬件(套)、達到9大系列140多個品種。柘城縣從“中國微粉之鄉”蝶變成熠熠生輝的“中國鑽石之都”。

40年厚積薄發。新時代,柘城縣將繼續堅持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完善金剛石產業鏈條,把“中國鑽石之都”這個品牌擦得更加絢麗奪目。

微粉企業遍地開花 成為“中國微粉之鄉”

柘城金剛石產業的發展始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該縣有一家國營企業拉絲模廠,生產拉絲模具的原材料主要是金剛石微粉。當時,柘城縣國營拉絲模廠規模小、技術差,經濟基礎薄弱,科學技術也相對落後。這致使國營拉絲模廠的原料供應成為瓶頸,一直困擾企業的經營。為降低原料成本,在企業領導的號召下,一批技術工人開始鑽研金剛石微粉的加工工藝。幾年下來,一大批技術人員成為了金剛石微粉生產的“小專家”。

這批“小專家”,奠定了今日中國鑽石之都的塔基。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改革開放的大潮衝擊著中國的各個角落,民辦企業、私營企業及家庭作坊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時的柘城縣國營拉絲模廠,資金鍊出現了斷裂,工人待遇降低。很多工人離開企業,獨自創業。這時,一名叫“李建東”的工人也離開了企業,在家裡做起來金剛石微粉加工,創辦了柘城縣第一批家庭作坊式金剛石微粉加工微小企業。

當時金剛石微粉的加工工藝比較簡單。先用球磨機把原料磨碎,然後在塑料桶中用水稀釋,利用物體的重量大小和在水中懸浮時間的不同,進行沉澱式分級。最後採用最原始的煤火爐進行燒烤式烘乾,加工成金剛石微粉。“球磨機、塑料桶、煤火爐”是當時該縣金剛石微粉生產的主要工具。

該縣金剛石微粉的生產在上世紀90年代有10年黃金期,生產工藝簡單、量大,產品銷路好,利潤豐厚,從事金剛石微粉加工的微小企業呈現出遍地開花之勢。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全縣從事金剛石微粉加工的企業有100多家,從業人員有1.07萬餘人,年加工金剛石微粉20億克拉,產品出口東南亞、北美和非洲。當時的柘城縣,是國內較大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基地和經銷市場,成為聞名全國的“金剛石微粉之鄉”。

超硬企業高質量發展 蝶變“中國鑽石之都”

柘城縣金剛石微粉企業的十年黃金機遇期過後,是改革的陣痛和迷茫。

在“金剛石微粉之鄉”叫響10來年後,國內相關產業實現了技術更新和企業優化升級,該縣的企業被無情地拋在了後面。因為企業經營方式落後、市場萎縮、技術創新能力低等原因,再加上企業相對分散,致使競爭力弱,該縣微粉企業的市場份額被一塊塊蠶食,生產技術甚至落後於國內其他後發地區。部分金剛石微粉企業的產品銷路出現問題,資金鍊斷裂,面臨停產或破產。金剛石產業要想重振雄風,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實施技術更新、佔領產業科技前端,企業必須整合壯大、優化升級、集聚發展。這是柘城縣委、縣政府經過充分調研後,與一批民營企業家形成的共識。

該縣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舉辦了中國·柘城金剛石微粉產業發展研討會,邀請鄭州“三磨”所、河南工業大學等院所專家參加發展規劃方案討論、論證,精心編制了《柘城縣超硬材料產業發展規劃》。組成10個招商小組,由縣四大班子領導帶隊,開展“十路、百點、百人”招商計劃,即瞄準省內外上百個相關產業點,出動十路招商隊伍,上百人次圍點招商,實現產業鏈招商突破。縣產業集聚區相繼入駐了智慧工業金剛石、正鑫鑽石科技等一大批高精尖產品企業。其中,華晶金剛石項目是由國內超硬行業的龍頭型、基地型企業——鄭州華晶金剛石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高質量發展重在創新。該縣持續著力抓技術創新,助產業轉型升級。為鼓勵技術創新,縣政府設立了5000萬元的科技創新基金,重點支持企業引進新技術、加強科技研發、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目前,全縣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150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

創新需要人才。該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制定人才為我所用不一定為我所有的靈活用人機制,推動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目前,該縣與鄭州大學、河南工業大學、鄭州“三磨”所、吉林大學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基地。先後與河南機械工程學會聯合舉辦了三屆中國超硬產業發展高層論壇,邀請省內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超硬材料專家,為該縣超硬材料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獻言獻策,推動了該縣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

2018年3月22日至24日,柘城縣高新區40餘家超硬材料生產企業受邀組團參加在鄭州舉辦的中國超硬材料產業發展論壇暨2018中國金剛石線切產業鏈研討會及展覽會,柘城縣委書記梁輝在開幕式上作了《共建共享新時代,大美柘城等您來》的縣情推介,受到與會專家學者高度關注。

截至目前,柘城縣擁有力量鑽石股份、惠豐鑽石科技股份、鴻翔超硬等14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了新源超硬的河南省金剛石研磨材料及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鴻翔超硬的河南省超硬粉體材料及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柘城惠豐鑽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全省唯一一家納米級粉體實驗室和微納米金剛石粉體院士工作站。柘城縣具備了集新產品研發、專利成果轉化、金剛石微粉及製品檢驗檢測於一體的能力。

培育人才,建設一支足以支持金剛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隊伍,是創新的源泉和動力。該縣以政府為主導,與鄭州大學、東北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引進了一批高技術人才。同時,該縣加強技術員工在職培訓,為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目前,柘城縣引進中級以上科技人才4500多名,其中高級技術人才300多名、碩士研究生50多名、博士生10名。

柘城縣依託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的雄厚實力和越來越完善的鑽石生產產業鏈條,狠抓品牌建設,叫響“中國鑽石之都”品牌。

“十三五”重點發展產品 助力跑贏新時代

目前,柘城縣產業集聚區擁有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企業62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年金剛石產量15億克拉,微粉47億克拉,金剛石製品1300萬件(套),加工首飾鑽石13億克拉,產值突破100億元。金剛石微粉產量和出口量分別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和50%以上。建成了全國超硬材料產業集群度較高、產業鏈條較完善的加工基地。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先後獲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省先進產業集聚區、省一星級產業集聚區、省產城聯動發展示範集聚區、省最具產業競爭力集聚區、省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省特色裝備產業園、省特色招商產業園、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省最具投資價值產業集聚區、省最具創新型產業集聚區、省產業集聚區建設5A級最佳投資服務金星獎等榮譽;2013年9月,被國家科技部認定為“商丘國家級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力量鑽石股份公司生產的寶石級大顆粒金剛石單晶和無色金剛石大單晶佔居國內領先水平,是國內熟練掌握大顆粒金剛石單晶生產技術的企業之一,公司研發生產的power牌金剛石被評為“河南省名牌”;惠豐鑽石科技股份自主研發生產的超精、超細、超純、超硬“四超”微粉和納米級金剛石粉體,被廣泛運用於航空航天、IT、IC及光伏等高精尖領域,是國內第一家規模化加工金剛石微粉的企業,國內最大的金剛石微粉加工基地,2016年實現新三板成功掛牌。萬克鑽石工具是重點生產金剛石製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生產的聚晶複合片產品居國際領先水平。力量鑽石股份、新源超硬、惠豐鑽石科技股份等企業進入國內同行業20強,柘城縣超硬材料企業的產品在德國國際磨削展覽會、德國漢諾威舉辦的機床行業盛會EMO展、日本國際五金及DIY展覽會等國際展會上受到青睞。

柘城縣已經成為名副其實、在世界超硬材料領域光輝奪目的“中國鑽石之都”。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國家火炬計劃超硬材料產業基地首席專家王秦生說,超硬材料不僅是目前人類所發現的最硬物質,而且還具有優異的力學、熱學、光學、聲學、電學和化學性能,因此享有“材料之王”的美譽。

在“十三五”規劃“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文件中,作為“數控機床專用刀具材料”,金剛石被列為重點發展產品。

王秦生說:“如果說磨具處在發展前期,相當於上午10點鐘的太陽,那麼刀具可以說是八九點鐘,線鋸大概是早晨7點鐘。而超硬材料在光、電、聲、熱等領域的功能性應用,還僅僅處在黎明前階段。”

作為黎明前產業,超硬材料及其製品行業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堅持高質量發展正確路子的柘城縣金剛石產業,在新時代一定會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