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來臨?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消費降級來臨?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在2018年這個夏天“消費降級”這個詞突然火了。這三個詞成為了消費降級的標籤,與之對應的是前幾年消費升級的概念,茅臺、五糧液、進口商品。

前不久在美國上市的拼多多,成為了消費降級最典型的代表,雖然爭議不斷,但是人家1年銷售2000億。

消費降級來臨?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牛欄山二鍋頭,7塊錢一瓶,價格只有茅臺的0.36%,股價漲幅卻是茅臺的28倍;涪陵榨菜更是氣勢如虹,今年上半年靠賣榨菜賺了3個億,近兩年股價漲幅超過200%,打敗了99%的A股公司。

這個數字有多耀眼,背後就有多心酸。如果不是消費能力下降,誰願意成天喝二鍋頭,拿榨菜當飯吃,還上著拼多多?

2018年,你做過或者觀察到了哪些消費降級的事情?

其實,大家都很可憐啊

午飯時和同事聊消費降級的事,大家都很可憐啊,同事說養女兒的時候都去銀泰買玩具,現在養兒子都在淘寶買玩具。兒子喜歡扯捲筒紙玩,昨晚他老婆忍無可忍抽了兒子,說現在捲筒紙那麼貴,一玩就是一卷,敗家玩意兒。

我倆相約每天下班以後去大院超市買菜,大家都是可憐人啊!

我有二鍋頭,你有豬頭肉麼?

據說這個盛夏,消費降級典型消費方式是這樣的:

烤鴨不吃了,吃榨菜;

茅臺、五糧液不喝了,喝二鍋頭,就豬頭肉;

吃完飯,弄袋來伊份,解解饞......

“我有故事你有酒嗎?”這句裝逼的話就太過時了!

以後最雅緻的一句話就是:我有二鍋頭,你有豬頭肉麼?

榨菜、二鍋頭火爆的經濟學常識

拼多多的火爆和榨菜、二鍋頭銷量的增加,符合一個經濟學常識:當收入減少時,如果一種物品需求量減少,此種物品為正常物品。而當收入減少時,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反而增加,此物品為低檔物品。於個人於社會皆如此。

消費降級來臨?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不再任性了,發現了自己的另一面

下午茶沒有了,當減肥。出門公交+共享單車,再也不任性地出租車或滴滴了。沒買新衣服,畢竟上班有工作服。新出了蘋果也沒買,舊的還能湊合。給家裡人配置了保險,平均每年就要交一萬多了,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好久沒去吃日料了,一頓500多可以買好多包尿不溼了。護膚品也不再追求大牌了,化妝品舊的還能用,反正我素顏,偶爾塗個口紅顯氣色。健身卡也不辦了,自己在家用keep。

@程程

再見了!奶茶、健身房與餓了麼

去年畢業,一畢業就得消費降級,大學時實施的奶茶自由,以及健身房辦卡自由已經不復存在。換成了某不知名品牌榨汁機,自己淘寶買8.8包郵的椰果,38元五斤的百香果來代替coco15元一杯的百香果雙響炮。以及又開始跳高中時跳過的鄭多燕。去外地也從雷打不動的飛機改成了一夜硬臥。

外賣動輒一份均價25,關閉了餓了麼會員,開始自己做飯,畢竟一袋9.9的意麵可以吃很多很多頓。每天逛菜市場,才發現25塊可以買很多原材料,買水果也不像以前偏愛新鮮,臺芒有黑點的更甜,更輕,性價比不要太高。2.5元一斤的酥梨榨汁也很美味。香蕉牛奶充當奶昔也毫無違和感,自己做的芒果冰沙更勝於阿姨很芒的18塊的。

如果老乾媽上市,估計會比茅臺還牛。

榨菜的股價是股民和房奴集體推高的。如果老乾媽上市,估計會比茅臺還牛。

買房和投資沒錢了,人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從衣食住行的“吃”上節省開支,但捫心自問,又有誰能做到每日每夜的清湯寡水?這個時候,鹹鮮酸辣還很便宜的榨菜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學會了做飯與理財,感覺也不錯

以前我基本上是叫外賣,週末就下館子。現在自己做飯,衛生乾淨,還能省下一筆錢去投基金。

如何消費就是如何生活,很多人喊著要消費升級,也是在跟風。

以前去超市喜歡買各種進口水果,現在喜歡買平價的國產水果,口感也差不多嘛。想旅行,就去登山吧,花費不多,風景不錯,還鍛鍊身體。

消費沒有降級,而是更加理性?

我覺得很多人消費不是降級,而是比較理性了,買個T恤大幾百上千感覺自己有點傻,所以就在打折時買。因為現在消費點太多,慾望被分散,收入沒有明顯增長,花錢就要聰明點。

嘴上說著消費升級,錢包還是很誠實。

在北京,很多常去的、用料過關、口味不錯的老館子紛紛倒閉(人均在50-250之間),餐飲圖譜逐漸被替換成了連鎖加盟類的館子。究其原因,是店租人力成本提高,這些獨立的餐廳很難運營下去,逐漸搬離市區,或者乾脆不幹了。那些獨立餐廳的品質遠高於連鎖;但是連鎖的運營成本更低。這說明大家嘴上說著消費升級,錢包還是很誠實。

更多資訊請關注點贊↓↓↓↓↓↓↓↓↓↓

消費降級來臨?吃榨菜,喝二鍋頭,上拼多多,中國人真的沒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