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奔流不息的翠江,是客家祖地、著名革命老區寧化最大的河流。她是由東溪與西溪兩大支流匯合而成的,蜿蜒的翠江恰似翠城頸脖上碧綠的項鍊,為翠城增添了幾分亮麗。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靜靜流淌的翠江,以母親般的乳汁滋潤著翠城大地,哺育著寧化老區人民的成長。那純淨的江水,以她清澈的目光把紅土地的英雄兒女一批又一批送向遠方;那歡樂的浪花,以她百折不回的韌勁不斷把老區革命精神撒向中國,播向世界。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一瀉千里的翠江,如同一支巨筆,飽醮著華夏文明的墨汁書寫豐富的歷史文化。翠城,這塊紅土地,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地靈人傑。作為聞名於世的客家祖地和革命老區曾在歷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據考,歷史上寧化人考中舉人152名,進士50名,狀元1名,有140餘人著書立說,多達300餘部。其中鄭文寶的《江表志》羅登標的《易學闡微》,雷鋐的《讀書偶記》等著作被收入《四庫全書》宋代有能詩工篆的鄭文寶,其篆刻《嶧山石刻》被譽為後學楷模。明清初有學識淵博的李世熊,著述豐富,志節高尚,其《物感》被譽為我國第一部伊索式的寓言集,所纂的《寧化縣誌》被譽為天下名志。清代有“揚州八怪”之一的畫家黃慎,享有“詩書畫三絕”稱譽;書家“南伊北鄧”中的伊秉綬,其隸書別開生面,名重於時。一部部膾炙人口的經典著作,一個個聞名遐爾的詩人騷客,怎能離開那翠江的滋潤和哺育?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淺淺吟唱的翠江,似一首永不終止的歌。她曾以哀婉的曲調,敘說著寧化人民曾有過的痛苦,她更以激越的曲調,吟唱出現代史上革命老區的讚歌:寧化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張聞天、彭德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過的地方,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起點縣之一。1930年初,毛澤東、朱德分別率領紅四軍經過寧化,前往江西廣昌,就在這次行軍途中毛澤東吟就了光輝詞篇《如夢命·元旦》:“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如今坐落在翠城北山氣字軒昂的毛澤東《如夢令》銅像,生動地再現了當年那戰馬嘯嘯,不畏艱險,紅旗獵獵的動人場面。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革命紀念館內陳列著的梭標長矛、土槍土炮、號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在展現當年翠江兒女浴血奮戰的壯麗畫卷。滌盪汙泥濁水的翠江,我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在革命紅旗的指引下,翠江兩岸的無數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前赴後繼,英勇戰鬥。徐赤生、王盛權、張瑞標等3300個英雄志士獻出了自已寶貴的生命。他們的鮮血遍灑大地…...而今,那莊嚴雄偉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無聲地訴說著當年翠江英雄兒女為革命拋頭顱灑熱血的壯烈故事。四周那蒼松翠柏寄託著人們對先烈如翠江流水般的綿綿哀思。佇立江邊,撥開歷史雲煙,遙想當年情景,我們似乎看到了,翠江兩岸翻滾的紅旗,翠城內外如林般的梭標長矛,翠城大地群情振奮,所向披靡的勝利場面。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翠江,好似一本永續未完的鉅著,記載了千古歷史,如今又翻開了嶄新的頁。她以兩岸錦繡春色,鶯歌燕舞,日夜歡騰,輝煌壯麗的文字訴說著紅土地一樁樁的新變化,講述著翠城一個個的新故事…...

寧化翠江:客家祖地的母親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