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8月2日,特朗普正式提名凱爾文-德羅格梅爾為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空了19個月的白宮科學顧問椅子有望迎來新主人。

這一職位功能是就影響美國國家經濟、國家安全、環境、健康和對外關係的科學問題向總統建言獻策,使美國利益研究經費和科技的最大利用化,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美國的科學顧問制度:政府、科學界與政策界的橋樑

1957年11月7日,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PSAC正式成立,協助美國總統處理防衛的議題,也關心科學資助、人力資源和儀器設備等科學自身的問題。顧問由總統選擇或由他人推薦,一般均來自於各個領域,有所建樹並精通行政的著名專家,作為總統個人聘任的專職的專業服務人員,除國會立法設立的顧問職位,其他顧問人選不需要國會參議院批准。

顧問充當著政府與科學界、政策界的交流管道,他可以定期直接面見總統彙報工作,負責將各種科技與創新方面的建議帶到“上層”去,表達科技界對科學事務的意見。對於美國來說,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堪稱美國政府的頂級智庫,其充分提高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在國會工作了16年的霍爾特說:“如今,科學、技術和工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融入政治”,而且科學思維在危機關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擁有一位科學顧問並令其與國家安全、經濟和國內政策高級顧問共同商討事務將給總統帶來極大好處。”

顧問制度自1957年實行以來,在指引美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層面做出正確決策上,可謂是功不可沒,國家宇航局(NASA)便是經過科學家們的建議建立起來的。


那麼,中國是否也能建立如此行之有效國家科學顧問制度?有沒有這個必要?近年來這樣的聲音此起彼伏,我們先來看看中國的諮詢制度: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1、當前決策諮詢機制範圍廣、多渠道

我國在不同層面建立了多渠道、不同運行模式的科技創新決策諮詢機制。在決策機制上,我國目前設有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科技六部門會商會議及各類聯席會議和會商機制,各部門、機構及區域也設立有不同類型地專家顧問委員會或科學技術委員會。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就是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諮詢機構,擔負諮詢職能,中國科協也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工作重點提出意見和建議,同時還接受政府和各方面的委託,就科技、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論證諮詢。

我國雖然沒有科學顧問制度,但還是有不少途徑能夠讓科學家發言議政的,比如兩會。還有很多民間的學術團體,但都不具備權威性,所以聲音大多被無視了。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2、科技界建言獻策積極性很大,但利益糾葛損壞提議公正性

目前,我國科技界對政府決策進行諮詢和建言非常積極,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些活動缺乏制度性程序保障,各部門之間存在著利益糾葛,不能保證提議的公正性與客觀性。美國的科學顧問制度則將權力極大縮小,使科技顧問的權力限於諮詢建議,而不涉及政府資源及財政預算的分配。例如,美國法令規定,PCAST每年運行費用最多幾十萬美元,成員僅按規定報銷差旅費和生活補貼,沒有報酬。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對於是否要建立科學顧問制度,各方持不同態度: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表示:設立國家科學顧問,讓沒有部門利益糾葛的科學們擔任這樣的工作,能最大程度去抑制一些科技管理部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國目前存在著部門利益、科學群體利益之爭,問題非常嚴重。一些科學管理部門自身日益成為利益團體,在一些科學政策的制定和科學資源的分配過程中,更多的是考慮本部門的利益而非國家的總體利益。

比如在一些重大科技項目決策上,領導說了算,就有一些部門借一些科學家的名義忽悠高層領導,以此來謀取自身的利益,而缺乏一種從國家利益出發的視角。

贊成建立該制度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表示,國家科學顧問委員會的設立,對中國來說,很有必要。因為中國科技發展較快,國家科學顧問高瞻遠矚、統籌兼顧,能夠幫助決策者更加理性客觀的看待事物,從而

做出正確決策,提高效率。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神經發育及可塑性研究室主任、清華大學講席教授魯白則認為,中國目前的情況還不適宜建立專門的國家科學顧問制度,但可以把國家科教領導小組的功能定位於類似總統科學顧問。

全國人大代表、河海大學副校長嚴以新也表示反對專門的國家科學顧問制度。他認為,中西方無論在國情還是體制上,都存在著巨大差異,在中國,科學家們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中國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不能照搬西方的科技顧問制度。

掐斷部門利益線,化身國家智囊團,這個制度在中國行得通嗎

總而言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我國目前的專家諮詢制度確實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諮詢的日益空洞化、形式化,專家利用知識特權為自己謀福利等等,亟待解決。如果讓你來看,

你覺得我國是應發揮和強化現有的科學諮詢機構,還是建立全新的國家科學顧問制度?說說你的看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