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爲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很多人會好奇,文玩在哪裡可以買到?手機隨便刷一刷都是關於各類文玩的介紹,可是這光看著摸不著心裡根本沒有底呀?那如果你問文玩有沒有實體店呢?那當然有!不管大省小市,你一定會在你們地方的花鳥魚市場找到你欣賞的文玩藝術品。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可是這表面毫不相干的兩種東西怎麼會出現在一個市場裡呢?其實,“文玩文玩”通俗了就是文藝的玩具,文化的玩意兒,跟花鳥魚蟲一樣都是為了讓大家高興的娛樂。你玩文玩,遛鳥養蟈蟈,賞花養魚性質都是一樣的。要說這其中的講究呀,老北京的生活可是最能給我們解釋清楚的了: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老北京的清晨

大清早,二八大槓清脆的響鈴兒聲兒撥楞兩下,衚衕道兒就睡醒了,老炮兒大爺們紛紛慢悠悠的從自家招呼出來,標配就是提籠駕鳥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汪曾祺的《北京人的遛鳥》

見誰都要爽朗的問聲好,好聊愛交會嘚瑟,誰讓老北京的爺們兒上下老小就是愛個玩兒呢?當然也會玩兒,那真的可以說是看那天上飛的,瞧一瞧地上跑的。水裡鳧的,草窠裡蹦的都是能玩兒出花樣兒的玩意兒!莫名讓我想起了最近唱《探清水河》的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一波辮兒哥哥美顏

比如像熬鷹(2018《羞羞的鐵拳》熬鷹片段笑倒一片眾人),遛鳥,餵魚,鬥蛐蛐,養蟈蟈(眾多古裝影視劇敗家產賣女兒的標配情節)以及揉核桃,盤葫蘆,這些個都是那老北京的傳統文化!所以說,文玩在歷史長河中相伴於花鳥魚蟲,花鳥魚蟲又在時間發展中淬鍊出文玩藝術品。

電影《老炮兒》中,馮小剛飾演的“六哥”出場露面時手裡就提溜著“一張”鳥籠,養的是鸚鵡,名喚“波兒”會叫的是“六哥”。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老炮兒,六爺

北京人兒口頭掛的是“講究”。養鳥可以說是老北京人的一大愛好,所以鳥籠對於北京愛鳥之人來說那真是心頭肉,掌中寶,且十分“講究”。

據史料記載,很早在唐朝的時候皇帝就有養鸚鵡的習慣,不過鳥籠的初期狀態也就一個小架子,橫一根槓,然後用小鏈子拴著鳥爪。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而我們現在的鳥籠是從明朝發展繼承來的,整體從原料加工到成品要經過100多道工序,且都是純手工製作完成。這項工藝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長期以來製作鳥籠的技術那都是由師傅言傳身教的學習過程。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扳指核桃籠中鳥

直到到了清朝,貝勒爺手中的三寶:“扳指,核桃,籠中鳥”,可謂是鳥籠工藝的鼎盛時期,清宮造辦處組織全國的能工巧匠專門為宮中製作鳥籠,其藝術品質達到了很高水平。養鳥形成了一種文化,鳥的種類、玩法越來越講究,養鳥器具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鳥籠工藝十分複雜,每張鳥籠的製作都是獨一無二的。

鳥籠可選用竹、木或金屬絲之類的材料製作,形狀有長方形、圓形、方形、扁形、半圓形、房式、腰鼓形等。我國的鳥籠素以選材考究、做工精細,既適用又美觀而著稱。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觀賞籠按鳥的種類大致分為食穀類和食蟲類兩類。食穀類鳥籠有金絲雀籠、黃雀籠、文鳥籠、百靈籠、繡眼籠等。食蟲類鳥籠有畫眉籠、點頦籠、八哥籠等,種類繁多!

鳥住的地方感受就和人住在各式的家的感受一樣,不同的鳥適合不同的養法,所以在挑選鳥籠的時候很講究。所謂養鳥器具的適用與否,是能否養好觀賞鳥的關鍵之一。只有先置備好合適的鳥籠才能將鳥養得健康活潑,鳴唱自如,適合觀賞。想想一面場景: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好一幅閒庭信步的畫面,真是“講究”的生活“講究”的人!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愜意與天空雲捲雲舒的聲音

大致瞭解了這鳥籠的藝術,還有一個藝術品也是極具有樂趣的——冬養秋蟲(入冬後的一個老北京民俗)養蟈蟈。要說這寒冬凜冽,萬蟲皆僵該冬眠的都冬眠了。這北京老爺們兒就是有創造神奇的戲法兒,胳肢窩下夾個葫蘆,隆冬的天兒裡聽一聲清脆的蟈蟈聲也是格外的悅耳。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一是個兒頂個兒的大,二且叫聲清脆悅耳,四合院裡的人買蟈蟈兒時最少買一隻,大部分都買雙個兒,因為其一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為是兩隻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

我們在初中的時候學過一篇文章,《蟈蟈》。其中有一句話:“夜深人靜的時候,蟈蟈突然叫起來,那叫聲又清脆又響亮,把屋裡所有的人都叫醒了。兩個孩子睡眠矇矓,可還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把床板蹬得咚咚直響。”讀了這一段文字之後,設身處地的感受到了蟈蟈給人們帶來的歡樂溢於行動言辭,心裡也高興的咚咚直響。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還有一件兒稀罕玩意兒,不光能聽叫喚,還會相鬥呢。這個也是眾多影視劇標配行走江湖變賣家產抵押女兒的賭徒的愛好——鬥蛐蛐兒。

早年間鬥蛐蛐兒規定:以二十四罐為一棹,鬥之前,要先比較蛐蛐兒的個頭大小,不是同一個等級的不能相鬥。大小相當的才放入一盆決一死戰。養蛐蛐兒在舊北京相當普遍,上至王公貴戚,下至平民百姓,連京劇名角譚鑫培也樂此不疲。也有善養蟋蟀的主兒專為大戶人家養這玩藝兒,混口飯吃,也算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技之長,俗稱“蛐蛐把式”。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鬥蛐蛐兒並非始自明朝,唐代家庭就已經開始飼養蟋蟀。北宋末年顧逢在《負曝雜錄》中提到:“鬥蝨戰始於天寶間。長安富人鏤象牙為籠而蓄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啄。”同時也記述了蟋蟀的體性、名色、養法、治法及產、捕、辨、才、鬥等。

對於蟋蟀文化,大多數一般認為始於唐,興於宋,但事實上明清兩代反而則是鬥蟋蟀的鼎盛時期。明朝中期以後,連皇帝也經常和宮女、太監一起伏地鬥蟋蟀,可謂是人們一大津津樂道的閒時娛樂,有沒有一種韋小寶與小皇帝玩耍時的情境感呢?

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記載了過冬蟋蟀的養法:把土放在盆裡,讓蟋蟀把卵產在土中,然後放在暖炕上,經常灑點兒水,神奇的是慢慢就長出來了。一個來月它就能鳴叫,聲音很小,入了春,可惜反倒僵死了。之後有了人工養殖的方法,當寒冬降臨,鄉野一片寂靜時,被養殖的小蟲振翅高鳴,那無疑給進入漫長冬季的人們帶來幾分大自然舒心般的享受。

文玩與花鳥魚蟲有什麼關係,為什麼花鳥魚蟲市場一定會有文玩?

這種舒服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綜上所述,文玩物件,如果你打心眼裡喜歡,它就是個寶;你無論如何都不喜歡,那它就是根草。我們只是瞭解很小很小一部分的這些文玩兒內容。歷史給了我們深邃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玩文玩,講的是修心養性,所以最終決定你文玩水平高低的不是錢,而是你愈來愈深厚的文化修養。

雷哥出品,必屬上品

瞭解更多文玩知識,請關注雷哥出品。帶你走進一萬個哈姆雷特的文玩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