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父母正將孩子推給「戀童癖」?

有多少父母正將孩子推給“戀童癖”?

1

近日,有母親爆出其12歲雙胞胎女兒在夏令營被男教練猥褻:洗澡時被看光、生理期仍要下水、單獨被教練拉出摸肩、強吻。受猥褻女童因精神壓力大已出現身體不適……

我們什麼教育都有,卻唯獨缺失了最重要的“性教育”。孩子都3、4歲了,還穿著開襠褲到處跑;孩子都4、5歲了,還被帶進異性廁所或更衣室……我們總認為,性教育太早了,對孩子會起到反面作用,可是壞人卻從不會嫌棄你的孩子年齡小。

2

你以為兒童性侵很遙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2016年兒童性侵案件統計以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媒體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14歲以下)案例共433起,也就是說,平均每天至少有1.21起性侵兒童案件發生,同比增長近30%。

在公開報道的這433起性侵兒童案件中,絕大多數是熟人作案,佔比高達69.28%。部分報道中未提及雙方關係,因此,熟人作案的比例實際上會更高。令人悲傷的是,絕大多數爸媽都沒有意識到熟人會作案,更沒有對孩子進行系統的性教育。

3

很多爸媽自己把孩子“推”給了兒童性侵犯

為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熱情開朗懂禮貌。面對他人的親暱要求,爸媽總是不考慮孩子的意願,甚至孩子表示抗議時,不少爸媽還是會出於禮儀、情感、抑或面子的考量,強迫孩子被他人擁抱,甚至親吻。

這種“自己的身體自己不能做主”,“強迫性”的親密接觸,會給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安全都埋下隱患。但讓孩子生硬地迴避熱情,爸媽又會擔心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係。

那麼,爸媽在孩子社交方面應該怎麼做呢?以下3個誤區是要堅決避開的。

誤區一:孩子不能掌控自己的身體

爸媽很少顧及孩子自己的意願,不管孩子什麼想法,都喜歡讓孩子與其他小夥伴親近,握個手呀,抱一抱的;別人逗自己的孩子,爸媽也會將孩子交給別人來抱,孩子不願意地哭了,還會打趣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對自己身體被侵犯這件事會越來越習慣,孩子會認為“我自己的身體我做不了主”,並且覺得自己不應該拒絕別人的身體接觸要求,否則爸媽會不高興。有了這樣的意識,當遇到某些不懷好意的身體接觸,孩子又怎麼能分得清楚呢?即使分得清楚,又怎麼會有力量拒絕呢?

誤區二:認識的人,是安全的

“寶寶快過來,這是你XX叔叔,快讓叔叔抱下“,當孩子不願意被這個初次見面的叔叔擁抱時,爸媽總會說:“怕什麼呀,這是爸爸的朋友,是你叔叔,快去抱抱叔叔”……

雖然別人想抱自己的孩子是出於喜愛,但爸媽也不能不考慮孩子的想法。爸媽要求孩子去抱,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孩子,這個叔叔是爸爸的朋友,是爸爸媽媽都認識的人,認識的人就是好人,是沒有危險的。我們總是告誡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卻從沒警惕過熟人也可能是壞人。諷刺的是,性侵兒童絕大多數都是熟人犯罪。

誤區三:要孩子用身體來取悅別人

很多爸媽都會帶著孩子去參加社交聚會,為了讓孩子顯得熱情活潑,就鼓勵孩子抱抱、親親在場的成人,用身體的親密接觸來表達熱情。這種行為千萬要不得。孩子太小,根本不會了解爸媽這麼做的真實意圖,只會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自己需要用身體去取悅別人”,這是很危險的意識。

4

關於預防兒童性侵,芝麻醬有話說

性教育,或者說,教育孩子預防性侵,功夫在平時。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孩子,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爸媽要尊重孩子的決定,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孩子內向怕熱,在社交上就更不能強迫孩子,要給孩子時間去觀察環境、熟悉他人。

爸媽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屬於自己的”,對自己不喜歡的接觸完全可以直接拒絕。要讓孩子知道哪些身體接觸是可以的,哪些是絕對不可以的。鼓勵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社交,比如,用微笑來表達友好,而不一定要用擁抱等。

- END -

有多少父母正將孩子推給“戀童癖”?

關注芝麻育兒

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

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