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別猜了,中間那個是冠軍

國家的命運取決於人民吃什麼樣的飯。——讓·安泰爾姆·布里亞-薩瓦蘭


上世紀六十年代出了一部電影叫《紅日》,你沒聽說過很正常,但是它的主題曲大大有名,叫《誰不說咱家鄉好》,不僅傳唱一時,甚至被嫦娥一號帶上了太空。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癌變、城市化與逆城市化的對攻、腦殘式掘古開發以及地域炮的半真半假,誰要再敢說自己家鄉好,那真是需要先喝兩杯壯壯膽的,並且事先應思考幾個問題。

包括但不限於:我家鄉的空氣好嗎?空氣好水好嗎?水好下水道好嗎?下水道好人好嗎?那些好人過得好嗎?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不那麼確定,我看能吹的也就只剩下家鄉菜了。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吃家鄉菜講究的是個氣勢

誰不說咱家鄉菜好

一切對於家鄉的讚美,歸根結底都是在誇自己。

今天先說個陸機的故事。

陸機,陸遜的孫子,可惜沒趕上好時候,在他二十歲時吳國亡了,這哥們當機立斷帶著弟弟隱居十年,而後去了京城洛陽。可想而知,等待他的除了似錦的前程,還有一大堆白眼兒。

話說有一天陸機來拜訪王濟,剛好屋裡放著幾斛羊奶酪,王濟便指著這堆東西問:“你們江東可有什麼好吃的能與此物相匹敵嗎?”

典型的沒事找抽,但是陸機不能抽他,也不能不搭理,只好回道:“我們江東千里湖的蓴羹與此物相似,而且不需要加鹽豉。”

蓴羹,即用蓴菜做的糊狀食物;鹽豉,即鹹豆豉。言外之意,我們那的菜不需要加調味料就能打平你的羊奶酪。

這二位的對話到此為止,雖然我也沒覺出到底誰的食物更勝一籌,但我真的感覺到了他們是把個人榮辱押在了這上面。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陸機潛臺詞:俺們江東的水都比羊奶酪香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早期的人類,可想而知是撿到什麼吃什麼的,而且撿的還都是食肉動物吃剩下的部分,在大約100萬年前,人類處於食物鏈的中間地位,貌似沒什麼前途可言,直到有人學會了用火。

有學者認為,火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幫人類點亮了烹飪技能,從而解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附加屬性。

比如,以前消化不了的食物現在可以消化了,以前吃了會死的食物現在隨便吃了,以前要肯五個小時的骨頭棒子現在只需要一個小時了,隨之而來的還有縮小的牙齒、減少的腸道,以及源源不斷拱上大腦的能量。

那時的人類完全有資格質問黑猩猩:你們那片林子裡可有什麼好吃的能與我這烤串兒相匹敵嗎?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你等著,我這就給你做飯

但這還不是最神的,因為吃得再好,也還是戰鬥力只有5的渣,真正讓人類雄起的是另一個發現。

簡單點說,就是有人發現了農耕的好處。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將人類從獵人到農民的轉變稱為“史上最大騙局”,因為人類從此被鎖定在了出生的那片土地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千般靈性褪盡,唯剩性慾勃發,糧食收得越多,娃也就生得越多,週而復始,難以自拔。

當然好處也是明顯的,人多了才能形成分工合作,有組織了才能建設城市,有歸屬了才有家鄉菜的衍生。

所以說人類文明是從吃開始的一點也不誇張,“會吃”直到今天也是有文化的標誌。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當然也包括非主流文化

讓世界認識中國吃貨

有關食物的爭論,陸機和王濟只能算是拋磚引玉,他們絕想不到千年以後偉大的中國人會把對食物的執著鬧得天下皆知。

1903年,梁啟超出版了一本《新大陸游記》,其中記錄了一則趣聞,說是李鴻章到美國訪問期間,吃不慣西餐,便從唐人街的飯館裡點外賣,美國人好奇李中堂究竟吃的是什麼,可是送餐的小哥又不會翻譯,便統稱為“雜碎”。

於是乎,雜碎之名大噪,僅紐約一隅,就出現了三四百家雜碎館。從此,李鴻章也就成了雜碎的代言人。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得罪誰也別得罪外語人才,他在國內幹不過你,就跑到國外給你造謠。

事實上李鴻章訪美期間是自己帶著炊事班的,用具、食材和廚子一應俱全,而且美國狗仔隊24小時跟著他轉,哪頓吃的什麼記得一清二楚,沒聽說有雜碎什麼事。

因此我很懷疑,是不是李鴻章拿這詞罵過樑啟超,才引來了此番報復。

羞辱一個人,從他的家鄉菜開始

黑鍋我們不背,長官

如果上面的故事對你來說還有些距離感,那麼下面這個你肯定特親切。

2013年5月,美國白宮請願網站上忽然出現了中國網友的身影,其中一條請求美國政府將豆腐腦的官方味道定為鹹味,並稱此乃國本,甜黨必須死!

這事後來在國內外媒體上都火爆了一陣,最終發展成什麼樣我沒太關注,但我一直有句話想說:豆腐腦風靡大江南北,口味各異本就情理之中,沒什麼可爭的,如果你們真在乎國本,應該先爭取把北京煎餅果子取締了,這才是當務之急啊。

【世說新語·言語】二六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雲:“有千里蓴羹,但未下鹽豉耳。”

啞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