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電子戰到底有多厲害?美方「自我鑑定」曝光

“老烏鴉協會”是什麼鬼,聽過沒?

美軍電子戰智庫,同時也是國際著名的電子戰專業研究機構,長期從事電子戰理論和技術前沿問題的研究。

該機構的代表作之一是《美國電子戰史》,根據1940-2000年美國電子戰技術、系統的發展和在作戰中的運用編著而成,總結提煉出13條電子戰經驗教訓。這些總結極具美軍特色,但對其他國家軍隊提升電子戰能力仍具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經驗之一:電子戰手段應多樣化運用

“老烏鴉”認為,電子戰具有多種手段,如各種有源欺騙、壓制及無源干擾樣式等。這就好比一個裝有多支利箭的箭袋,在對敵方電子系統實施攻擊時,可以單發輪射,也可多發齊射,總之保證一種手段或多種手段同時起作用。

越戰時,美軍與越SA-2防空導彈系統對抗,就是上述經驗的最好腳註。“老烏鴉”認為,僅靠利用導彈目標指示雷達分辨盲區進行突防、用EB-66電子支援飛機干擾其制導雷達、用噪聲干擾其導彈制導鏈路等多種措施中的一種,均不足以完全壓制SA-2導彈,而要綜合應用各種手段才有把握。

美軍電子戰到底有多厲害?美方“自我鑑定”曝光

EB-66

“老烏鴉”之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現代電子系統在設計製造時就考慮到惡劣的戰場電磁環境,採取各種抗干擾措施,而且技術體制及性能參數往往保密。攻擊方在沒有掌握全面準確的情報的情況下,很難找準其關鍵弱點,一擊即中。僅從這一點上來講,採取多種手段就是有必要的。更何況,電子系統的操作者在戰場上必然會採取各種戰術抗干擾措施,在某種程度上,這比抗干擾技術更難應對,因為人具有技術難以比擬的靈活性,電子戰手段的多樣化運用也有助於降低其對抗效果,達成戰術目的。

經驗之二:同樣情況下,精心策劃的諸兵種協同電子對抗行動是電子戰活動中最強有力的武器

系統運用各種電子戰手段、戰術是成功電子戰的基本特徵。貝卡谷地之戰中的電子戰,以軍就使用了圖像偵察與電子偵察相結合的手段,獲取準確情報;無人機誘使敵方雷達開機、反輻射導彈定位攻擊;電子干擾掩護作戰飛機突防等多種戰術戰法,使得敘軍處處被動。

美軍電子戰到底有多厲害?美方“自我鑑定”曝光

貝卡谷地之戰

在諸兵種聯合作戰中,精心運籌謀劃與組織協同,使各種電子戰手段、戰術都能發揮自身獨特的作用而又相互交融,形成合力作用於關鍵時機、關鍵地域,是使電子戰發揮最大作戰效能的不二法門。

經驗之三:電子戰戰術不是無限的

“老烏鴉”認為,可以利用的電子戰戰術手段是有限的,在長期作戰中,可供使用的戰術方法難免重複使用。老烏鴉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越戰中,美軍機組人員對使用老一套電子戰戰術總是怨聲載道。實際上,不僅電子戰戰術不是無限的,其他作戰手段的戰術也不會是無限的。在作戰中,戰術運用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數量的多少及是否重複,而在於是否有效。

經驗之四:沒有哪種對抗措施永遠有效

我軍稱“電子戰”為“電子對抗”,從名稱上更能展現電子戰的對抗性特點。既然稱之為對抗,必然會“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對抗一方注意到另一方可能採用某種電子戰戰術或技術手段,必然研究針對性的破解辦法,這就使得電子戰成為一個動態發展的領域,不會有哪種方法或戰術能保持長期有效。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譬如,箔條幹擾在二戰期間對雷達干擾效果顯著,但現代雷達採取抗無源干擾技術之後,箔條幹擾在現代作戰中的作用已大大降低。又如,施放誘餌無人機誘使敵方雷達開機,以使用反輻射導彈摧毀的戰術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戰果輝煌,但在北約空襲南聯盟時,這種戰術已收效甚微。再如,施放噪聲干擾,擾亂敵方火控雷達搜索和跟蹤,這曾是空戰對抗的有效辦法,但由於有些現代機載火控雷達已採取跟蹤干擾源技術,再在空戰中施放噪聲干擾就要區分對象了,否則很有可能“偷雞不成反蝕米”。

經驗之五:所謂“高射炮攔阻射擊”的神話

這話啥意思?

——如果電子進攻和防空壓制作戰行動結合起來,壓制住敵方的導彈和高炮控制雷達,即使敵方採用導彈和高射炮進行無目的性的攔阻性射擊,也不能為其提供有效的防空。

不過,很多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飛行員又認為南聯盟軍隊的高炮使得天空充滿了危險。為啥呢?美軍擔心,沒有雷達制導的高炮不會有雷達告警,作戰時不知道其部署在哪兒,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其命中。

經驗之六:擱置不用的電子戰系統將會變質和失效

“老烏鴉”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這一觀點。

一個是60年代,美太平洋空軍將配發的干擾機吊艙擱置不用,到越南作戰需要派上用場時,發現大多數已出現故障,只好緊急進行大修。另一個是在海灣戰爭備戰期間,美國陸軍發現攻擊直升機上的作戰系統因長期不用,已不能正常工作。

很難想象,即使美軍幾乎年年打仗,戰備程度極高,也會出現這種問題。看來,“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在哪兒都是一樣的。不過,兔子睡覺也不見得跑不過烏龜,美軍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技術保障能力,往往又掌握著戰爭的主動權,有時間進行戰爭準備。對於那些國力較弱,又往往是被動捲入戰爭的國家而言,忽視電子戰訓練,將數量有限、性能不足的電子戰系統擱置起來,必將在戰爭中付出慘重代價。

經驗之七:必須認真對待“彩虹”、“藍色”和“灰色”威脅

這個就超級具有美軍特色了。美國到處翻雲覆雨,煽風點火,打家劫舍,自己和各個軍事強國又大做軍火生意,所以美軍在作戰中除了要面對蘇制武器系統威脅外,還經常遭遇“彩虹”——其它西方國家生產的武器系統,比如著名的法國“飛魚”反艦導彈之類。碰到自制的武器系統,即“藍色威脅”,美軍估計早就習以為常了。“灰色”則指混合色,是美軍用西方技術升級改造過的蘇制系統。

無論哪一種威脅,對美軍而言,都不算是不常見的威脅。冷戰期間,美軍主要與蘇制武器系統對抗,威脅相對單一,電子情報蒐集、電子戰武器研發、電子戰訓練等戰備工作自然要好做一些。冷戰結束後,美國調整利益聚集點,昨日的盟友轉眼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敵,東西方的武器系統交易和技術交流也日益頻繁,這自然給美軍帶來了多元的電磁威脅。

美軍電子戰到底有多厲害?美方“自我鑑定”曝光

美軍指揮所

由於電子戰戰備工作,特別是電子情報蒐集,需要艱苦、細緻、長期的努力,即使是象美國這樣情報蒐集能力舉世無雙的國家,也難以面面俱到。對極為依賴電子情報準確性的電子戰而言,這很可能導致陰溝裡翻船。因此,老烏鴉強調“必須認真對待”。

經驗之八:對抗措施的效能取決於有關目標系統可利用的情報

這在電子戰領域是至理名言。

靈敏準確的威脅告警、有力有效的電子干擾、迅疾精確的反輻射攻擊, 都以詳實的電子情報為基礎。特別是電子干擾,對電子情報有更深度的依賴。各種現代軍用雷達、通信、紅外或激光系統在設計時,都考慮到了惡劣的使用環境,採取種種抗干擾措施。要想實施有效干擾,不僅要知道其電子參數,還需要知道其技術體制及抗干擾方法,以便針對性採取對抗措施。要做到這些,需要長期、艱苦、細緻的努力。

經驗之九:不管電子戰系統在任何關鍵時機的作用多麼巨大有效,不出10年,就會出現一大批相信依靠飛機性能和飛行技能就能保證飛機生存的新一代駕駛員。

這條經驗可能有些老套了。

時至今日,精確制導武器的攻擊能力已達到了駭人的地步。根據統計分析和計算,現代空空導彈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單發命中概率已達到85%,雙發命中概率達98%。作戰飛機在沒有配備有效電子戰系統的情況下,與精確制導武器對抗,與光著腳丫在刀尖上跳舞沒什麼分別。

因此,美軍作戰條令明確規定:對於電子戰系統失效的飛機,飛行員可以拒絕升空作戰。在信息化戰爭時代,再蠻幹的飛行員,估計都不會“相信依靠飛機性能和飛行技能就能保證飛機生存”。但是未在激烈的電子對抗環境中進行過戰鬥或演練,對電子戰作用沒有切身體會的人,對電子戰的地位往往不會給予足夠的重視。

經驗之十:如果某項工作人人都負責,就會變成無人負責

“老烏鴉”直言不諱地指出:在美軍諸軍種中,電子戰的某些方面就是如此。

對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最簡單的事情,如果多頭負責,一定會產生推諉、扯皮的現象,正所謂“三個和尚沒水吃”。電子戰工作系統性極強,在同一兵種內部就牽涉到作戰、訓練、通信等多個部門,涉及到雷達、通信、光電等多個專業,既需要分頭負責,又需要密切協作。如果沒有一個權責一致的有力單位負責協調推動,“皮球”恐怕會被踢得讓人眼花繚亂。

經驗之十一:唯一有效的電子對抗措施是訓練有素的操作員

“老烏鴉”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其看到了在越戰中,越軍雷達操作員採取了卓有成效的抗干擾及抗反輻射攻擊措施。

從電子戰戰鬥力構成要素來看,戰鬥人員的訓練水平、保障人員的保障能力、裝備的技術性能,很難說哪個因素更重要,哪個因素不重要。但是,將電子戰放在實戰對抗的巔峰時刻來看,戰鬥員是否訓練有素,能否嫻熟運用各種電子戰技、戰術手段,的確是決定對抗成敗的關鍵因素。

經驗之十二:不熟悉電子戰的人對電子戰的能力抱有錯誤的觀念。

“老烏鴉”認為:對電子戰缺乏深入瞭解的人,常常會誇大電子戰的能力,並舉這樣一個例子作為佐證:英國空軍在演習時,通信和雷達部隊操作員將種種反常現象都歸因於受到干擾,以至於有時報告的受干擾頻率,和實際上被幹擾的頻率相去甚遠。

由此,“老烏鴉”推測,既然英軍在電子對抗環境中會產生慌亂,那麼戰時對手也有可能出現類似問題,這會使得電子戰起到心理震懾作用,遠遠超過其產生的物理效果。

“老烏鴉”還進一步認為,鑑於美軍具有巨大的技術優勢,其作戰對手在不瞭解美軍實際電子戰能力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心理上的壓力,從而採取錯誤的對策。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的表現也印證了老烏鴉的推測。由於伊拉克軍認為美軍具備跟蹤快速定位通信輻射源,並實施精確火力攻擊的能力,所以基本上放棄了無線電指揮通信的使用,沒有采取有組織的抵抗。但實際上,伊軍的恐懼是風聲鶴唳,當時美軍的通信定位系統還沒有達到對手想象的技術水準。美軍的炸彈隨著短時通信呼嘯而至的情況,在戰場上從來沒有出現過。

經驗之十三:通過實驗和仿真,很難準確評估電子戰系統和戰術對敵方的作戰效能

美軍在實戰中發現,各種電子對抗措施達成的作戰效果,在歷場戰爭中都超出了實驗和仿真提供的結果。

美軍電子戰到底有多厲害?美方“自我鑑定”曝光

飛機座艙

“老烏鴉”分析其原因認為,武器裝備的技術性能是靜態的,但是人在作戰中的反應總是動態的,不同的訓練水平、不同的精神狀態、不同的組織指揮,直接導致對手甚至是同一對手錶現出截然不同的作戰能力。

這些很難在實驗和仿真中建立準確的模型,因此實驗和仿真結果往往存在很大的誤差。不過,“老烏鴉”仍然極為重視實驗和仿真在電子戰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為“在實驗室和其他地方進行的電子戰系統試驗有它自己的地位,在系統沒有交付戰鬥使用之前,這些試驗提供的信息是最好的資料。”

管中窺豹,從上述13點電子戰經驗之中,可以看到美軍電子戰人員為推動電子戰建設所做的種種努力。美國人張揚霸氣舉世皆知,其絢爛的軍備和經典戰例也為人耳熟能詳,但人們往往忽略這些表象下的艱苦細緻,而這才是把握勝利鑰匙最有力的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