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家堂主牌位內容填寫:填寫牌位內容時,先寫“供奉”二字,再寫代次稱呼和名諱。如“×祖××”最後寫“之神主”,而不是“之神位”。神位是指迷信所說的“玉皇大帝”“西天古佛”之類的神靈的,而神主是指自己的老人和先祖的。神主牌位合起來是“供奉×祖x×之神主“。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家堂主的填寫與宗祠裡主幛的填寫略有不同。據《族籍法》要求,宗祠主幛填寫時只填男不填女,講究的是每一個男人的後邊有一個女人相隨,寫一個男人就可代替了。而家堂主因只限小家庭,故可填寫女人名諱。但在舊社會女人是不能直接道出名諱的,所以在填寫時只填“×祖x氏”或“×祖×太君”即可,當然現代可以填寫名諱了。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還有一個需要說及的是,每一棚牌位,按大街的左右排列,只填寫同胞兄弟,代代如此,以免人員多填不下。填寫時除了自己嫡親稱呼“高”“曾”“祖”“考”外,同代的要按“伯仲叔季”稱呼。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代次的稱謂:家堂主連同“大街”頂端的“始祖暨列祖”只填五代,以下還需填寫四代人的名諱,分別是:上四代祖稱“高祖”、上三代祖稱“曾祖”、上兩代祖稱“祖”、上一代稱“先考”。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當你邁進一家屋門,桌案上的主匣赫然入目時,你會覺得這個家庭的禮儀文化、孝道文化的底蘊很厚重。的確,有的家庭桌子上的主匣,是經過殯葬時大賓點主而成的,所以很莊重、底蘊很厚。至於今,主匣很少見了,但書寫主匣內容的文化不應隨史而沒,今提出討論。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主匣主要分主匣盒和木碑兩部分。平時用盒罩住木碑,到春節時,才將盒平臥於桌案,將木碑放立於主匣盒上。主匣裡的木碑是內層和外層迭在一起的,外邊的碑面稱外面,內邊的碑面稱內面。主匣裡的木碑往往是兩個,一個是父親的,一個是母親的。如果是一夫雙妻,則是三個木碑。如是一夫三妻者,則是四個木碑。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父親木碑的碑題,是寫在碑正中間的大字:“顯考xx府君之神主”,上下豎行。落款是“男x×奉祀”,字略小。母親木碑上的碑題內容與父親木碑上的碑文是一樣的,“顯妣x太君之神主”。落款是“男xx奉祀”父親的木碑中間的碑題是:“皇清處士×公諱x×字××行×府君之神主”。當然朝代應注意,“處士”是指那些未登仕途或不登仕途有文化的民間人士,達不到這種層次的可以省略。字有可書,沒字可免。母親的木碑中間碑題是:“皇清處士公諱字××行×德配×氏之神主。”

家堂主是掛在當屋讓子孫敬祖祭祖的牌位,也是祖輩名諱的文字記載

碑兩邊的小字,不管是父親的碑,還是母親的碑,是一個統一的內容,即,相(啥命)、生卒年限、葬於何處。如:父親的,“系丙木相生於道光x×年×月×日吉時卒於光緒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亥時享壽六句有九合葬於村東北祖塋”。母親的“系木未相生於道光×年×月×日吉時卒於光緒×年×月×日×時享壽×句有合葬於村東北祖塋”。這一個內容由碑兩邊兩行字連寫下來,寫時注意一要字距平均,二不要很往下寫,以免寫滿後所書寫之內容鑽入碑座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