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默契的溝通

營造默契的溝通

我們昨晚在蕭山雷迪森財富中心尚都家居總部上關於溝通的課,課中我引導大家看圖,邊看我邊說:幸福人生,要有一份美滿的愛情。

有人聽到這句話,長長地“哎……”了一聲。聽到她這麼一聲嘆息,引起了大家鬨堂大笑。這就是好的溝通,她沒有說什麼,只是“哎”了一聲。大家都明白了她表達的意思。

還有,如果你問別人,某某人怎麼樣?對方不用說話,搖頭,或嘆息,你應該也就知道答案了。

很多時候我們說到溝通,就會想到說話。說話只是溝通的重要方式,溝通還有非語言的溝通,譬如說肢體,也是一種溝通的語言,搖頭、點頭、嘆息、驚訝等等都在傳達信息。

營造默契的溝通

想必大家都熟悉《論語》裡“子夏問孝”的故事,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色難,簡單說就是:給個好臉色看,不容易。

從溝通的角度說,一個表情就明白了就不用說了。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溝通方式,有些事情一眨眼彼此就心領神會了。

營造默契的溝通

你沒有說話,但是我知道你生氣了。

我就是不說話,氣死你。

我知道你對我有意見,但是你不願意說出來。

……

像以上幾種情況,就是連溝通的前提都沒有了:不溝不通。不溝不通,矛盾自然會越來越激化,最終導致關係的決裂。

營造默契的溝通

你說了,我怎麼就聽不明白?

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我都說得這麼明白了,你怎麼就不明白?

我不希望再說第二遍……

這種情況叫:溝而不通。溝而不通,就是雞對鴨說,就是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別人當聖人,希望一說就明白、一說別人就會去幹。這絕對是想象,不是事實。事實是,要在神秀“漸悟”的基礎上,結合某些人慧能式的“頓悟”才有可能出現“有溝有通”的良好局面。尤其是老闆要注意,不要希望你一“說”別人就會明白、你一“說”別人就會去幹。

營造默契的溝通

優秀的團隊,肯定有溝有通,上傳下達很通暢,執行力呱呱地。

最好的溝通局面,當然是——不溝而通。

這個叫默契。

這個不可強求,就是所謂的“最是你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

有一種溝通是——回眸一笑,一笑傾城。

“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大!”這也是一種默契。

默契,是溝通的最高境界。

任何個人和團隊都應該努力追求。

對團隊來說,首先不能失去溝通的誠意。意思就是說,要建立“有溝有通”的機制和風氣,至於是否能達到默契溝通的局面,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要達到良好的溝通,要謹記將心比心。

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

80%是傾聽,20%是表達;

90%是尊重,10%是方法。

與老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

與男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

與女人,溝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緒。

與上級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尊嚴。

與年輕人溝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

與兒童溝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

與天地溝通,不要忘了心存敬畏。

良好的溝通,還要懂得換位。

把自己當成別人,是無我。

把別人當成自己,是慈悲。

把別人當成別人,是智慧。

把自己當成自己,是圓滿。

跟外面都溝通好了,不要忘了經常跟自己溝通。身心和諧了,天地也就和諧了。跟自己溝通,修行叫:內觀自省。王陽明走的時候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End

營造默契的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