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後,11位文學大咖和你相約茂名這場書香盛會!

茂小布說

2018年南國書香節茂名分會場即將開幕,8月9日至12日,茂名市作家協會和茂名日報社聯合舉辦“全國著名詩人看茂名”採風活動,活動邀請舒婷、陳仲義、徐敬亞、王小妮、臧棣、龔學敏、燎原、大衛、鄭小瓊、陳希、莊偉傑等11名著名詩人作家前來茂名,聚焦茂名文化與發展,親身感受茂名新脈動、新成就,為茂名雙創助力。

據瞭解,本次採風活動詩人(作家)將通過參觀茂名城市的發祥地——露天礦生態公園、巾幗英雄冼太夫人的故鄉——冼太故里、紅樹林的居住地海洋公園,以及舉辦“好心茂名”讀者見面會、文學研討會、詩歌朗誦會等方式,讓詩人親身感受一個不斷砥礪奮進、創造奇蹟、日新月異的“好心之城”。

屆時,舒婷等11名詩人作家將在南國書香節茂名分會場與廣大讀者面對面交流。如此強大陣容,你期待嗎?

那這麼多詩人要來,你最期待誰?讓我們先一睹他們的風采。今天起,茂名日報將推出專欄逐一對這11名詩人進行專題介紹,敬請讀者垂注。

舒婷

一週後,11位文學大咖和你相約茂名這場書香盛會!

現任廈門市文聯主席、福建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主要詩集有《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舒婷的詩》,另有散文集《心煙》、《真水無香》等及《舒婷文集》。

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國文字,境外出版個人詩歌譯本9種。詩歌《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新時期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等,並於1993年獲莊重文文學獎。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

她的詩歌充盈著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著激情。

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和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

詩歌賞析

↓↓↓

致橡樹

舒婷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痴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籍;

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

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雲裡。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幹,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的紅碩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

彷彿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裡: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腳下的土地。

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舒婷

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

數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

我是你額上燻黑的礦燈,

照你在歷史的隧洞裡蝸行摸索

我是乾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灘上的駁船

把纖繩深深

勒進你的肩膊,

——祖國啊!

我是貧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輩輩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飛天”袖間

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國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剛從神話的蛛網裡掙脫;

我是你雪被下古蓮的胚芽;

我是你掛著眼淚的笑渦;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線;

是緋紅的黎明

正在噴薄;

——祖國啊!

我是你的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餵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徐敬亞

一週後,11位文學大咖和你相約茂名這場書香盛會!

詩人、批評家。海南大學教授。1949年生。主要著作有《崛起的詩群》、《不原諒歷史》等,詩歌評論有《崛起的詩群》、《圭臬之死》、《隱匿者之光》及散文隨筆集《不原諒歷史》等。曾獲第三代詩歌“終身成就獎”。曾主持“1986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展”,並主編《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

作為第一屆青春詩會的成員,徐敬亞隨著新詩群的崛起而嶄露頭角,成為當時最為鋒芒畢露的詩人及詩歌評論家之一。1983年初,甘肅蘭州的《當代文藝思潮》上,公開發表了徐敬亞於兩年前在大學時期創作的學年論文——《崛起的詩群》。這篇詩論一經發表便如一枚重磅炸彈在詩壇炸響,隨後引發了一場針對這篇詩論乃至朦朧詩運動的大爭論。徐敬亞的《崛起的詩群》與此前《詩刊》發表的謝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及《光明日報》發表的孫紹振的《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被統稱為“三個崛起”。如今,“三個崛起”作為朦朧詩運動的里程碑,被寫入大學中文系的課本之中,作為《當代文學史》的重點篇章而廣為傳誦。那個曾叱吒詩歌風雲的徐敬亞卻時而潛身商海,時而放縱山水,時而沉迷圍棋與乒乓球,淡出詩壇十餘載。有趣的是,他的妻子,同為第一屆青春詩會成員的王小妮20多年來,始終堅持著詩歌創作,仍舊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徐敬亞認為他與王小妮只是分別站在詩歌的金銀盾牌的兩面而已。

詩歌賞析

↓↓↓

《雪·新年·我》

徐敬亞

北方

天空上飄滿了

一小片,一小片

銀白色的日曆

我,和腕上的手錶一起

莊嚴地走過雪

走過在大地上

沒有標記的新年

好呵,雪

因為你

我的身後開始呈現出

清晰的足跡

眼前,消失著界限

大自然,重新標出了

沒人走過的地方

每一片

六角形的雪花

都指給我六條道路

我知道

那新鮮發光的日子

從哪裡升起

我將大步走

讓每一個不同的腳印

都朝著那同一個方向

我們

把苦悶退還給歷史

讓微笑和鮮花

遍地開放

充滿活力

我年輕

但我將以整個生命的名義

迎接每一次黎明

以我的呼吸

助長每一陣春風

把汗水注入夏雨

並用真誠的思索

填滿深秋空曠的星空

在所有年輪的外面走

一圈,一圈

我將有更新更長的路程

每年,每一片雪

都在旋轉,活潑地旋轉

整個世界開始飄動!

於是,大地變得豐滿

我們的雙腳

在上面踩出了一支前進的樂曲

走下去

世界將因為我們

出現廣闊的道路!

王小妮

一週後,11位文學大咖和你相約茂名這場書香盛會!

詩人。1955年生於長春市。海南大學教授。出版有《我的紙裡包著我的火》、《上課記》、《1966年》等。作品除詩歌外,涉及小說、散文、隨筆等。2003年獲得由中國詩歌界最具有影響力的三家核心期刊《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聯合頒發的“中國2002年度詩歌獎”。

詩歌賞析

↓↓↓

月光白得很

王小妮

月亮在深夜照出了一切的骨頭。

我呼進了青白的氣息。

人間的瑣碎皮毛

變成下墜的螢火蟲。

城市是一具死去的骨架。

沒有哪個生命

配得上這樣純的夜色。

打開窗簾

天地正在眼前交接著白銀

月光使我忘記我是一個人。

生命的最後一幕

在一片素色裡靜靜地彩排。

月光來到地板上

我的兩隻腳已經預先白了。

文學大咖即將相聚茂名

↓↓↓

聲音

況軍: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蔡強、張盛愛: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時代人生經歷的回顧和反思。如《潔白的祝福》、《夢入何鄉》、《在澄澈明淨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寫那些詩時,舒婷面對緊迫、焦灼的現實壓力,而經過時間沉澱,能夠比較從容地從往事追懷中提攝更超越具體人事的情思和哲蘊。

耿佔春: 王小妮似乎永遠都是一個生活的旁觀者,她的詩跟她的人一樣,特別的質樸、細緻,她有時像紀錄一樣地寫作,無論社會眾生的世象,還是現代人複雜而微妙的心理劇,都能夠進入這個敏感的旁觀者的視野。耐心、善意而略具反諷。新聞與信息世界只懂得報道突發事件,王小妮的詩關注著人們易於忽略的事態,關注著那些慢的、小的和隱秘的事物,比如慢的疼,慢的災難與禍害。我寫過《失去象徵的日常世界》討論王小妮對隱秘事態和缺失現象的描述能力。王小妮的詩也許有一天能夠製作成一些微觀戲劇而被更多的人們所理解。

唐曉渡: 簡潔、明澈、沉實而輕盈,於靜默中直擊或折射稍縱即逝的詩意瞬間。王小妮的詩在整體上令我們想到水晶的純粹本真。她樸素的詩歌理想在於個體生命和語言的相互生成。她的詩自成一個世界,其中佈滿日常生活的痕跡和氣息,卻又顯示為一種話語的險境。在她的詩中,堅定的個性和精微的風格變化並行不悖。她的詩歌寫作是對生活和語言的持續擦亮,同時也不斷擦亮我們的眼睛以至靈魂。她是一種激勵,激勵我們重新做一個讀者;又是一個啟示,啟示我們在任何情況下詩意棲居的可能。

劉瑜: 王小妮的文字輕得像雪花,故事卻重得像岩石。在這輕重之間,讀者得以窺視那個並不久遠卻已模糊的時代,政治颶風中搖曳的人性,歷史深井下探出的指尖。《1966年》是歷史、是寓言、是恐怖故事,也是寒冷大地上一簇輕暖的抒情詩。

距南國書香節開幕倒計時8天!

約上朋友一起來吧!


值班總監:黃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