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氣機與開闔|《經典中醫啓蒙》轉載之十

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

理法方術與大方向

從三焦來看,所有的病,不外上焦、中焦、下焦三個層次出了問題。這三個層次,又可以分成兩種情況:虛和實。一箇中醫,每天看病人,男女老少什麼病都有,其實就這兩類。

前面講過,虛,就是三焦能量不足。

什麼是實呢?

三焦就像一個氣球。如果打上氣,用力捏,到一定程度會發生什麼? 炸掉。在炸之前,某個地方會變薄、突出來,這就是腦血管爆裂的模型嘛。或者別的地方會突出來,可能是婦科腫瘤或者肝血管瘤。

氣機就是一團能量在三焦裡邊不停運轉,我們的肉體就是一個殼,如果裡面的能量太多,但是流通不暢,內外不通,就是實證。那麼,“實則開”,氣機的自然運動方向就要往外開。當開出去的渠道受到封閉的時候,就會在某個點上爆發。

當一個氣球沒有氣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聽眾:癟掉。

李辛:對。人體的氣球比較複雜,裡面有各種不同的物質(皮、肉、筋、骨、髓),有各種不同的空間(三焦、臟腑、經絡、血脈)。對於沒有氣的人,有的是這裡癟,有的是那裡癟,變化出種種症狀。

所以當我們說養生的時候,不是說該吃綠豆、紅豆,或者人參、阿膠......或者用刮痧、針灸、按摩等方法,這些都是治療上的細節。中醫講“理法方藥”或者“理法方術”,方法是最後一步的操作,先要明白道理。明白人體當下是虛還是實,先找到大方向,是開還是闔,這是最基本的理。

“開”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問病人:有運動嗎?大便、小便、出汗、月經是否通暢?

往上往外是開,往下通也是開的一種。這是第一。第二,有沒有正常的社會活動?跟人交往是否有障礙?精神心理是否暢達?有話敢不敢說出來?難過的時候,會不會流眼淚?想買件衣服,會不會憋了三年還是沒買?最近三個月有過休假嗎?這些是精神上的開,很重要。

這些都是大方向,我們要去了解這些最基本的部分,它們是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經歷的。你自己深入瞭解了這些,也幫助病人意識到,並在生活中改變、調整,那個力量就很大了。

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內心狀態、身心感受無知無覺,卻指望通過吃一把綠豆、幾根蟲草就能改變很多。這個對簡單輕靈的小雞、小鳥還行,我們這麼大,身心這麼複雜的人,要靠它來改變,不那麼容易。除非你是非常乾淨的肉體、非常清淨的心靈,過著非常簡單的生活,否則,一把綠豆是調不動你的,一包湯藥也不太容易做到。

真正能調動你的,是你的生活習慣、心理習慣,你怎麼看待自己,怎麼調整自己,你時時刻刻的選擇是什麼。

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

知常達變與標本緩急

1996 年我在上海工作,人民廣場的下面有很大的電子游藝廳,有個拿錘子打鱷魚的遊戲,很多鱷魚,此起彼伏,打到它就叫。

有時候看病,看到一個人病了很多年,北京、上海,甚至美國的各大醫院都看過,症狀卻越治越多,我就想起這個遊戲,這個人就像一路上被很多錘子打過的鱷魚。一路上的治療都是在抓那些不斷變化的症狀和診斷——“變”,而忽略了人體本來自然的三焦能量的狀況和氣機運行規律——“常”。

“平常”,就是生命本來的樣子。中醫治病,就是幫助一個人回覆平常。

在這個回覆的過程中,醫生會兼顧兩個方面:

第一,“急則治其標”,有一些比較急的症狀,需要先處理,否則會干擾甚至影響進一步深入全面的調治。比如有個人胃痛急性發作,那我需要馬上給他緩解,我就先給他扎針、止痛。這是治標。

第二,“緩則治其本”,這位病人有深層次的問題,比如下焦不足、中焦虛寒、表氣不暢,這稱之為“本”。在緩解急症的基礎上,再進行深入調治。

以前老師教我看病的訣竅:一個病,西醫不知道是什麼,中醫也看不出來是什麼原因,你也不知道怎麼治的時候,怎麼辦?調常。

每次病人來複診的時候,要問他的生活狀態,吃喝拉撒睡,這才是中醫看病的基本指標。吃得好嗎?睡得好嗎?動得好嗎?拉得好嗎?出汗正常嗎?尤其是慢性病,把他的這些基礎指標調到正常了,就意味著生機恢復,氣機趨常,這個時候,人體本來的生命力,就能把這個病給化解掉。任何的病都是這樣。

所以說中醫是“來幫忙”的,病人才是“當家做主”的,不是醫生來全盤接手,指東打西。可惜病人常常放棄自己的主動性和對自己的責任,醫生說什麼,他就接受。

很多情況,指標看起來有點嚇人,醫生也說得嚇人,於是病人被嚇到了,亂了方寸。在中醫來看,三焦能量和流通度還不錯,神也比較定,可能只是因為最近遇到了什麼事情,思想上有些疑惑、糾結,或者因為最近天氣的變化,能量稍微有些不調,或者是開闔的節奏與幅度有點跟不上,於是出現一系列症狀和異常指標。

這種情況下,醫生需要指導病人,先學會定神,問問自己,真的很嚴重嗎?把體檢報告放下,觀察一下自己這個真實的人,彆著急下手一通亂治,這一點很重要。

為什麼神要定?神亂了,氣機也會跟著亂。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假症狀”出現,應接不暇,越治越亂。

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

自愈的條件

什麼病自己會好?什麼樣的病不會惡化?先把醫院裡中醫、西醫嚇人的診斷放一放,按這個思路來判斷:

第一,神是定的,而且是舒緩的;

第二,元氣不是太虛的,或者說下焦氣不是太虛的;

第三,中氣、消化能力,飲食、排洩是相對正常的;

第四,睡眠正常;

第五,幾個通道:出汗、小便、大便、月經是正常的。

這樣的病人,不管西醫診斷是什麼問題,只要找到對的醫生,甚至,如果沒有即刻的生命危險,不一定找醫生,只要把工作停下來,或者減少,換個合適的地方生活,自己調整飲食、運動,精神穩定,很多疾病有機會不治而愈。

另一種病人,雖然只是一個感冒,病人自己也不當回事:“大夫,我感冒了,有點難受,您給開點藥,明天我還得飛澳大利亞。”

雖然診斷只是感冒,可是如果他中下焦氣很虛,虛到不能穩定供應肺氣,說話已經氣短了,也不能穩定供應心氣,嘴唇已經發紫了。其實他三焦的能量不足很久了,渠道也不暢通了。

如果病人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真實的情況,醫生再沒有細心判斷氣機格局,只按感冒治,就可能出意外,變成醫療事故。

因為不同感冒的施治方向是不同的。正常的感冒屬於上焦病,需要開。而這類虛性感冒,雖然有感冒症狀,但這個症狀只是標。本是虛的,應該闔。如果把需要闔的虛證感冒誤開了,大方向錯了,就容易有危險。

所以要忘掉所有的病名,先如實觀察這個活生生的人,看他的氣機格局,不能被症狀和診斷牽著鼻子走,否則會被誤導。包括到藥店買藥,不要說“我感冒了,要買點感冒藥”,任憑店員推薦,其實感冒藥也是要分清虛、實、寒、熱的。

不管是什麼病,先看下焦和中焦。為什麼我一直在講下焦、中焦,很少講上焦呢?

因為上焦氣的源頭來自中焦和下焦,與我們的生存環境的清氣交換。清氣,是自然的、天地的能量,跟社會經濟環境一樣,是共享的。沒有太多可以調控的餘地,除非換個環境,所以這部分我們先不多講。

為什麼中醫非常重視脾胃、重視消化?因為這是最重要的能量來源,相當於每天的現金流,也是容易調控的一個環節。

下焦呢,不太好調控。對於現代人,損傷下焦最重要的因素是睡覺太晚、神氣過用、用意太過、用眼過度,手機、電腦不間斷使用......《黃帝內經》說,眼睛是神氣出入之所,也是五臟六腑的精氣上注之處。

還有,當你深入思考一樣東西,想未來的一棟房子,或者用力想你特別喜歡或不喜歡的人,這時你就變成了一個發射塔,精、氣、神都發射出去了。

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

關於作者

李辛,中醫師,心身醫學碩士。師承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現任上海自道精舍、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會顧問,法國藍之樹學會顧問。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兒童健康講記:一箇中醫眼中的兒童健康、心理與教育》2015年立品圖書出版。

《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2018年5月立品圖書出版。

第五章 气机与开阖|《经典中医启蒙》转载之十

本書《經典中醫啟蒙:一箇中醫眼中的生命、健康與生活》於2018年5月在立品圖書出版。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有售。

噹噹購書鏈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75027.html

京東購書鏈接:

https://item.jd.com/12362616.html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直接在自道精舍微店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