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清代初期,清政府成立了最大的“皇家工廠”——造辦處,下設幾十個作坊,琺琅作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作坊之一。此外,揚州、廣州、九江、北京等地也製作具有地方風格的掐絲琺琅。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2010年12月,華人置業主席劉鑾雄在香港佳士得“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秋季拍賣會上,以1.29億元的超高價格拍下了傳世孤品、乾隆送給父親雍正祝壽的“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創造了目前為止國內拍賣中的景泰藍最高價。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清 雍正御製掐絲琺琅雙鶴香爐)

這對香爐據說是19世紀英國富豪阿爾弗雷特·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舊藏,傳承有序,且器型世間僅此一對,所以奇貨可居,價格一路飆高。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被世人忽視,那就是,掐絲琺琅,也就是景泰藍,在民國以前均為皇家制造。它並不像瓷器,有著官窯民窯之分。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清 景泰藍雙獅耳瓶)

景泰藍作為皇家國寶,一直備受世人尊崇,但它深藏皇宮六百年,一直不為人所知,只有極少數皇親國戚才有緣一見。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琅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製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這種發端於歐洲和西亞帝國的掐絲琺琅工藝,由元代傳入我國後,其器型、紋飾、絲工、鎏金等逐漸融入了中國的文化元素。因其是在中國明朝景泰年間興盛起來,因此命名為景泰琺琅或是景泰琅。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清 景泰藍雙耳瓶)

近些年,受到國外藏家和世界各大藝術機構重金的影響,景泰藍藝術品開始在國內拍賣市場嶄露頭角,而明清兩朝的景泰藍、琺琅彩等尤為受追捧,在各大拍賣會上頻頻出現千萬天價。俗話說,“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這句話充分證明了景泰藍(琺琅)在收藏家的心中佔有重要地位。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清 乾隆銅胎掐絲琺琅纏枝蓮紋香爐)

再來說說香爐,薰香始於公元前三至五世紀的東周戰國時期的上流社會,燃香之具被稱為燻爐或香爐。明清時代香薰的製作和使用進入了非常繁榮的時期。故宮內大殿、書房、內寢皆置高達三四尺的巨大燻爐,多為掐絲琺琅等景泰藍精品,也有鑄銅鎏金、鏨刻精美的極品,彰顯著豪華高貴的皇室氣派。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膽瓶,清康熙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12.3cm,口徑1.2cm,腹徑6.7cm,足徑5cm。清宮舊藏。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夔龍紋暖硯盒,清康熙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高5cm,長14.7cm,寬11.5cm。清宮舊藏。

康熙朝掐絲琺琅基本有三種風格:其一是具有晚明風格的大器,如故宮博物院藏龍紋大盤、仿漢壺等,這部分器物過去一直定為明晚期,但在造型、釉色上已是清代康熙風格;其二是康熙時期的掐絲琺琅料顏色更純、更鮮豔,雖然還是用的明代的一些剩料,但是純度上更有提高。比如這時期掐絲琺琅器上一種藍色,就是康熙朝特有的顏色。而且,康熙朝對銅的管制及使用都是由國家來掌控,所以不管康熙朝的掐絲琺琅器還是銅佛像,銅的純度都非常高,密度大,重量也大。這也是康熙朝大件的掐絲琺琅器器形會更加飽滿,看上去更有力度的原因。其三是掐絲細膩活潑,釉色純正鮮亮。康熙朝掐絲琺琅有五供、爐、瓶、盤、盒、暖硯、筆架、香薰等,款識有“大清康熙年制”、“康熙年制”楷書、篆書陰刻款、鑄款和鏤空款。還有很多無款的康熙風格的作品流傳於世。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形香薰,清康熙

內務府造辦處琺琅作製造,直徑16.2cm。清宮舊藏

雍正皇帝不喜歡掐絲琺琅,故其製品和傳世品都較少,傳世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臺北故宮收藏的金胎掐絲琺琅豆。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大佛塔,清乾隆

造辦處琺琅作製造,通高231cm,底徑94cm。清宮舊藏。

乾隆朝是掐絲琺琅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據檔案記載,造辦處製作了數量可觀的琺琅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宮廷典章用品有寶座、屏風、香筒、甪端、太平有象等;佛堂用品有佛塔、佛龕、佛像、壇城、五供、七珍、八寶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和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共製作了12座琺琅塔,分別陳設在紫禁城梵華樓、寶相樓內,氣勢恢宏,工藝精湛,是所見最大的琺琅器。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獸面紋甗,清乾隆

通高17.4cm,口徑8cm,足距2.6cm。清宮舊藏

這個時期的掐絲琺琅有幾個特點,第一,除生活器之外,出現仿古器型,即是仿商周的青銅器造型,再以掐絲琺琅工藝做紋飾。這種掐絲琺琅器在同時期級別最高。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天雞尊,清乾隆

通高18.9cm,身長13.4cm,口徑4.5cm

乾隆時期的第二類掐絲琺琅器是用於裝飾陳設用的大件器。其作為陳設擺放於廳堂的,因此器物造型較大,數量也較多。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爵杯,清乾隆

通高15.5cm,盤徑19.5cm。清宮舊藏

乾隆時期第三類是觀賞類器,這類的掐絲琺琅器尺寸比較小,器形上看,既有仿古也有乾隆朝創新的器形。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牧羊人筆架,清乾隆

高15cm,長16cm,寬7.8cm

第四類是實用器,如清乾隆掐絲琺琅花卉幾何紋海棠式盒和清乾隆掐絲琺琅夔龍團壽紋高足杯,但這種級別較低。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摩羯紋立耳三足爐,清乾隆

通高20.5cm,口徑18.3cm,底徑17.7cm

最後一類就是就是佛教類型器物。比如佛塔,供盤,還有像這次專場中“十相自在”小盤,這種都是佛前供器,在乾隆時期也製作很多,主要用於宮廷和皇家寺廟的陳設。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甪端香薰,清中期

高45cm,長28cm,寬22.5cm

乾隆朝掐絲琺琅的胎子,銅質精純,胎骨厚重,無輕飄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貴的黃金制胎;琺琅釉料均無透明感,沙眼減少,細膩光滑,琺琅釉色彩之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在圖案裝飾上,除繼承了明代勾蓮花的做法以外,還運用了仿古的獸面紋、幾何紋,並將山水亭榭、花鳥蟲魚、人物故事作為裝飾,追求繪畫的意趣,取得了較好的裝飾效果;在鍍金、鏨刻方面,不惜財力、功力,金色濃重,刻飾精美;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琅工藝還常與畫琺琅工藝相結合,並鑲嵌珠寶,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蓮藕式瓶,清晚期

高49.2cm,口徑6.7cm,足徑13.3cm。清宮舊藏

皇家氣象——清宮景泰藍

掐絲琺琅書卷式筆筒,清晚期

高9.5cm,口徑8.5cm,足徑6.7cm

嘉慶、同治、光緒朝的官造掐絲琺琅數量減少,做工粗糙。晚清民國時期有“印鑄局勳章製造所”“老天利”“靜遠堂”“寶華生”“德興成”“德成”和“志遠堂”等官營與私營製造掐絲琺琅的機構和作坊。“達古齋”款掐絲琺琅袱系紋筆筒屬首次發現的又一個晚清琺琅作坊名號,其筆筒的造型與風格與“志遠堂”款筆筒如出一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