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應不應該爲農民工發放退休金?

蝸牛115651416


大話高調個個會說,擺功勞也是人人都懂。但是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裡面,這個世界真正講的是一個“理”字,道理,先有道再有理。

首先咱們劃個道,談談現實情況:

第一,城市居民與農民的晚年生活的安排確實不一樣。城市居民晚年就算想出去抓收入,也得勞心費力。但是更多的農村老年人他們真的是隻要有一口氣,就在勞動。這個是生活習慣問題,在目前這個社會中,我個人的估計大概是:城市的老年人5000元的退休金的生活,農村老年人或許1000元就可以達到,而且還是乾淨的水和蔬菜。


第二,現在60歲以上的農民確實有交公糧的經歷,很多人也有免費參加大工程的經歷。按照這個來看,國家現在富有了反饋一點理所當然。但是知道農村現在沒有按照城鎮居民的方案交養老保險的有多少嗎?粗略估計得有快2億吧(最少一點五億總有的。)比方5000元一個人一個月,那麼一年就是60000元的樣子,也就是相當於一萬美金。當然,我國的外匯儲備就算是兩三萬億美元而已,大概可以“豪爽”一年多一點。


第三,現在農村也在搞養老保險與大病醫保了,一年交幾百塊錢,好像現在老人有一百多一個月吧,超過九十再加一百。雖然現在看起來錢真的很少,頂多夠油鹽錢,但是畢竟已經開始了。既然開始了,那麼在不久的將來,養老保險在農村也形成了規矩了,那麼老人家們每個月領一千、兩千應該不難,就跟城市居民的養老保險的系統也不是通過幾十年才慢慢完善的嗎?

老龔說勢,不違心說假話,現在講理:

給農村老人加一點吧,比方有個三五百的,他們就真的夠用了,甚至根本不需要子女供養了,因為他們還有自己名下的土地,種點糧食、蔬菜,找一點柴火,日子還是能有滋有味的過下去的。現在有大病醫保,頂多是有病了,依賴孩子們一點罷了。


中國的四化建設,改革開放,人口紅利等等,農民功不可沒,歷史不能抹殺他們的貢獻。用工業反乳農業的思路,轉移一點錢,供養一下老去的農民,是很應該的。

但是,個人覺得期望與城鎮居民的金額一樣,確不現實。因為人家第一自己交的保險,第二人家名下沒有土地等資源帶來生計。

(本人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所以非常懂農村的情況。我也認為真正的農民也不會期望那麼高。)


老龔說勢


是農民就不一定都去做農民工,而農民工一定是農民。也曾有專家對農民該不該退休,發不發退休金說出了三種理由:農民是個龐大的群體,國家負擔不起;農民是承包並自負盈虧耕種土地,無法量化考核;國家已給農民發放種地補貼、農資補助。這或許能說得過去,畢竟是農民,以種地為業。


細來想去,對農民工不發放退休金還真有點說不過去。這是因為由農村進入城市幾乎遍佈各行各業的農民工,最初都是由青年、壯年,甚至熬成了老年。他們有“掛靠”的公司、工廠等固定單位,如果當初一簽訂勞動合同就按單位承擔12%,個人負擔8%參加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那麼農民工領取退休金就沒有問題了。

問題是農民工在工廠、工地從事又髒又累、超負荷的工作,卻拿著微薄的工資;城市的繁榮,離不開他們的辛勤勞動。可是公司、工廠及包工頭們沒有及時讓他們辦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又由於工資及其他待遇,使農民工不能在一個單位累計繳納15年養老保險費並達到退休年齡,也就是曾工作的單位有了讓農民工不能享受退休金的說辭和理由,也就是為城市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農民工與養老保險失之交臂。這是對農民工的不公平待遇!






好在2010年9月重慶市人社局就已下發《關於農民工養老保險併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有關問題處理意見的通知》,符合相關條件的農民工可按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規定,辦理退休並計發基本養老金了。希望其他地方也應該向重慶市那樣是農民工也可享受退休養老金。



提神只為自己


該不該為農民發放退休金?

該!太應該也給農民發退休 金.!國家所有的資源,財富屬於全體公民,全體公民也包含農民,市民或農民都應有平等的老有所養的福利待遇。正如我們周總理對一名環衛工人所說,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裡,沒有高低之分,只是社會分工不同。


論對國家的貢獻,農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在人民公社大集體年代,老一代農民既要忙生業生產,還要為國家的基本建設出力,那時候的鐵路是農民用肩膀挑出的,水利工程是農民一鍬一鍬挖出來的。沒一分錢工資福利。由於長年累月的勞動!到老落了一身殘疾。


我們這一代農民雖趕上了分田到戶,日子過的並不怎樣,身上的擔子更重了。雖說分田到戶,但還是計劃經濟。為城市與工業服務,由政府指令你種什麼,還有任務,價格又低,農業是靠天吃飯,天災減產完不成任務,還要罰款。年景好一年的收入也只夠交農業稅,三提五統。有人說農民沒有交養老金,可農民從分田到戶上繳了二十多年的“皇糧”款。

再說現在,四通八達的高速,高鐵沒有億萬農民工的幸苦工作,那隻能是個藍圖”。城市的快速建設與發展,是農民工站在腳手架上用汗水澆灌起來的一座座新城。沒有農民工的奉獻,就沒有今天的高速發展。



再說市民六十多歲就退休了。每月幾千元退休金,周遊列國跳廣場舞。農民六十多歲還要四處奔波。七八十歲還要下地幹活。說農民老了有二畝地養活,市民還有他子女上班工作養活


農民就是弱勢群體。在政協,人大會議上,代表們的提案只是要增加市民的退休金,保正幸福晚年!縮小城鄉差別,城鄉養老統籌,億萬農民的期待!


李彬v3nd


享受退休金,你得交社保且至少交十五年,沒交是不可能發退休金的因為這是國家的政策。如果論原來的交公糧,為國家大型建設流過汗出過力,上了六十多的老農民也該享受點。僅僅百十來元錢的確做什麼也不夠。

然而政策擱在那兒的,誰交齊了十五年的社保費,誰就可以退休後享受待遇。

有的人交了就可以領退休工資了,我退休時有好些個農民弟兄交申請補繳社保費準備退休,但也有很多人不願交。一個是沒有這筆錢,也有的覺得划不來,這就沒辦法了。我也想說國家能否為滿了六十歲的農民多發點養老錢,三百或五百就夠了。

可惜,我們說了不算,只是呼籲一下而己。

或許不久的將來農民領三五百的養老錢不是夢想。


殘陽餘暉3


農民工退休了,相應的單位應該給農民工發退休金。農民工也是人,他們在工地乾的是又髒又累的活,城市的繁榮,離不開他們的功勞,農民佔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國家對農民放寬,這個國家就好治理,所謂得民眾者得天下。我是農民,對農民的事兒比較瞭解,那些城市戶口,沒有工作的人是怎樣生活的呢,農民工可以找活幹,他們為什麼不能?農村的空氣好、汙染少,這是真的,農民種的糧食能值幾個錢,糧食直補又太少,種子、化肥價格不是長了又長?是的,農民在中國是一個龐大的集體,給他們發退休費需要一大筆錢,那不發說不過去吧,沒有個多還沒有個少嗎?


紅山樹538


嚴格來說,農民工是指進城務工的農民朋友,而不是天天在家種地的全職農民,工作雖然累,但是如果沒有老闆捲款的話,收入應該還算可觀,而且拖欠工資這種事情,以前有的國企也遇到過,有的小私企職工現在應該也會遇到,企業倒閉破產導致職工下崗連基本的吃喝都保證不了而自殺的事情40歲左右的人應該聽過甚至遇到過吧,你們也別罵我,因為我也是一個農民工,講真的,就是國企工廠裡的普通工人,你哪個能一個月掙五六千甚至一萬?有人說那農民工掙得是苦錢,要是年齡大了幹不動了工地的活了怎麼掙錢?你別忘了,煤礦工人和鋼鐵工人有的工種活比農民工可要危險的多,而且農民還有地,但凡稍微勤勞一點的都能吃穿不愁,並且種地國家現在也有補貼,而城市職工如果退休沒有退休工資你是準備在陽臺上種小麥嗎?如果真遇到特殊情況,分分鐘被餓死的都是城鎮職工好吧,為什麼現在好多農民說沒掙錢?第一,家裡所有人都沒人出去,一年365天幾個農忙過了都跟家裡待著,城鎮職工有的一年加一起也不見得能有一兩個月的休息,老人不說了,但是那些天天穿著拖鞋騎著摩托滿村轉的小夥子呢?二,很多人種地跟風,別人家今年大蒜掙錢了,就一窩蜂的種大蒜,別人綠豆掙錢了又跟著種綠豆,根本不管市場供需,農民想搞商業化種植其實和城裡的個體戶進貨是一樣的,你得知道別人需要什麼,市場欠缺什麼,不然就是壓貨,過期,處理,賠本,然後就喊著,我們掙不到錢~~~那城裡人本本分分掙了好多年工資存點錢做個小生意賠的血本無歸的找誰說理?我就舉一個自己的例子,我和我老婆02年從農村出來打工,拿著600塊,買完車票租完民房手裡只有一百塊多,買了幾箱方便麵後我當天就在報紙上找了一個網吧當服務員,因為這次只是半個月的時間,所以只掙了400,第二個月才拿了全勤900,我當時連技術都沒有,在網吧的半年時間我除了上班就是自己買書學技術,給網吧維護員買飲料跟人家實踐,然後等自己真的有一點點技術的時候去了一家電子公司跑客戶,開始也是師傅帶,買水買菸學技術,兩年以後出師,自己跑客戶,然後獨當一面,現在我房也有車也有,家裡人的社保和保險都是我自己交,每年都得三萬多,我知道我還是一個農民工,如果你想領退休金就得自己交這些錢,要不然就只能回家種地,也沒有瞧不上自己也沒有羨慕誰,只要你願意付出,多多少少都能得到回報,


陌路塵


從人性化的角度考慮,當然應該給農民工發放退休金,正如題目說的,農民工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理應在晚年得到應有的保障。但目前農民工退休金問題的確不易解決。

農民工是隨著我國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而產生和發展壯大的群體,是生活在城鎮和農村之間的邊緣人,具有流動性強、非正規就業多、自我保護能力差等特點。怎樣將農民工平穩地納入社會保險制度體系,是我國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就得從建立農民工養老保險的必要性入手,分析農民工養老保險中的問題與原因,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完善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的建議。

首先,農民工養老保險的現狀堪憂是不爭的事實。農民工的參保率低,據統計中國有超過2億名農民工,但其中參保人數僅在2000萬左右,參保率僅為10%。這裡面固然也有很多公司不為農民工投保的現狀存在,但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農民工本身不願意參保,對養老保險有牴觸情緒。眾所周知,農民工辛辛苦苦離鄉背井的打工,並不只是為了自己賺一口飯吃,為自己有一個可以安享的晚年,更多的是需要錢,急需錢。需要錢給孩子讀書,供孩子上學,他們寧願把參保的這點錢貼補家用,也不願留到不切實際的將來。這裡面既有思想認識的誤區,也有農民工本身當前物質需要難以滿足的悲哀。

其次,國家的養老制度也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農民工具有流動性大的特點,而目前中國的養老制度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兼容度其實並不高,制度設計上存在一定的矛盾,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約了農民工參保率。所以也希望更具有人性化,更實用的養老保險制度能夠儘快出臺。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農民發不發養老金?這個紅叔說了不算,但農民應不應該發養老金,紅叔覺得應該!

而且不只是紅叔覺得應該,未來養老金一定會發,只是時機未成熟。



目前,關於養老金的發放已經在河南安陽試點了,六十五歲以上的農民可享受每個月四百元的退休養老金,這更說明,上面在養老金問題上,已經有所考慮了。

下面,紅叔就為大家解析,不發養老金的到底是因為什麼,如果大家覺得紅叔說得有道理,就請點個贊關注一下,如果大家覺得紅叔說得沒道理,就請留言一起探討。

一、農民的貢獻率難以考核

凡事都講究個公平,城裡人發養老金依據的是繳納養老金的年限、每個月的繳納金額確定最終發放的額度,繳納時間長的,發的就多,每個月繳納多的,發的也多。

但農民就不一樣了,首先他們沒有繳納養老金,再者,一個種田大戶和一個養著幾畝地的農民,貢獻度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可能一個標準,都發一樣的錢,這樣的考核制度要出。



二、怎樣算農民退休,這個界限難以確定

上面分給農民種地,讓農民自負盈虧,如果年限不到,農民還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農民到了六十歲,七十歲,只要身板好,一樣可以種地為生。但城裡的工人就不一樣了,退休了他們沒有了飯碗,沒有退休金就沒有經濟收入,可不能指望著所有退休的工人都返鄉種田吧,想必那樣田裡也擱不下那麼多人,況且,這是與城市化背道而馳的。

現在,上面有政策,農民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可以交出土地使用權,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這也算變相地給農民發放退休金了。

這招其實是一箭雙鵰的,一方面給發了錢,農民說給養老了,一方面把土地集中起來發展農業現代化。

但是自古以來,土地都是農民最珍視的東西,他們不願意交出來,因為歷史的經驗告訴他們,交出來就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具。



三、養老金的錢誰來給

紅叔覺得農民養老金應該向城市的學習,每個人建立一個賬戶,每個人每個月定期繳納一部分,退休後逐月發放,這樣既能減輕上面的壓力又能保障退休後的生活,是一個兩全的方法。

總之,紅叔認為,農民的養老金一定會有的。


紅叔三農


我首先想問個問題,農民是職業嗎?

以前在戶籍制度上是存在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那時,要說農民是職業不如說是身份。在那個時候,農民被身份固化在土地上,相對待遇偏低。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農業和非農業戶口的權益沒有多大差別,有同等的機遇,也有一部分人在這個過程中致富。但一旦脫離土地,對他的定位就轉變了,取消了農民稱謂。

隨著戶籍制度的改變,取消了農業和非農的差別,其實現在農業與城鎮居民在福利待遇上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嗎?

在城鎮沒有工作的,不交養老保險的有退休金嗎?

如果給農民退休金,那城鎮無業不交保險的是不是也要給?

那不就是全民無差異發養老金嗎?

也許有人說農民苦,我父母也是農民,我從小農村長大,我也自我定位為農民。但是我想說,沒有人把農民摁在土地上!而切現在的土地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也許以後會以自己是農民,擁有土地而驕傲。如果說部分農民貧苦,建議民政部門解決。


丁香1號


樓主你好,這個問題不是應不應該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國家規定領取退休金的兩個。具備的條件就是,一是要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第二個就是這樣最低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你想領取養老金,那麼你必須就要參保這個養老保險。而且必須養老保險累計交費要超過15週年以上才可以。所以說,只要具備了這個養老保險累計交費超過15週年,那麼在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以後,就可以領取養老金的相關待遇。

所以說這個問題沒有應該不應該這樣一個說法。主要是看你有沒有參保這個養老保險。我們國家養老保險政策,遵循一個多繳多得,長繳長得的原則。只要是你交的養老保險足夠多,足夠長,那麼你退休之後一定可以領取到比別人更多的養老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