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爲河南災民口糧拚死請命

​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我憂心如焚,義憤填膺,怎能不大聲疾呼? ——郭仲隗

​​ 日前,郭仲隗紀念館在新鄉縣大召營鎮悄然破土。

“郭仲隗是誰?”也許有人會問。

一句話,郭仲隗,是從新鄉走出的辛亥革命先驅。但對於我們新鄉人、河南人來說,郭仲隗可不是這一句話這麼簡單。他可以到錢莊銀號直接拿錢,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1887年,郭仲隗出生於新鄉縣大召營。他7歲上私塾,18歲入中學,21歲加入同盟會。河南首批38名同盟會員中,經他介紹加入者,多達20餘人。1912年,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25歲的郭仲隗任總部機要副總管。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他又加入中華革命黨。危急關頭,郭仲隗多次面見孫中山,歷任豫陝晉冀反袁運動聯絡員、中華革命軍豫陝聯軍旅長、河南督署總參議,豫北自治軍司令等職。反清,反袁,護法,多次出生入死。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辦報,宣傳抗戰。

01 大災之年 捨生請命

1942年,日寇鐵蹄下的河南嚴重遭災,農田收成大減,有些地方甚至絕收,中原大地,民不聊生、生靈塗炭。當年夏秋,河南推選代表,遠赴重慶呼籲救濟。到了以後才知:當局受“災情不重之矇蔽”。即使是在渝的河南人,也認為災情不大。代表們想面見蔣介石陳情,但蔣不僅不見,還不准他們公開活動實言災情。

10月下旬,在三屆一次國民參政會上,新鄉籍參政員郭仲隗慷慨陳辭。他將觀音土、雁糞、榆樹皮等10餘種災民“口糧”公佈於眾,當即震撼全場。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郭仲隗紀念館效果圖

郭仲隗說:“人民掙扎在死亡線上,我憂心如焚,義憤填膺,怎能不大聲疾呼?我坐過牢,什麼都不怕!河南災情,重到餓死的老百姓不計其數!年輕者往陝西逃生,你們竟下令堵截!老弱在家鄉先吃草根後吃樹皮,現在吃觀音土!吃後屙不下來,活活憋死……難道你們眼睛瞎了看不見?耳朵聾了聽不見?你們如果不管,我們寧可跳黃河,也絕不投敵!”他發言時,全場一片肅靜。隨後,“槍斃湯恩伯”的呼聲彼伏此起。對此,我黨創辦的《新華日報》以及《大公報》先後予以報道。

事後,國府當局依舊賑災不力。為追問提案落實與救災事宜,郭仲隗怒斥“糧食部”官員。1943年9 月,他再次撰寫提案指出:如不及時救災,河南將出現危機。1944年,果然發生了豫西大潰敗。這時,年近六旬的郭仲隗,歷盡艱辛再赴山城,彈劾為禍河南的“常敗將軍”湯恩伯。自此,郭仲隗捨身為民請命,全省無人不曉。

02 清廉處世 不貪不佔

郭仲隗敢為敢言,作風正派、不佔不貪。媒體新銳、著名文化策劃人、郭仲隗的曾孫郭力,提起曾祖父時一臉驕傲。他說,曾祖父當年在開封居住時,一套中山裝,蓄著鬍子,掂個皮包,成天出去。每天早晨打八段錦,身體很結實,不苟言笑,大家都有些怕他。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郭仲隗(左一)

齊白石早期弟子新鄉人李霞生曾在追憶郭仲隗的文章中說,郭先生兩袖清風,滿腔正氣。據我所知,至少有四個特點:一是不逐客。誰有難處,在他家吃上十天半月,他問都不問。但是,他身為參政員,還穿著補丁衣服。二是跟他當差,都發不了財。大塊村(現歸鳳泉區大塊鎮轄)張成德、張成友兄弟倆,給他當衛兵,但是家境極貧。後來回家後,賣紙菸度日。解放前後,郭仲隗的侄子郭文煊,常去看望他們。三是無衙門,有公事去他家找。他家住在新鄉城裡小西街十字路南,人稱“郭公館”。節儉之風,由此可見。四是絕不受禮。託他辦事千萬不可送禮。一送禮,當辦的事也辦不成,口碑極佳。無論窮富,有無權勢,一視同仁。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 郭仲隗愛辦好事,自己又不貪不佔,那麼錢從何來?

來自有錢人的贊助。孫殿英名聲不太好吧?但也曾資助新鄉河朔中學百兩黃金。郭仲隗請輝縣首富賈樹彪捐錢,賈公便將陽武(現歸原陽縣)的許多畝地給了學校。我市民族資本家王晏卿,在國內許多城市開有錢莊、銀號。王曾給郭留話:凡遇急需,可到櫃上直接拿錢。但是,郭仲隗從來不佔便宜。非是急需,,儘量不去拿。

03 執著為民 終將銘記

抗戰勝利後,郭仲隗潛心籌資辦學,並支持兒子郭海長,在開封創辦《中國時報》。郭仲隗歷任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省政府委員、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府參事室第一任主任等職。1959年不幸病逝,終年72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深切緬懷他的紀念文集《江流天地外》出版發行。​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2017年4月2日,在郭仲隗誕辰130週年座談會上,與會者倡議成立郭仲隗文化研究會,創辦郭仲隗紀念館,將其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據新華社報道: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年至 2022年)的意見》。《意見》指出,要“重點推進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等重大歷史事件的遺址遺蹟、紀念設施、文物藏品保護展示項目”。

大召營鎮大街往南再往東,1300多平方米左右的土地上,四角栽木樁,拉起施工線,灑下白石灰。隨後,鞭炮炸響,大家揮鍬挖土。

此稿發出之際,紀念館地基已經“長”出地面。該館建成後,將同時又是河南辛亥革命史研究中心和豫北同盟會紀念園。

新鄉故事:他可以到錢莊銀號隨意拿錢 卻為河南災民口糧拼死請命

郭仲隗一生為民奔走、為民謀幸福。他的後代不忘祖訓,也在新時代為民謀劃幸福生活。他的曾孫郭力事業有成,牽頭在故鄉打造中國特色的“葫蘆小鎮”,以葫蘆種植、產品開發、非遺表演為特色,為村民找到一條致富之路。

歷史風雲如何變幻,但那些執著為民者終將為人銘記。

​【本期執行主編:董文勝 統籌:趙改榮 責編:楊瑞 美編:韓雪 圖片由韓世平 郭力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