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起分叉幣訴訟案:交易所霸權與散戶的荒唐

7月12日下午2時,一起由比特幣分叉引發的投資者訴交易平臺OKCoin幣行的案件在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上地人民法庭開庭。此案被業內人士看做中國首例比特幣分叉案件。原告方申請OKCoin幣行賠償38.748個BCH以及相關差價合計人民幣169969.22元,法院並未當即宣判。

首起分叉幣訴訟案:交易所霸權與散戶的荒唐

法治週末

關於比特幣分叉一事,微光君已經在BCH誕生一週年的文章裡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描述,在此不再贅述(掃盲帖 | BCH誕生一週年 BTC vs BCH 全攻略)。只說一點,比特現金BCC因為和某傳銷幣同名,所以後改名BCH。下文將統一用BCH代替比特現金。

首起分叉幣訴訟案:交易所霸權與散戶的荒唐

OKCoin

2017年8月,按照OKCoin幣行公告承諾,在2017年8月1日,比特幣分叉之後,“如果用戶在平臺上持有BTC,平臺會按照用戶的擁有權給予用戶等額的BCH”。

然而,在OKCoin平臺上擁有38.748個BTC的馮斌(化名)在2017年12月初提取BCH的時候卻發現已經沒有了提取“按鈕”,無法領取平臺允諾的BCH。根據OKCoin的說法,目前領取BCH的程序下線,已無法給付BCH。但馮斌對此並不認可,他認為OKCoin發佈的所有公告都沒有標明領取截止時間。因此OKCoin是“出爾反爾”。今年年初,馮斌將OKCoin幣行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承諾給予的38.748個BCH。同時要求平臺賠償其BCH現在和高點時的差價。

面對馮斌的要求,OKCoin在2018年8月6日進行了公開回應。

首起分叉幣訴訟案:交易所霸權與散戶的荒唐

OKCoin

在OKCoin幣行關於“比特幣分叉引發的投資者訴訟案件開庭審理”的回應中,OKCoin做出如下6點回應:

1、OKCoin幣行給用戶領取BCH的時間長達四個月,並通過多種渠道對用戶進行了告知和指導。

2、在長達四個月的領取期間,平臺中99.9%的用戶都領取了相應的BCH,唯獨該用戶遲遲未進行領取。

3、得知該情況後OKCoin幣行表示,仍願意幫助該用戶,如數領取其存放在交易所的38.748個BCH。

4、OKCoin幣行停止服務,屬於不可抗力因素所致,同時也是對國家監管部門通知和指導的積極響應。

5、在此期間,BCH的價格下跌是市場行情波動的正常結果,OKCoin幣行不應為此承擔責任。

6、但該用戶卻提出,OKCoin幣行應以BCH的最高價格對其進行差價賠償。OKCoin幣行認為這種無理要求屬於惡意勒索,所以將此案訴諸法庭。

對於這六點回應,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告知了,大家都領了,你的BCH如數還你,你還要錢的話就是勒索!

同時,OKCoin幣行表示:

1.在長達4個月的有效領取時間內,OKCoin幣行已盡到通知和引導的責任,並對該用戶承諾:即使超過規定期限,其仍可以如數領取BCH。

2.OKCoin幣行向用戶提供數字資產的保存和託管服務,旨在為用戶的數字資產安全保駕護航,但並不能左右市場的變化。

數字資產是創新型投資品,價格波動較大,具有較高的投資風險,用戶在平臺存放的數字資產,無論上漲或下跌均屬於市場行為,不應由平臺承擔任何收益或損失。

OKCoin幣行作為一家綜合性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理應對用戶的數字資產安全應當起保障作用,數字資產的價格波動確實也不應在其服務範圍內。但由於未能及時提幣導致用戶的損失究竟應該由誰來承擔?很多風險這些應該提前在服務條款裡寫清,而不是等到真正發生了再用一紙公告來彌補。而用戶狀告平臺要求還回原本就屬於自己的數字幣無可厚非。但要求補償和高點之間的差價實在是又讓人覺得貪婪,畢再有經驗的投資者都不能保證自己能在最高點賣出。

其實,由於數字資產引發的糾紛已不是首次發生了,微光君以為投資一事,自負盈虧,這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但今年年初就有人因炒幣賠錢而狀告交易所要求賠償損失,更有趣的是,此人的訴求不是賠給自己損失的20多萬人民幣,而是要求賠償比特幣52.8567個、萊特幣815.9731個。按照2018年2月開庭時的行情,比特幣一枚1萬3,萊特幣一枚1800元,幣天才掐指一算,這些資產現在至少價值人民幣215.8萬!本來損失二十多萬,索賠卻要拿回二百多萬,這場官司打得真值。最終法院判定用戶自擔責駁回起訴。

數字幣分叉屬不可抗力,雖平臺積極將數字資產返還用戶,但在此期間可能對用戶造成的損失並沒有具體的賠償規定。在微光君看來,嚴格監管虛擬貨幣還是大勢所趨,提升行業准入門檻,降低市場對虛擬貨幣的需求,達到良幣驅逐劣幣的目的,有助於更好地防範數字貨幣市場風險和隱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