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57號文”)的發佈, P2P網貸行業在經歷了長約一年半的整治整改中,終於宣佈進入驗收倒計時。
從57號文明確規定,各網貸平臺最晚在2018年6月底完成驗收工作,並且對債券轉讓,風險備付金、銀行存管、線下經營等業內爭議的問題予以明確。
這意味著,曾經嘴上掛著“合規”二字,背地裡卻做著“不合規”業務的時代成為過去。“驗收合格者可予以登記備案,正常經營;不合格但積極配合者,將被引導清退或者兼併;至於不合格且不配合者將被取締”三種結局赫然在列,如果對於被吞或者被清都表示無所謂,那麼,儘管“任意追逐,放飛自我”。
“新平臺”不予登記備案
應不會“一刀切”
57號文除了明確規定了不服從監管的最終結局,還清晰地列出了“不予登記備案的六大情形”: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從未納入本次專項整治的機構;8月24日後還違反《辦法》規定的十三項禁止性行為及單一借款人上限的機構,在驗收到期之前無法化解相應存量的機構;開展過首付貸、校園貸以及現金貸的網貸機構,在相關監管要求下發後繼續違規發放以上三類業務的機構;沒有資金存管的機構和沒在規定期限內完成驗收的機構。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不予登記備案這條規定。據Fintech發現記者瞭解,這代表著兩層意思:一是指2016年8月24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二是指平臺設立時間在2016年8月24日之前,但是網貸業務上線時間卻在此之後。
如果你的平臺不幸滿足於上述兩種情況的任意一種,不好意思,在原則上你將面臨不予登記備案的後果。
那麼,目前在全國上下到底存在多少這類“新平臺”呢?據網貸研究中心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2016年8月24日”之後累計新上線的平臺數量至少有162家,月均上線平臺數量不足10家。在這162家“新平臺”中,目前正常運營的平臺為95家,停業及問題平臺為67家。
這正常運營的95家平臺,有幾家還能繼續走下去,想必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對此,網貸之家從信息披露情況以及借款限額合規情況隊這95家平臺進行了調查發現,這些“新平臺”的信息披露問題普遍比較糟糕,不過借款限額上大多還可以滿足小額普惠金融的要求。只是,按照這種現狀,大多數“新平臺”或將不能滿足備案登記要求。
對此,開鑫金服周治瀚在接受Fintech發現記者採訪時講道,“57號文開篇就提到,驗收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扶優抑劣、規範糾偏,引導行業迴歸信息中介本質,堅持小額分散功能,定位線上經營模式,建立合理定價機制,以服務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且57號文規定的是“原則上不予以備案登記”。從這一點上說,如果新設立的網貸機構符合上述目的,可能該項政策不會‘一刀切’。”
紫馬財行CEO唐學慶也對記者表示,“57號文稱對於在網貸管理暫行辦法發佈之日後新設立的網貸機構或新從事網絡借貸業務的網貸機構,‘在本次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原則上不予備案登記’。這裡的不予備案登記是有時段限制的,即在網貸風險專項整治期間不予備案登記。可以說,新平臺的登記備案之路並沒有被堵死。”
民貸天下相關負責人認為,監管所說的不予備案通過只是在整改期間暫時不予通過,畢竟“新平臺”存在成立時間短、交易規模較小、銀行存管是否上線等問題。“新平臺”也不必為此煩惱,等監管落定了既有平臺的合規備案之後,應該會重新考慮“新平臺”的出路。
行業優勝劣汰會加劇
自2016年4月專項整改以來,有些平臺積極擁抱監管,一路朝著合規方向發展。但總有一些平臺喜愛挑戰監管底線,抱有僥倖心理,無法痛下決心進行整改。畢竟追求大額業務、資金錯配、業務分拆等可以在短期之內便得到較高利益,誰願意輕而易舉地放棄呢?
而今,當“不合格但積極配合者,將被引導清退或者兼併,嚴格不配合者將被取締”成為頭條時,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刀尖上跳舞呢?
57號文中明確指出了三項原則:
1、驗收合格的網貸機構,予以備案登記,可以繼續正常經營;
2、嚴重不配合整改的違法違規平臺,應由相關部門予以取締;
3、積極配合整改但未通過的平臺,可據具體情況,或引導其退出市場,或整合相關部門及資源進行併購重組。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對於逃避整改驗收,暫停自身業務或不處於正常經營狀態的機構,需高度重視,恢復經營後酌情予以備案;對於行業中業務餘額較大、影響較大、跨區域經營的機構,由機構註冊地整治辦建立聯合核查機制,向機構業務發生地徵求相關意見。”
“打政策擦邊球”再也不是行之有效的獲利手段。“掩耳盜鈴”之下,面臨的將是清退、兼併或者取締。據Fintech發現記者瞭解,目前不少P2P中小平臺正著急尋求“買家”,尋找有收購意向的大平臺。之前曾有某網貸平臺CEO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意向將自己平臺出售給某大平臺。可見,併購重組一事在網貸行業也並非新鮮事。
對此,唐學慶認為,“只是隨著驗收時限日漸逼近,類似事件可能會變得多發。但兼併是很正常的市場行為,有利於實現雙方資源的共享和重組,不合格平臺可以通過被收購的方式曲線進入合規陣營,而收購的一方也可以藉此擴大資產端來源。”
“隨著監管深入,行業優勝劣汰預計會加速。兼併重組是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過由於網貸投資會產生‘餘額’,在平臺兼併、淘汰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有投資餘額的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實現有序過渡,不衍生新的風險”,周治瀚如此表示。
半年整改時間
部分平臺被拒門外在所難免
除了要面臨“關退轉並”潮外,對於整改驗收時間,57號文也給了明確規定,要求“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如果違規存量業務較多,難以及時完成處置的部分網貸機構,也應當2018 年 5 月底前完成相應業務的處置、剝離以及備案登記工作。對於難度極大、情況極其複雜的個別機構,最遲應當於 2018 年 6 月末之前完成相關工作。”
如此一來,即便按照明年6月底來算,不過還有半年之久,想要做到可能嗎?
對此,唐學慶認為,雖然網貸行業的整改時間只剩下半年時間了,但監管部門留給平臺進行整改的時間不算短。P2P專項整治方案早在2016年4月就下發了,各地監管部門也向轄區內平臺下發了整改通知。從那時起,網貸行業就一直在做合規方面的整改。目前來看,不少平臺在合規建設方面的成績還是蠻讓人樂觀的,在半年內完成整改目標應該難度不大。當然,不會所有平臺都有機會通過整改驗收,部分平臺被拒之門外在所難免。
周治瀚也認為,從時間的角度看,應該是夠的。因為從2016年4月至今,網貸行業專項整治已經持續一年多時間。57號文規定的銀行存管、信息披露、小額分散等核心內容,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都已經出臺了相關監管辦法。也就是說,平臺從那時起,就應該主動啟動整改工作。從現在起到明年6月,相關工作應該處於收尾、微調階段。
陰霾褪去
迎來合規發展新時期
從野蠻生長到強監管,P2P行業終於還是迎來了整改驗收工作的狂奔期。在這個過程中,誰能夠做到快速解決違規存量,準確把握監管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夠真正狠下心來整治,那麼,誰將會笑到最後。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1954家,相比10月底減少了21家。而今年1月正常運行的P2P平臺還有2388家,11個月就減少了18%。
對於這剩下的這一千多家平臺來說,無論是從業務層面,還是風控體系上,將要面臨的考驗都不容小覷。在行業洗牌潮面前,只能靠實力說話。
針對57號文發佈後對網貸行業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幾大互金平臺的相關負責人給予了相關解讀:
民貸天下相關負責人:
在經歷無序混亂的發展之後,網貸行業隨著57號文的下發,終於走上了強監管的發展正軌。如今的合規備案驗收啟動了實質性的工作,將行業推向更加規範和穩健的新階段,從集中密集整頓的非常態步入持續受監管的常態化經營之中。57號文的發佈可以說是讓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該怎麼做怎麼改,一清二楚。隨著備案推進的逐步收尾,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將逐漸走向規範化、透明化。作為國資系的排頭兵,民貸天下從上線至今近三年的時間,堅持合規經營、做更安全的互聯網家庭理財平臺,助力更多的投資者加入互聯網金融大軍中。對於一直專注合規發展的正規軍隊而言,春天即將來臨。
紫馬財行CEO唐學慶:
從監管部門下發P2P專項整治方案之日,到57號文規定的驗收最後期限,前後跨時2年之久。可以說,57號文的發佈意味著為期2年多的專項整治工作就此步入尾聲。未來半年內,網貸行業合規整改的壓力料會進一步加大。在此壓力下,業內整改的步伐將會隨之加快,兼併事件可能也會變得多發。
另外,整改不力的機構將面臨轉型或退出的命運,但由於它們在前期發展中可能已經積累了較大的風險敞口,無論是合規轉型還是平穩退出,都有較大難度,在這過程中有可能引發系列社會問題和金融風險。
等驗收工作完畢後,網貸行業將誕生一批被監管部門認可的合規平臺,長期以來籠罩在P2P平臺身上的陰影將煙消霧散,網貸行業有望迎來合規發展的新時期。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瀚:
隨著57號文的出臺,行業進入了備案的衝刺階段。特別是57號文規定,在2018年4月底前,對符合整改條件的平臺,要完成備案登記工作。預計各地備案進程會加速。
另一方面,這也是行業優勝劣汰的過程。如果不能及時完成監管備案,平臺可能會面臨“逐步清退業務、退出市場”,預計行業平臺數量會出現下降。
閱讀更多 易趣微財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