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心了!大發審委上任半年這11家券商26個項目上會0通過

大概去年10、11月,券商新三板從業人員A跟千千說,準備不做新三板這塊業務了,轉崗到公司的大投行事業部;今年4月,千千問A做得怎麼樣了,A說還沒轉,準備拿完年終獎就離開公司,大投行事業部也不去了,可能會去做投資。


“大規模撤材料、低過會率已經讓一些投行開始無項目可做,另一方面證券公司又在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其實降薪裁員也早在預料之中。”26日,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自大發審委去年10月17日上任以來,IPO審核標準不斷趨嚴,至今175家企業上會,70家被否,5家取消審核,5家暫緩表決,通過率僅54.3%。

以富士康、寧德時代等獨角獸過會為標誌,市場戲言IPO已進入“被邀請制”時代,加之傳聞中的“三年淨利潤超一億”的隱形紅線。而截至4月13日,證監會公佈的終止IPO企業數量已達113家。

據證監會官方網站數據統計,自發審委上任半年以來,11家券商錄得“0過會率”,其中,國金證券、中德證券、興業證券分別有6家、6家、5家上會,但均無一通過:

太扎心了!大發審委上任半年這11家券商26個項目上會0通過

上週,21世紀經濟曾報道,雖然目前券商投行業內尚未出現大規模裁員降薪情況,但有多家券商確實已經開始進行了局部調整。例如,以中小項目為主的某中型券商投行在近期加強了考核力度,項目績效不合格的會被降級,在末位的將會被淘汰,而在巨大的成本壓力下,中信建投也在今年年初開始調整了薪酬體制。降低所有保代固定津貼,保代的簽字費也將分期支付。

“如果按照以往,當前的市場下跳槽的投行人會很多,但現在是去處少。小投行出來的人想去大券商,但是現在大券商招人也比較少。”一位金融獵頭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大家都很謹慎,所以大投行要出來的人也很少。”

IPO門檻提高,最先受到衝擊的是中小券商的投行部門,而更讓人擔心的是,2017年年報披露後,在A股上市和新三板掛牌的35家券商裡,多達24家淨利潤下滑,而下滑最大的前十家幾乎清一色為中小券商(以淨利潤增長率由低到高排名):

太扎心了!大發審委上任半年這11家券商26個項目上會0通過

注:“規模排名”依據為2016年、2017年兩年營收平均值

“大券商強者恆強,中型券商繼續分化,中小券商業績明顯下滑”的情況愈加明顯,在綜合盈利能力下滑與IPO業務收縮的雙重影響下,中小券商的投行人員將何去何從?

文 / 肖瑋 徐慧

太扎心了!大發審委上任半年這11家券商26個項目上會0通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