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很多人都覺得去美國留學讀商科,是為了學知識學技術,但我一直都極力反對這樣的觀點,作為一個美國商科海歸,我想談談通過這段美國留學經歷真正從內在改變我的是什麼、對我的影響是什麼、特別是對我畢業後對我之後幾年來職業發展的意義。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之前看過校友吳軍老師的書,關於美國大學的書,有講到中美教育的差異,關於中國的學生在美國就讀的種種,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點說的就是美國的最優等教育(並非美國的所有學校的教育都達得到這樣的水準,幾乎可以達到這樣水準的學校都是私立院校)帶給學生最大的收穫是“帶給學生自由”

說起來挺虛的,但對我而言感觸卻很深,我分享我的經歷結合起來說可能更好理解。書中的這些也讓我又一次想起母校校訓“感謝真理讓人自由”。

對於自由,我感慨頗深,我不下百次在各種場合和讀者們學生們家長們講到過我留美最大的收穫,它不是別的,而是學校的教授、同學、校友及整個氛圍引導我走向自由,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定位自己的職業和人生、並能夠自由地一直以來都堅持做著周圍許多人不太理解的事情。

確切的說,在美國留學的時光讓我徹底看明白了自己能做什麼,明白了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明白了我做什麼才能為社會作出最大化的貢獻,更明白了我最該做什麼和我該怎麼做。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舉些例子吧,我剛到美國的前半年,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每天我起床的時候宿舍的同學們(不都是我的同學,也有其他學院的學生)早都不見了,而晚上睡覺的時候幾乎也見不到他們回來,這樣一個實際住著七八個人的屋子常常像是鬼屋一般的寂靜,當時我以為大家只是很勤奮而已,可能勤工儉學吧?這在國內一些大學也不少見。

但後來當我數次在圖書館撞見同班同學的時候,我好奇地問我的同學,你們這是在做什麼?怎麼在圖書館能常見你,在社交場合也基本有你,在課堂裡你積極,在課外也那麼積極,到底在忙啥呢?

我同學說,都在忙一件事啊,我以後想回國在大陸做金融裡面投資這塊涉及到一級市場當中的收購併購,我在圖書館查閱一些美國摩根時代併購史的資料,用Bloomberg Terminal也查一下時事併購案的情況,關注一下國內的M&A發展情況,我社交也是focus在幾個美國的Banker,其中幾個我看做過跨國的併購,我對這塊也比較感興趣。

另外我在圖書館還看CPA,因為這塊當中許多東西是國內資本市場必需的,我下定決心往M&A這塊走有一年多了,但目前還有很多東西想學,感覺時間不夠用,時間管理還要提高。。。。

我終於意識到這些人並不只是單純勤奮,而是有方向,有目標,所謂的執行力都是這些之後的產物,這為我邁出重要的一步去尋求“真理”,即我的職業發展方向和規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再舉個例子,在美國的課程中教授並非偏向知識的教授和應試的考核,而是

尊重人性,從學生的人格和性格上入手幫助學生找到自己人性的弱點、優勢和內在驅動力。

比如有一門商科創業課上,我們的教授會讓大家掏出自己身邊全部的財物,然後自行組隊外出“乞討”來滿足今天全校的晚餐,通過我們的勇敢開口、談判技巧、團隊精神,一個個商學院西裝革履的學生放下尊嚴挨家挨戶祈求商戶給食物。

第二講老師又安排我們每人一週內打100個cold call並要求自行從google找各大公司的客服代表,從客服那邊一層層對接到高管那邊邀請對方前來我們學校參加我們課程的final presentation。

這樣的課程讓我們客服人性最大的弱點之一-恐懼,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最終決定一個人能否走得長遠走得好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克服恐懼(包含惰性)並展現持之以恆的執行力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另一個關鍵則是定位,自我的定位,認清自己,找到人生方向和最精準的職業發展方向。

為此在國外的校園內你的academic advisor和career advisor,你的professor你的系主任都會熱忱找你談心溝通,幫助你看到自己最適合、最不適合的是什麼,最該做的最能發揮自己價值的是什麼,然後鼓勵你積極去實踐、探索和試錯,在實踐中進一步確定自己的精確目標。(大家知道我創辦的公司在商科職業規劃領域深耕了一些年,我們積累了近萬案例,但是我的職業規劃是我的母校給我做的)。

與此同時,校友、同學和校園氛圍也至關重要,在美國我最大的感觸之一是,同學間勾心鬥角、相互冷嘲熱諷,見不得人好的情況相對國內少很多,大家更多地是相互間都希望對方能更好,因為你好,大家都好,我們才會更好

在這樣的氛圍下,真誠相待、互通有無,智慧在不斷盡情碰撞中得到昇華,可以說我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職業方向是學校faculty和classmates和alumni以及我自己自由地思考一起作用的結果。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美國的學習時光轉眼即逝,而我卻從中獲得了職業發展和人生髮展的大轉變,經歷這樣的大拐點,從迷茫和虛弱到堅定和堅強!

留學的過程中我已經明白了之前的自己,連方向都沒有,真的沒法跟別人比勤奮和拼天賦,自驅自燃完全沒法比!哪裡來的執行力和勤奮?天賦也不在點子上,怎麼拼!?而從學校走出來的那刻起我已經變得非常積極和自信,我堅信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和人可以打倒我自己,連我自己都不能!

去美國深造,對於當時在投行工作,也在國家主權基金工作過的我來說其實並沒有什麼動力,是一位前僱主的boss對我的影響,讓我感慨美國教育體系下培養出來的華裔精英居然可以如此閃耀;

在去美國深造前,在我踏上美國領土前我都從未能夠理解那些捐款給母校的行為,我甚至不屑地以為那要不就是炒作、要不就是虛假新聞、要不就是學校PR做lobby太難纏了校友打發點錢了事,沒想到從我自己一畢業起至今的四年裡我每年都會為美國的母校貢獻一些綿薄之力。

雖然和香港的陳氏兄弟捐哈佛3.5億美元、潘石屹張欣捐哈佛千萬美元、邁克爾彭博捐給我們霍普金斯10億美元相比我只是表表心意罷了,但由衷的是我自發的在我年收入中抽出的部分。

為了學知識赴美讀商科?還是別去了!

除了捐錢之外,我也每年抽出時間幫助母校的招生官和其他faculty在大陸做過數十次活動,作為校友嘉賓我也為prospective students和學弟學妹們做過不少分享。我還成立了Carey商學院全國範圍內最大的社交網絡,讓各位畢業的校友可以團結起來,一起繼續成長!

我不斷回饋母校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母校確確實實給到我難以為報的恩惠,所以我心懷感恩!除了學校教會我引導我的人生之外,在畢業後全球的優質校友資源也帶給我溫暖和實實在在的在事業上職業發展上的許多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