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說經典」沒有華麗的渲染,卻永遠深留人心——《走向共和》

平凡而緩慢的劇情,沒有一絲一毫的特效渲染,也沒有華麗的服裝流量的鮮肉,卻從上映到現在至今十餘年仍舊星光璀璨。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段敏感又沉重的歷史,洋務運動、招商局、漢陽鐵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日俄戰爭、庚子事變、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辛亥革命、建立民國、北伐戰爭、等等多個歷史事件在劇中得到簡單而厚重的栓釋,更是在包括政治、軍事、經濟、貿易、人文、歷史等多個領域側面溫和的展現,更是在甲午戰爭前將日本的明治維新表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甲午戰爭戰敗的多視角分析。整部劇簡單而沉重,臺詞功底見長的導演張黎更是用這部劇在內地歷史電視劇領域封神。

「辰說經典」沒有華麗的渲染,卻永遠深留人心——《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2003年上映,分為刪減版與未刪減版,刪減59集,未刪減68集。豆瓣評分9.6,絕對可以稱的上是晚清到民國時期的神作,或許可以致敬,但可能很難超越。劇中大量的明星可能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叫不上名字,沒有現在遍地的鮮肉黨,全部都是實力見長的演技派。然而就是這麼一群人,將一部活生生的晚清民國史呈現在我們面前。現在網絡上優酷有資源播放,但卻是刪減後的59集(未刪減版資源已經很難找到,部分私人云盤或有收藏),其中幾段經典的片段已經被刪減(包括孫中山最後的演講,那一斷是精華),畫質也不是那麼清楚。但儘管如此,時常N刷這部劇仍然肅然起敬 。整部劇並非完全只簡單的圍繞一個或者兩個的男主女主來敘述,而是呈現了一個十分龐大厚重的氛圍,讓其中登臺的每一個人都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李鴻章、張之洞、慈禧、光緒、李蓮英、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袁世凱、徐世昌等等一眾歷史中的關鍵人物,李鴻章的北洋軍、慈禧內憂外患期間的左右斡旋,康有為的執著變法立憲,孫中山的堅持革命,袁世凱的梟雄之資小站練兵為後期北洋動亂埋下伏筆。

「辰說經典」沒有華麗的渲染,卻永遠深留人心——《走向共和》

我們在看這部劇的過程中,會常常深思一種蓋棺定論的概念,歷史中的慈禧太后真的是禍亂清國的罪人嗎,她真的對大清有過無功嗎,甲午戰爭為何與日本交戰而慘敗,八國聯軍侵華那麼多的大清官兵都哪裡去了,為何禍亂只在北方,辛亥革命又真的是振臂一呼的問題嗎?袁世凱上位民國臨時大總統為何突然又要復辟?他又如何將北洋軍練就成晚清後期的鋼鐵軍團等等問題,看待歷史,往往我們在已有的書本中得到的就是蓋棺定論的一些概念,這個人就是這樣的,那個人就是那樣的,可是在真正的歷史中真的是這樣嗎?恐怕不然,文字所能記載的畢竟只是大家看到的表面,那麼那些表面背後的東西如何覺察?這恐怕一萬個人有一萬個人的答案,但終歸歷史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走向共和》做的最成功的莫過於那一份真實,每個人每件事的真實,不斷的對已經蓋棺定論的概念發出質疑,歷史真的是這樣的嗎?為什麼會這樣?劇中其實也並沒有給出什麼確切的答案,然而其實可能這也是最好的答案。

「辰說經典」沒有華麗的渲染,卻永遠深留人心——《走向共和》

花開花落,前浪後浪,英雄好漢,志士仁人,大時代從未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