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拆大建」之下,沒了社區「煙火氣」的昆明,你還能呆多久?

近年來社區商業一詞日漸進入消費者視野,也逐漸成為房產領域的“熱詞”。早在20世紀50年代,社區商業就興起於美國,隨後發展至其他國家。1998年,以新加坡“鄰里中心”為範本的蘇州(樓盤)鄰里中心——新城大廈首次出現在中國。那麼,“社區商業”是如何定義的?社區商業指的是建築面積在5萬平方米以內、輻射範圍在1.5公里以內的商業,以滿足居民日常需求為主,同時提供公共服務和精神服務。

“大拆大建”之下,沒了社區“煙火氣”的昆明,你還能呆多久?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服務營業收入增加,社區商業備受關注。如何走到消費者身邊“最後一公里”成為資本市場又一個角逐焦點。2016年被認為是“中產時代”的開端,消費升級,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加之2017年政府全面調控,房地產發展步入後半場,商業地產投資增速加快,迎來新機遇。

去年7月商務部發布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16/2017)》稱,宏觀經濟增速不斷放緩,我國實體零售仍將延續平緩發展態勢。在場地租金攀升、企業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門店越開越小儼然成為我國實體零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將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社區商業的另一大優勢便是抗電商壓力。電商興起,對傳統商業綜合體衝擊巨大,傳統商業已經不符合如今“快餐式”的消費需求。而社區商業帶有剛需屬性,為業主提供便捷生活所需的服務,受到電商的衝擊微乎其微,並且就算往後的的物流發展得再快,也沒有隻有一部電梯的距離來得更方便。

此外,由於消費升級、電商衝擊等一系列的原因,實體商業的競爭愈發激烈。在購物中心存量巨大、去化困難的大背景下,“小而美”、“接地氣”的社區商業開始蓬勃興起,被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商業地產的下一個風口,引各大房企爭相進入。

如何抓住消費升級機會,滿足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解決最後一公里消費難題,成為商業地產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社區商業因其便民性、利民性、屬地性,頗受青睞,發展跨入“黃金時代”。

據相關數據統計,未來3年在全國將會有20000個社區要建成,而社區商業和人口是最匹配的商業,也是離生活最近的商業。在社區商業這片陣地,房企仍是主力軍。在土地供應方面,企業競得地塊常被要求一定比例的商業自持,這成為房企進入該領域的先天因素。目前來說,已有諸多品牌房企開始佈局社區商業發展,並已經有自己獨特的經營體系。比如,社區商業市場活躍的房企有萬科的“第五食堂”、龍湖的星悅薈、世茂的MiniMall、藍光地產的“藍街”等。

“大拆大建”之下,沒了社區“煙火氣”的昆明,你還能呆多久?

雖然已有成功的經營案例,但全國社區商業失敗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一味簡單複製粘貼成功的社區商業模板顯然是不科學的。社區商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社區商業是無法標準化的。社區商業的運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能否進行有效的運營管理,直接影響到社區商業的發展與收益,運營管理方面,不僅要有專業化的流程與團隊,更重要的是要根據運營情況不斷進行有效的調整。目前我國社區商業經營情況良莠不齊,其作為商品本身最基本的使用價值並未得到很好的挖掘。

就目前昆明來看,昆明的大多數社區已自發形成和履行了社區商業的基本服務功能,衣食住行需求已基本滿足。但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和物業服務管理。在市場上,還未能找到一個真正在一公里範圍內,就能給業主帶來充足便利和解決所有需求的社區商業。理想社區生活=(60%商業+30%服務+10%氛圍)*100%人文關懷”。

此外,社區商鋪是社區商業發展的雛形,但從16年開始,不難發現,昆明許多臨街商鋪、社區商業的鋪面更新不斷在加劇,關店潮似乎正在襲來。很多市民都紛紛表示,近幾年來的昆明越來越沒有“煙火氣息”。每天下班逛什麼呢?菜市場在哪兒?夜市在哪兒?夜場在哪?哪的人最多,哪一家的米線最好吃,哪一家的水果最物美價廉……,其實這就是大多數昆明人的生活。

“大拆大建”之下,沒了社區“煙火氣”的昆明,你還能呆多久?

許多地方原先富有活力的街區變得千篇一律;普通市民原先在家門口就能享有的早餐、洗衣、縫補、小零售等生活服務,也因為業態的消失而只能捨近求遠;在一些傳統的風貌街區,一刀切式的“砌牆封店”,更直接阻礙了原先蓬勃的公共交往與社會生活,一個原本生機盎然的街區,一下子活力頓失。失去活力的城市,當然難有魅力。而城市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就來自於日常可感知的多樣性和便利度。煙火氣就在身邊,尤其是對於大多數註定平凡的我們而言,一旦你把煙火氣丟了,這個城市最後留給你的唯一選擇只有離開。

當然除了城市規劃建設中,這些零散商鋪在“大拆大建”下需要做出的“犧牲”之外。有業內人士指出街鋪關店潮的現象背後也反映出了臨街商鋪、社區商業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由於產權獨立,臨街鋪面往往沒有專業的商業管理團隊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以及業態規劃,商家缺乏系統的商業知識,不具備長遠的眼光和長期發展的策略。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商鋪的運營對商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開發商對於這塊商業的運營有所重視,但實際操作下來後,仍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提升。

標準社區商業的業態邏輯應該是“統一管理,分散經營”。成熟的社區商業不單是滿足社區最基礎的消費,解決日常基本需求。作為有品質、有責任的開發商來講,社區商業千萬不能放養,因為一放養之後就是放任自流,就不可能有任何品質可言,更不可能有什麼場景化可言。只有經過規範化地統一規劃定位、商業運營管理,方可產生長期穩定現金流,實現使用價值的釋放和增值。

“大拆大建”之下,沒了社區“煙火氣”的昆明,你還能呆多久?

隨著昆明商業地產的快速發展,很多房企在轉型商業的過程中,都將著眼點放在了社區商業的開發上:通過精品社區MALL的打造,全面升級社區商業品質,真正滿足社區消費者下樓就能享受品質消費體驗的需求,也為昆明商業地產的升級發展帶來了一陣春風。從昆明本土企業來看,俊發地產對社區鄰里商業也在做一些摸索。從俊發商業大道的呈現來看,星巴克、保利影院等不少品牌商家已經入駐,社區生活的品質得到提高。此外,以俊發商業大道、雲路中心商業廣場等為代表的社區mall商業也逐步發展起來。

因此,商業的運營不可能完全按照消費者的喜好“野蠻生長”,但消費習慣是可以培養的,消費者需要更加科學合理地引導。社區商業、購物中心等商業,到底如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而在消費的過程中,哪些地方又是最讓消費者頭疼的呢?這些都值得我們一一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