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近幾天,北京經歷了一波一波又一波強降雨

多地上演“看海”模式

不少網友吐槽

↓↓

歡迎乘坐北京地鐵

本次列車從積水潭開往積水潭

積水潭到了

有去往碼頭的乘客請游泳出站

租泳圈請在岸上排隊等候

前方到站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不過,近600歲的故宮再次躲過雨水侵襲,憑藉古老卻有效的排水系統在暴雨中安然無恙。

甚至還出現了只有在暴雨時才能看見的“千龍吐水”景象,引來遊人駐足觀看。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故宮的排水系統十分龐大,僅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溝的長度就超過15公里,其中暗溝的長度將近13公里。

故宮基本採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統,主要在原來沒有排水系統的位置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線,大約佔總量不到10%。

看到這裡,不禁想問

故宮的防禦系統

到底有多強?

紫禁城的建築防禦體系主要由護城河、城牆和城門組成。

護城河

紫禁城城池的護城河,寬52米,兩側駁岸條石壘砌,深達6米,陡直堅固,河岸處砌築矮牆,用以防護。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護城河的源頭在京西的玉泉山,泉出石隙,瀉入池中,匯於昆明湖,再經河流流轉入城內三海(中南海、北海和什剎海),最後在紫禁城護城河的西北角入水口相通,形成源源不斷的水源供給。

在城內,河水自西北流入,向東南流出。護城河不僅是紫禁城防禦體系的一部分,自康熙年間起,還在河中栽植蓮藕,歲收之時,進奉宮中,供主子們食用。多餘的售賣,充實銀庫。

護城河功能在於安全守衛、防洪排澇、消防滅火、提供用水、點綴景觀等。

城 牆

紫禁城的城牆頂面寬6.66米,底面寬8.62米,牆身素土夯實,內外兩側包砌城磚,平整堅實,穩固牢靠。在城外牆下抬頭仰望,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壓迫感。高聳的城牆將整個紫禁城牢牢地保護其中。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在城牆的四個角,分別有角樓

角樓在古代是瞭望警戒的城防設施。角樓平面呈十字形,縱橫相交十字歇山頂,結構複雜,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之說。秀麗精巧之中又顯富麗堂皇,是紫禁城中建築的傑出代表。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城 門

紫禁城的城垣四面各闢城門,南曰午門,北曰神武門,東曰東華門,西曰西華門。四座城樓高聳威嚴,尤以午門最為壯觀。

午門最初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平面呈凹形,墩臺高12米,正中闢三門,兩側各有一個東西向的掖門,為“明三暗五”的形制,自城牆地面至正吻高為37.95米,午門是紫禁城等級最高、體積最大、最為宏觀的一座城門。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紫禁城四個城門是進出紫禁城的主要通道,戒備森嚴。

清代乾隆年間在城牆外建圍房700多間,設朱車(滿語警衛值宿的場所)柵欄28處,由下五旗的官兵輪流值守,四門再各設護軍守衛,是紫禁城一道堅固的防線。

城內的警衛人員更為眾多,其中侍衛處有1300多人,才武出眾,均出自上三旗子弟,組成親軍營,是皇帝最為信賴的精銳警衛部隊。

抵擋得了暴雨的故宮,防禦系統到底有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