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不減速 鄂州「南水北調」工程何時實現換水?


湖北省鄂州市的城中湖名叫洋瀾湖,古稱“南浦”,又名南湖、長湖,位於 鄂州市區東南。因湖之南側曾建過一座“洋瀾寺”,故得名“洋瀾湖”。

洋瀾湖鄂州市城區的城中湖,被稱為鄂州市內的一顆明珠,面積583.6萬平方米,其中水面約288.1萬平方米,陸地約295.1萬平方米,水深為0.7-2.2米。

洋瀾湖風景區,其佈局將設計以水面為中心,有別於以山林為主的風景區。充分地利用自然地勢,採用傳統集錦式與劃分景區相結合的手法,使整個風景區大中有小,小中見大,景中有景,園中有園。高有“南浦春深”、“湖山新雨”、“鶴年故居”、“月滿中天”、“鳳台煙樹”等30多個風景點,遍植四時花木,還配備有造型生動的歷史人物雕塑。


洋瀾湖景區將以優美的自然景觀與璀璨的歷史人文景觀緊密地組合在一起,給來自中外的旅遊者以豐富而欣悅的美的享受。

然而,由於先天規劃設計的缺陷,洋瀾湖成為雨汙排放的“集中池”。

多年來,雖然政府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治理,然效果甚微。

2018年,鄂州市啟動了老城區雨汙分流工程。主要是對鄂州市老城區東到鳳凰路、南到濱湖北路、西至官柳北路、北至沿江大道5.8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截流式合流制汙水主、次管進行改造,實現雨汙分流,計劃新建排水主管10.4萬米、支管34.4萬米、雨水調蓄池2座。項目總投資4.15億元。

實施老城區雨汙分流改造工程,將徹底解決鄂州老城區雨汙水合流、強降雨易澇和汙水直排等問題,較大限度減少對洋瀾湖的汙染,對保護水環境質量有重要意義。

三山湖至洋瀾湖生態補水工程是鄂州市的一項“南水北調”工程,是優化水資源配置、促進水生態修復、兼顧防洪減災的重點工程。2018年年初啟動的“南水北調”湖湖連通的換水工程目前進展順利。圖為換水工程至洋瀾湖桔園附近的出水口全景。

項目由兩部分組成:通過新建“一泵站一管路”補水通道,實現三山湖至洋瀾湖水系連通;通過整治五丈港,提高洋瀾湖與長江連通性,實現洋瀾湖、五丈港、茅草渠之間的連通。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工人在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施工。

圖為洋瀾湖桔園遊園附近出水口接近完工的管廊。

圖為三山湖流向長江的雙港橋河段,也是換水工程的取水處全貌。

圖為施工中的工人。

圖為施工中的工人。

圖為施工中的工人。

圖為已經封頂的提水泵站機房。

圖為已經封頂的提水泵站機房。

由中國一冶承建的該項目全長約4186米,設提水泵站一座,採用管道引水方式,工程投資近2億元人民幣。據該項目部經理盧德軍介紹,目前雖然時至高溫,然而該項目依然進展順利,工程也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估計在今年11月底前實現通水。屆時,來自三山湖的源源清水將以7.5m3/s流量流向洋瀾湖。屆時,山青青水藍藍的洋瀾湖將會得到徹底的恢復。以上均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張宏斌攝影並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