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的呼喊中,給你看幾張刺眼的表

消费升级的呼喊中,给你看几张刺眼的表

王利芬

每年讀30個牛人,20本好書

先看一組數字:2017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中位數22408元。

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

消费升级的呼喊中,给你看几张刺眼的表

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958元

中等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3元

中等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2495元

中等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4547元

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64934元

注意:這是年收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1/t20180118_1574917.html

需要注意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了非勞動力人口,也就是說:

一個排名全國50%中位數的三口之家,其月家庭收入應該是5600元。

一個排名全國top20%的三口之家,其平均月家庭收入應該是1.62萬元。

一個三口之家如果排名全國倒數20%,那麼其平均月家庭收入應該是1490元。

在許多一線城市中產階級眼裡,兩口子一個月光星巴克的剛性需求就得兩千,健身房私教剛需也得兩三千,房貸一個月剛性開支一萬多,化妝品/包/衣服折算到每個月三千是底線,每年一次境外遊、一次國內遊,折算到每個月四千不能再少了,要是有娃的話,教育剛需也得八千一萬一個月——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剛需,難以理解一個月“只有”五六千該怎麼活。

至於月收入不到1500塊、佔全國人口20%(2.8億人)的家庭是什麼生活狀態,就更無法想象了。

所以,對於這種“有價值的用戶”,可能確實對小商品是19塊9還是4塊9不敏感——他們會說: “對我們這種人而言,時間是最重要,我沒有時間去下個新app,還要費力的拉朋友拼團。”

是抓住這樣“有價值”的用戶,還是抓住在這些人眼裡“沒價值”的用戶,如果非要二選一,對於想要成為全國級大平臺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一定是選後者。

畢竟,年收入100萬+人民幣的家庭,在人均GDP 6倍於我國的美國,也只有10%多一點,年收入50萬人民幣,可以超過60%的美國家庭。

消费升级的呼喊中,给你看几张刺眼的表

根據美國近年年普查數據,

家庭年收入24萬人民幣,超過美國50%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30萬人民幣,超過美國60%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46萬人民幣,超過美國75%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60萬人民幣,超過美國84%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122萬人民幣,超過美國95%的家庭

家庭年收入300萬人民幣,超過米帝99%的家庭

上面說的都是稅前,數據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usehold_income_in_the_United_States

所以,就我國當下而言:

至少90%的三口家庭,年收入達不到20萬。

50%的三口家庭年收入低於6萬6。

最底層20%的三口家庭年平均收入不到1萬8。

對大部分中國家庭而言,所謂生活就是:能自己做飯絕不下館子,非大餐時省油省肉,日常囤積塑料袋,水龍頭滴水裝桶裡屯著,塑料拖鞋不壞不換,一塊錢的非空調公交車優先,玻璃飲料瓶要留下來做醬油瓶,為了10塊錢優惠券下載垃圾app,大早上超市門口排隊搶菜......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有價值”用戶們所無法理解的每月五六千的中位數家庭收入下生存,同時還能為後代和自己養老留點積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