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題解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即左丘明的雙目失明瞭,還以巨大的毅力寫成了《國語》。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左丘明

人物簡介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為齊國始封之君姜太公之後,太公少子印二十世裔孫,楚左史倚相之孫,魯太史成之子。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稱左史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後為魯國太史,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史學家、學者、思想家。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國語》

左丘明約與孔子同時,而年輩稍晚。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品行高潔,為孔子推崇,稱“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即與其同好惡;漢司馬遷亦稱其為“魯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為己著述《史記》的先型典範。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孔子

《左傳》、《國語》對中國傳統史學影響深遠,對司馬遷的《史記》創作尤其具有重要啟發。從這個意義講,左丘明堪為中國傳統史學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稱其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賢。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司馬遷

成書過程

西周建立後,姜太公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於營丘。太公死後,嫡長子呂伋繼位,即是齊丁公,第三子呂印依營丘居住,改姓為丘。齊丁公死後三世,呂不辰即位,即是齊哀公。這時,紀國的國君與他不和,遂向周夷王進讒,夷王一怒之下烹煮了齊哀公。齊哀公的弟弟呂靜被立為諸侯,即齊胡公。齊哀公同母之弟呂山殺死胡公,自立為國君,即齊獻公。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半生寒微姜子牙

呂印的後人丘婁嘉被迫隨呂山參與了宮廷之爭,擔心禍及己身,故離齊奔楚,出任左史官。當時的官職往往父死子繼,所以古人常以官職為姓。因丘婁嘉及其後人世代擔任左史,便改丘姓為左。婁嘉的十二代孫倚相,是春秋時期傑出的史官,政治地位較高,史稱“左史倚相”。倚相之子成任左史時楚發生爭奪君權的內亂。為躲避內亂,成離楚奔魯,做了魯國的太史。成生子左丘明,襲父官職為魯國的太史。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呂印

從姜太公封齊、庶子呂印以丘為姓,到婁嘉奔楚、改姓左氏,再到成避亂遷魯,左丘明的先人經過了自“呂”而“丘”,由“丘”改“左”的姓氏轉換,同時也經歷了齊、楚、魯三地的坎坷遷移,可以說是家世遙遠、演變曲折。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春秋左傳》

左丘明晚年時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辭官回鄉,不久就雙目失明瞭。強烈的歷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來,將幾十年來的所見所聞,各諸候的要聞和君臣貴族間朝聘、宴饗、諷諫、辯說、應對之辭以及部分歷史事件與傳說等記述下來,編寫了著名的歷史著作《國語》。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國語》

《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體著作,該書記錄了上起周穆王12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滅前後約500年的歷史。全書21卷,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記事。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左丘明

《國語》開創了以國分類的國別史體例,對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它與《左傳》一起成為珠聯璧合的歷史文化鉅著。《國語》在體例上偏重於記述歷史人物的言論,內容上有很強的倫理傾向,弘揚德的精神,尊崇禮的規範,認為“禮”是治國之本,忠君思想突出;同時,反對專制和腐敗,重視民意,重視人才,具有濃重的民本思想。在藝術特色上,它長於記言,有虛構故事情節,在這方面,它比《左傳》前進了一步。

“發憤著書”說之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左丘明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