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投降後的大營救——瀋陽戰俘營中千餘盟軍戰俘逃脫死劫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全向全世界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天凌晨四時三十分,在中國西安機場六名神色嚴峻的身背傘包的軍人,乘坐一架B-24“解放者”轟炸機奔赴日軍瀋陽戰俘營,他們分秒必爭地搶時間與死神賽跑——戰俘營千餘名盟軍戰俘(包括美軍駐菲律賓最高軍事長官溫萊特中將和美軍巴丹守軍司令愛德華·金少將)生死攸關。這六名軍人是美軍派往瀋陽執行營救盟軍戰俘的行動小組,也是第一支抵達瀋陽戰俘營盟軍部隊,任務是終止日本日軍企圖屠殺戰俘的計劃。


日本戰敗投降後的大營救——瀋陽戰俘營中千餘盟軍戰俘逃脫死劫​日軍瀋陽戰俘營位於遼寧省瀋陽市的東郊,由原來中國東北軍駐地營房改造而成,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佔領東北後建立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中心戰俘營。戰俘主要是來自於東南亞戰場,有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的盟軍戰俘共1500多名。1945年4月包括帕克少將等26名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將軍。陸續被轉移到中國瀋陽戰俘營。戰俘營生活條件十分惡劣,飢餓、寒冷與疾病不斷威脅著戰俘的生命。

在日本戰敗前,日軍就戰俘問題制定了一個絕密的計劃。日本政府也曾下過指令,如果美軍進犯日本,他們將殺光戰俘。盟軍截獲的一份日軍絕密文件表明:日軍最終處理俘虜的宗旨是,絕不允許任何一人逃跑,全部鎮壓,不留證據。戰爭結束前一週,日軍給每一位戰俘發的了14個小土豆,並告知這是他們三天的糧食,準備好離開這裡。嚮往著回家的戰俘們並不知道,危險已經降臨,日軍要把他們帶到一個煤礦,並在那裡將他們全部處決。
日本戰敗投降後的大營救——瀋陽戰俘營中千餘盟軍戰俘逃脫死劫

上午十時二十分左右,飛機抵達瀋陽上空,美國戰略情報局成員李奇率領營救小組成員依次跳傘安全著陸。並向當地人詢問戰俘營的位置,一名中國人主動給他們帶路,路上遇到了一夥全副武裝的日本兵,營救小組沉靜地告訴日本兵戰爭已經結束。日本兵把營救隊員們帶到了日本秘密警察所在地。營救小組隊員及時趕到瀋陽戰俘營司令官松田大佐的辦公室,向其講明來意,闡述厲害關係……在營救隊員堅持下見到了戰俘營最高長官——美國帕克將軍。可是並沒有在名單上找到溫萊特將軍的名字。經過質詢得知,溫萊特將軍和另外41名盟軍高級將領關押在離瀋陽240公里外的吉林省遼源市戰俘營。營救小組的成員長長吁了一口氣,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第二天,李琦帶著醫生前往遼源戰俘營,在那裡見到了被折磨的瘦骨嶙峋的溫萊特將軍。

8月20日,蘇聯紅軍解放瀋陽戰俘營,一名蘇聯紅軍少校,以蘇維埃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宣佈解除日軍武裝……一部分盟軍戰俘被挑選出來,精神抖擻地一對一的站在日本哨兵的前面,隨著解除日軍武裝命令下達,接過日本士兵交出的槍,轉身成為持槍的哨兵,而原來的日軍看守瞬間變成俘虜。在蘇聯紅軍的協助下,溫萊特將軍等41名高級軍官順利抵達瀋陽。


日本戰敗投降後的大營救——瀋陽戰俘營中千餘盟軍戰俘逃脫死劫​ 在日本投降協定的簽字儀式前夕,麥克阿瑟派直升飛機將溫萊特將軍直接接到日本東京灣的“密蘇里”號戰艦上,請他見證日本簽署投降協定的那一刻……當盟軍統帥麥克阿瑟簽署完受降書後,轉身把剛剛用過的鋼筆交給了曾是日本人戰俘的溫萊特將軍。

1945年8月24日,戰俘營第一批29名患重症急需救護的戰俘乘坐飛機離開瀋陽,其餘1583名盟軍戰俘也陸續乘火車前往大連,在大連他們分別搭乘美國海軍的“救援”號醫療艦和當時最先進的APA-145型運輸艦回到了久違的家。一場驚心動魄的大營救圓滿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