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恭除了門神角色以外,還有另一個身份

古時候,人們的生活起居中不能缺少爐火。烹飪,取暖、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缺少了任何一樣,人類的生活不知要變成什麼樣子。就是因為人類對爐火的迫切需求,爐神才受到了廣泛的供奉。

人們知道爐火能夠解決人們的飲食和取暖,祈求爐神能夠保佑家中的爐火總是燃燒得旺旺的,希望自家的生活能像爐火那樣紅火而興旺。

尉遲恭除了門神角色以外,還有另一個身份

爐神廟

爐神不僅和家庭生活息息相關,還和一些古老的行業密不可分,像鐵匠、首飾工匠、陶瓷工匠、餐館中的廚師都要祭祀爐神。這些行業的手工藝人把爐神當成自己的守護神,析求他保障自己的工作順利。因此,爐神受到人們廣泛的崇拜,由於生活環境和氣候的關係,爐神在北方地區比南方更加受人崇拜,畢竟,北方寒冷的冬天讓人們更依賴火。

說起爐神來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唐朝的開國大將尉遲恭,由於《說唐》在民間流傳中很廣,尉遲恭在民間知名度很高,他不但是爐神,還是門神,和秦瓊一左一右,共同守衛千家萬戶的大門,人們實在太愛戴尉遲恭這員威風凜凜的武將了,讓他日夜守護人們的安寧還不夠,由於尉遲恭是鐵匠出身,自然成了出任爐神的最佳人選。

供奉爐神的工匠們當然非常擁戴尉遲恭,由一位當過鐵匠的英雄來充當爐神,使工匠們對這位大鬍子爐神有一種親切感。因此,市井各行的工匠們,尤其是那些鐵匠,都很恭敬地供奉祭拜尉遲恭。各行各業的工匠、相關的商人及其有關人等,都在他們的經營場所或者住處供奉爐神。

古代各行工匠很多都要用到火,因此爐神可算是市井中常見的神祗。於是,專門供奉爐神的廟宇出現了,在那些有爐火的地方,或者要藉助爐火來製造器具的地方,都要祭拜爐神。同樣是祭拜爐神,工匠和平民祭拜時祈求的並不相同。工匠們祭拜爐神是祈求工作的安全,避免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危險,比如火災或是被爐火所傷等事故的出現,當時畢競生產力不高,對於整天和火打交道的工匠來說,完全地駕馭和掌控火還是做不到的,而萬一失火,將會給工匠們帶來損失和傷亡。

因此,人們在小心翼翼地用火的同時,還要恭恭敬敬地祭祀爐神,在祈求用火安全的同時,也希望爐火興旺,但千萬不要因此出了什麼差錯。爐神就此成為了人們的保護神。

尉遲恭除了門神角色以外,還有另一個身份

尉遲恭塑像

尉遲恭是一個武將,雖然他成為唐朝開國功臣之後,顯赫的身份讓人忽略了他的鐵匠出身,但是鐵匠們就是喜歡這個黑黑壯壯的猛將,他們為了名正言順地供奉尉遲恭,便重新演繹出一段尉遲恭當鐵匠的故事。

據說尉遲恭在沒有成為一代名將之前,就是一名鐵匠。尉遲恭年輕的時候跟著舅舅學打鐵,幾年以後自己開了一個鐵匠鋪,靠著這個鐵匠鋪,他倒也能吃穿不愁。而且尉遲恭每天操著大鐵錘上下飛舞,身體也鍛鍊得更加結實魁梧,臂力過人。

有一天,尉遲恭正在打鐵,揮汗如雨,運斧成風之時,忽然一個儒生模樣的人站到了他的面前,饒有興致地看他打鐵。尉遲恭以為是找自己打鐵的主顧,隨口就問:“要打鐵麼?”那個儒生說:“我不是來打鐵的。但我看得出,你是個富貴的人,請賞賜我百兩白銀吧。”尉遲恭覺得可笑,他說:“銀子我可沒有啊,一個窮打鐵的,哪有什麼銀子呢?”那儒生說:“此時沒有,但可以留個條子,表示一下就好。”尉遲恭聽完,想也不想,隨手就給儒生寫了一百兩白銀的條子,以替代真的銀子。

後來尉遲恭成了武將,開國功臣,真地富貴起來了。一次在清點朝廷發的薪俸時,發現少了一百兩白銀。尉遲恭突然想起了當年那件事,才知道那儒生不是常人,便建廟宇祭拜仙人。人們把尉遲恭當鐵匠的故事說得神乎其神,尉遲恭也明正言順地成為了爐神。

也有把太上老君奉為打鐵祖師的,原來太上老君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成天圍著丹爐煉仙丹,鐵匠們也願意攀上三清尊神,因此就把太上老君尊為爐神。有些地方的鐵匠還把此事當了真,修建起爐神太上老君的廟,算是正式和太上老君攀上師徒關係。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把太上老君當成三清尊神。

不管怎麼說,在鐵匠滿街的時代,爐神是不可缺少的。除了鐵匠們希望爐神保佑自己的鐵匠鋪平平安安,一般人也祈求爐神保佑,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