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陽老王紀事》~千陽微生活

千陽老王紀事

●文 | 李寶智

最近遊走鄉間,科普一種光碳原漿肥,它能消除化肥農藥殘留,且能增產增收,因而心裡美滋滋的想,我在做好事,而就在今天,2018年秋天的第一天,我在那茫茫千山與關中平塬接壤的一個地方,千陽縣崔家頭鎮莊科村遇見了這麼一個人,他讓我敬佩,讓我感動,念天地悠悠,在千山邊緣,東望八百里秦川的小小莊科村,老王在這生活了一輩子,為了一個夢想,感恩天地人。
《千陽老王紀事》~千陽微生活​老王,老王連名帶姓叫王永喜,今年81歲,身手靈活,非常健談,大約小學三年級程度,能熟讀四書五經,奇門遁甲,一生最喜歡老師和有文化的人,他深信仁義禮智信,金木水火土,充滿宇宙,不做不善之事,便是善人。

老王本不姓王,老家河南本姓李,抗戰期間同母親逃荒到千陽,母病逝,那年老王六歲,無依無靠,沒地方住,沒地方吃,一個六歲的孩子,天作被,地作床,飢寒交迫,掙扎在生死邊緣,奄奄一息,被—王姓老人發現收留才得以活命。
《千陽老王紀事》~千陽微生活​如今老王膝下育有三兒一女,大兒子姓王,無非議,感恩養父收養之恩,二兒子姓張,隨老王他母親姓,感恩母親千里赤地帶他逃荒得一活命,而母病逝,三兒子姓李,隨老王本性,為其生父續香菸,現如今全家兒,女,孫,曾孫共十四人,六個大學生,五個黨員,老王一生耕讀傳家,信奉孔子,用儒家思想教育兒孫,讀書識禮愛國愛家,樂善好施,自已耗時三十餘載,在自家院子,房前屋後栽竹種松,佔地十餘畝,修了一坡儒家廟,取名:金明覌,孔子為頭,大廟小廟別具—格,在竹林,松林間透出—般仙氣,讓人肅然起敬,一種儒家文化的縮影濃縮在此。這是一片風水寶地,讓人們更加直覌的瞭解儒文化,更有一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的意境,是修心養性之處,更是—種隱士文化,我為家鄉有這麼一位老人而自毫,祝老人家長命百歲。(千陽微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