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人了不得?無論遇到多少磨難,還能保有一顆善心!

什麼樣的人了不得?無論遇到多少磨難,還能保有一顆善心!

人世間發生的事情,它的因素其實很複雜。很多因素有時候不是我們直觀所看到的那部分而已。

在孔子那個時代有一戶人家,他們家養的黑牛生了一頭小白牛,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就說道:“這個是吉兆。”結果過不多久,這一戶人家的父親眼睛瞎掉了。後來這一頭大黑牛又生了一隻小白犢,孔子又說道:“吉兆。”又沒過多久,這家兒子的眼睛都瞎掉了。

好,諸位學長,你還相不相信孔子?你現在想象一下,你的眼睛瞎了,你還相不相信?現在人世間有很多這種境界,你還能不能堅信經典、堅信真理呢?因為堅信真理了,我們才會反思這整件事情的客觀狀況。因為人畢竟都會看到他重視的部分,可能還有其他的因素,不見得能夠考慮進去。

我接著把故事講完。這家人是宋國人,後來宋國就跟楚國發生戰爭,宋國就要找很多男士去打仗。而他們父子眼睛都瞎了,他們就沒辦法打仗。宋楚交戰之後,宋國的男士去戰場的,一大半都死在戰場沒有回來。後來戰爭結束之後,這對父子的眼睛就恢復正常了。所以當下看起來是不好的,但是以後可能他的福報就能現前。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就是說一個人為善,他不見得馬上就一定有好的名聲,一個人造惡也不代表他馬上就要接受處罰,因為那要看每個人的福報狀況。有一些人一輩子都造惡,他都沒有惡報。那你說以後那個惡報會不會出現?每一個善是一個種子,每一個惡也是一個種子。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以我們要冷靜哦,哪一個種子會先發芽、會先茁壯,這個就是重點了。“強者先牽”,哪一個種子的助緣最強,就好像你一直在澆水施肥,特別照顧那一顆種子,它就比較快出來了。

所以我們從這一個故事可以明白,假如身邊的人或者自己遇到了,其實最考驗的就是信心。能不能保持這一個信心?因為假如孩子們否定善有善報了,那就麻煩了。否定以後,緊接著而來的是怨恨,這個家的人就會覺得“善不會有善報,不要這樣對待人了”,那這個家道就更慘了。所以人可貴,可貴在哪裡?縱使人生遇到很多的磨難,他還是能保有那一顆善心,那這個人不得了。

在《德育故事》裡面有一位女子,先生去世了,婆婆雙眼失明,你看她人生苦到什麼程度了。然後婆婆又很會罵人,常常罵她。她得要去當乞丐來侍奉她的婆婆,那已經是又苦又難到極點了,但她沒有怨言。後來她婆婆去世了還盡心盡力地為她送終。最後這個女子出家,活到八十六歲坐化,安詳、沒有病痛就往生了。那她一輩子的苦,她沒有怨任何人,最後她有很高的成就。

所以難能可貴的,就是能時時都保有那一顆信心跟那一顆善心。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我這一輩子都要做對的事情,我要對得起我的良心,這個我不改。不管任何境界都不改,這樣才是真心。我們今天對人家好,一定要等著別人對我們好,那個不是道義的心,那個還是有求、利益的心。

所以修學的路上會有很多境界,考驗我們這顆心。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印度故事。舍利弗聽了老師一句話,說“要發大慈大悲心”,他聽了很感動,馬上把心量擴寬,好,我要做大慈大悲的聖賢人。這個念頭一發,天神知道了,馬上變成一個小孩下來。然後就跑來哭啊,跑到舍利弗面前:“我的母親病得很嚴重,快死了。一定要吃一服藥,那一服藥的藥引就是人的眼睛。”舍利弗剛聽完老師講要完全不為自己想,就把眼睛抓下來:“趕緊去救你媽媽。”結果那個小朋友說:“不是這一隻,是另外那一隻眼睛才可以。”他馬上又把另外一隻眼睛挖下來:“好,給你。”然後那個小朋友聞一聞,“哇,好臭,不要了。”結果舍利弗說,哎呀,眾生真難度啊,不玩了,我走了。

不是眾生的問題,他在考驗我們的心是真到什麼程度啊。而且告訴大家,師長當時跟李炳南老師學習的時候,李老師在臺灣講《論語》,講儒、道、釋,講了三十八年,真的是不疲不厭。然後他對師長講:“你們這一代,是跪著把正法接過去,但是得要跪著把正法送出去。”大家聽懂了沒有?師父他們是跪著把正法接過來,但是接完以後,還得要跪著把它送出去。好,大家準備好了沒有?Are you ready?這個是客觀事實。為什麼?現代人都不懂,都不珍惜。這個時候你還要堅持去做對的事情,才顯得出你的真心。

摘自《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們的後裔的》(蔡禮旭老師最新著作)

詳情移步【世知東方書店】微店、淘寶店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