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底“佛系青年”這詞刷屏網路、紅遍大江南北之後,關於年輕人的討論似乎就與日俱增。最近一段時間更是每每打開社交媒體,就會看到各路人士對我們年輕人的各種評價指點。雖說文章基調總體褒貶不一,但更多的是所謂“過來人”對85後90後00後好為人師般的評頭論足。
前幾天在候機室坐著,碰巧讀到某前輩的“油膩青年”一文,從上到下從裡到外把年輕人批了個遍,列舉的十條“油膩”表徵讓人覺得年輕人快沒救了。讀著讀著不免覺得可笑,間雜一絲可氣。老師傅,年輕人絕非聖賢,怎能無過?在浮躁大環境的薰染下,部分年輕人是沾上了一些不好的毛病習性,但前輩們總歸不能把還具可塑性的青年們一棍子打死吧?
剛又看到一篇文章,速覽幾段,還是一位貌似什麼道理都懂的“過來人”對年輕人種種問題的“深刻”剖析和苦口婆心的勸誡,旨在幫年輕人“變成更好的自己”。
哎,一聲嘆息。我不禁想問一些比年輕人大不了多少的大V:
你們是從哪兒得到的如此滿滿的自信,然後昂首挺胸站在制高點俯視和批判年輕人的?
讀多了關於年輕人的種種不是,也許是時候說說年輕人“好“的一面來調節一下氣氛了。年輕筒子們,千萬別輕易因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寫的文章、給的評語而黯然神傷。要相信,我們還有很多做得不錯的地方,有些還是過人之處。我們不是油膩的、垮掉的一代,我們還充滿希望。先列舉下面十條吧,給我們打打氣,也是讓老師傅們少操點心。
第一:比前輩們更敢冒險、更願不走尋常路。
嗯,這個閃光點有一半是被逼出來的。年輕人們面臨的競爭更激烈,不論是求職抑或戀愛,都是人擠人人挨人。這個年代對我們挺苛刻,幾乎不存在什麼“鐵飯碗”,要想致富奔小康,就得敢為人先、敢闖出去探索不同機會、不同領域。所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的許多弄潮兒、人生贏家都是咱們年輕人。敢放棄安逸穩定的生活,嘗試風險更大但回報也更高的學業事業,這已成為很多青年的信條和首選。這不但對個人而言意味著更多機遇,對社會進步和變革而言也意味著更多積極影響。
第二:有顆更強更大的心臟。
很多年輕人都培養出了“打不死的小強”心態,尤其是背井離鄉在北上廣深打拼的那些職場新人們。接上條,冒險更多也意味著失敗的幾率更高。失敗了怎麼辦?沒有背景沒法拼爹,只能咬牙自己爬起來。我見過好幾個同齡人,合住在北京十幾二十平米的小屋,每天擠地鐵通勤兩小時去命運不定的創業公司上班,工資不多,日子清苦,可依舊活得樂呵呵。為什麼?因為有希望、有奔頭、有顆經得起折騰的心臟。這很棒。
第三:愛學習。
你沒看錯,我沒搞錯。這個年代,“學習”的定義早就變了,絕對不僅是上學看書考試這麼單一的形式了。很多年輕人其實憂患意識很強,都懂不進則退的道理,也深知必須不斷充電才能保持個人競爭力,免得被人擠下去。“你和人的差距,是從下班後的三小時裡逐漸拉開的”,所以默默努力學習的青年可不少呢。比方說,盛行知識付費風的年代,買課聽課的主力軍其實就是我們85後90後00後。一個人表面上不愛啃教材不會考試沒有金燦燦的學歷,絕不代表他不愛學習、將來不能牛逼。
第四:對新事物的接收和消化能力強。
這點應該不言而喻吧。時代變得再快都沒法讓年輕人落伍。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科技新行業新創收渠道新生活方式,年輕人總能第一個瞭解和掌握。沒辦法,咱們嗅覺更靈敏、腦子更靈活啊。前輩們莫羨慕。你們還是“年輕人”的時候也和我們一樣的。
第五:知識面更廣。
一些前輩愛吐槽說,現在的年輕人不踏實得很,什麼東西都是淺嘗輒止、不求甚解,嗯,這毛病確實在一些青年中存在,但從更積極的角度來看,當今不少年輕人知道的東西真挺多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高深如玄學淺白如娛樂八卦,都略知一二。雖不精通、有時再往深裡聊就只能尷尬賠笑了,但這又怎麼了?總比只懂一個領域,其他統統無知的情況要來得好吧?很多人覺得知道分子廉價,比知識分子差得多,但知道分子起碼很多事都能聊個五毛錢一塊錢的,這不也挺好嗎?
第六:更愛美。
講真,愛美是件好事。美,既是一個人外貌的美,也是各種事物的美。年輕人更愛欣賞美麗的繪畫、藝術品,美麗的山峰河流湖泊大海;因為愛看美的東西,生活也能變得更美、更有滋味。年輕人也比老一輩更注重外表的表,頂著大油頭衣冠不整的邋遢青年比以前少了,懂得打理自己妝容的人比以前多了。路上多一些賞心悅目的男人女人,不是很好嘛。
第七:更願直抒胸臆,表達自我。
這個優點得部分歸功於生長環境和教育方式的改變。謝天謝地,我們沒有生活在把鄧麗君的歌當做靡靡之音的保守年代,從小到大都能接觸到多元文化和不同視角,也因為更開放、更包容的薰陶,年輕人更願意、也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愛憎立場、個性喜好。創意與智慧,也就從年輕人更自由的探討和辯論中悄然而生了。
第八:人情世故更簡單直接。
許多長輩永遠在小心翼翼掂量種種微妙的人與人交往,年輕人不一樣,自動拋棄了人際關係中的諸多繁文縟節。什麼你請一頓我馬上要回請啊、什麼給個紅包得至少xx塊但不能超過yy塊啊、什麼去找領導幫忙得提前準備什麼樣的禮物說什麼樣的話啊,統統簡單化直接化。比方說吃飯AA制,就瞬間免掉了很多不必要的、關乎禮尚往來的糾結和麻煩,而人情味也沒見變淡,因為大家都習慣了各付各賬,透明而妥帖。
第九:年輕人是愛錢,但很多人其實並沒那麼逐利和視財如命。
相較於一些永遠金錢第一、永遠在想著怎麼賺更多錢、擁有更多積蓄的前輩們,不少年輕人覺得錢“夠花就好”。有的長輩幾十年省吃儉用剋扣自己,銀行存款是漲起來了,可到老了也沒能體會到“享受”的滋味。這樣的生活有什麼意義呢?
年輕人無法理解,也不願變成金錢的奴僕。不少青年賺到一些錢了,就辭職環遊世界,體驗異國他鄉別樣的生活;又或者,毫不猶豫給自己買回喜歡了很久的那件衣服、那把吉他。相較於以拋棄生活質量與享受為代價的賺錢、儲蓄,年輕人們強調“當下的生活也必須開心”。從這點上看,其實年輕人比部分長輩活得更明白吧?
第十:更“沒大沒小”。
——別誤會,我的意思是,在年輕人的世界裡,上下級的階層感弱了,人與人之間更平等了。年輕人對前輩和領導依然是尊敬的,只不過不再是什麼事都“領導至上”“讓領導先走了”。對啊,憑什麼他比咱們大十歲就得什麼都聽他、順著他呢?用實力說話的年代裡,誰行誰上,就算大佬也可以被淘汰和顛覆。在一個更扁平的世界裡,年輕人的才華能施展得更徹底,這對誰來說都是件好事。
總結一句話吧,年輕人毛病不少,但私以為還不至於被扣上“油膩”的帽子;不管是25歲還是52歲,都不好說誰比誰更牛逼、更先進、更不油膩。
但願每個青年在變成中年後,都還能留下一點少年時的樣子。
閱讀更多 學長LEO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