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真正堅定的人沒有那麼多藉口

《荀子》:真正堅定的人沒有那麼多借口

古代關於這一點的例子不勝枚舉。像導致秦國滅亡的趙高,他是宦官出身,卻想成為帝王。為了自己的利益,他逼死秦始皇的長子扶蘇,立胡亥為帝,結黨營私,害死李斯,又逼胡亥自殺,想要自立,自然不能得到眾臣的信服,不得不立子嬰為王。

最終子嬰在要登基的那天,設計殺死了趙高,並夷滅其三族。“役於物”的小人趙高不得善終。

《荀子》:真正堅定的人沒有那麼多借口

孔子說:“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品德低下的人總是患得患失,沒得到時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這樣的人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

兵法中就講“三軍之災,起於狐疑”,在打仗的時候,既擔心這個,又擔心那個,總是不能決定該如何去做,即使能打贏也會失敗。

《荀子》:真正堅定的人沒有那麼多借口

正如荀子自己所說的“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優秀的耕者不會因為水災旱災而不去耕作,優秀的商人不會因為市場上的虧損而不去做生意,君子不會因為貧窮就不去遵守道義。君子不會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就不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不去遵守道義。

我們是人,是世界的主人,但並不代表我們能控制每件事情。自然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颳風。一些事情也是我們無法預料,也是無法控制的。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今天下雨就不出門工作、談生意,不能因為上級喜歡另一個人、自己不能升級而不去努力,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不去追求自己心中的夢想。

《荀子》:真正堅定的人沒有那麼多借口

也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為一次失敗就對自己的目標望而卻步。我們要做的,就是無論客觀條件如何,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大膽地追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