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資難?募不到資的,你的業績怎麼樣心裡沒點數嗎?!

廠長的話

VC/PE募資規模跌了七成多,現在好多GP都在叫苦,什麼資本寒冬啊,募資難啊。但廠長細看了後發現,被“凍成狗”的很多都是這兩年踩著風口起來的基金管理人。像創新工場、啟明創投、真格基金、紅杉資本和IDG等等的績優私募,不光在擴大募資規模,時不時完成超募,還有從母基金手裡搶食的趨勢,哪有什麼募資難的問題。

募資難?募不到資的,你的業績怎麼樣心裡沒點數嗎?!

募資難的真相

雖然現在正是盛夏,但國內的好多VC/PE正“凍”得瑟瑟發抖。今年上半年,國內VC/PE完成募集基金數量下降近兩成,募集基金規模更是不夠看了,大跌七成多,只有341.2億美元。

過去幾年,股權、創投基金規模暴增。大量ZF資金湧入,各種由ZF引導基金作為LP的子基金紛紛成立;BAT等大企業為了戰略調整,拿出大筆錢投到私募股權領域;“無股權不富”喊得那叫一個響,在二級市場被坑了的投資者紛紛殺入一級市場。

那時候拿錢是很容易了,IR(管募資的)都被市場慣壞了,去槓桿加資管新規落地,風向一變,日子苦了,就戲精上身。

廠長前段時間聽到一位IR訴苦,籌募一隻5億規模的基金,拜訪了10家母基金,一無所獲。

也是醉了,走了10家沒拿到錢,真的很辛酸嗎?

其實VC/PE行業本來就是個淘汰率高的行業,能夠募到第五期基金的VC/PE機構往往經歷了九死一生。有份數據說是海外的2917家VC/PE,只有33.6%的能募集完成第二期,募集到第四期的更是隻有10%。當然這裡的“一期基金”不是指的的“一隻基金”,一般美元基金募集下一期基金需要3-4年間隔。

至於國內呢,現在超過50%的機構還沒完成第一隻人民幣基金的經驗積累,這些機構募集不到下一期的基金,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

說得殘酷點,現在可能才是接下來私募股權市場的常態,沒能力給LP帶來好回報的基金管理人,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當然現在一級市場上還有個問題,項目價格都已經抬上去了。據清科數據顯示,2014年到2017年項目平均估值增長了3.65倍,其中VC/PE最具代表的成長性的平均估值,從2014年的5.3億,增長到2017年的16.3億,增長了3.2倍。

同時大量的資金集中在了Pre-IPO階段。像是今年一季度完成募集的VC/PE基金,投資於Pre-IPO階段的基金為主,數量上佔比75%,而金額上佔比82%。

在美國市場上PE機構退出,併購佔50%左右,轉讓約佔38%,IPO只佔12%,中國市場上IPO退出卻佔到70%以上。大量資金集中在Pre-IPO階段,企業估值都上去了,物美價廉的項目自然就稀缺了,弄得現在經常出現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狀況,從2010年開始,私募股權投資退出回報已經連續六年下降。

募資難?募不到資的,你的業績怎麼樣心裡沒點數嗎?!

另外,截止 2017 年 3 月,中國的2萬家私募股權基金,最終至少有一個項目退出的基金只有1641 家,比例不到 10%。

LP也不是傻子,你沒有真正的好項目,沒有核心競爭力,幹嘛把錢給你。

頭部私募:募資難?不存在的

話分兩頭,對於業績好的GP來說,募資從來就不叫事。現在的市場是“冰火兩重天”,強者恆強,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業績差的募資難上加難,業績好的頭部私募,LP爭著給錢,規模甚至會有擴大的趨勢。

今年4月25日,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完成第四期美元風險投資基金的超額募集,規模高達5億美元。

同樣是在4月,啟明創投完成三支新基金募集,募資總額13.9億美金。新基金包括總額達9.35億美元的啟明美元六期基金和總額達21億元的啟明人民幣五期基金,投資方向包括資互聯網及消費、醫療健康、信息技術等等。這一波過後,啟明管理的基金數量將達到12支,管理的基金總規模已超過4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有超15家中外LP參加了啟明創投的募集,其中很多都是原有的出資人。之所以有這麼多回頭客,是因為啟明創投過往業績出色。

啟明創投投過的250家創業公司中,超過20家企業的估值達到或超過10億美金,還有17家成了獨角獸,包括小米、摩拜單車、途家網、知乎、羅輯思維、美團點評等等。截至2017年3月,有超過30家分別在美國紐交所、納斯達克、香港聯交所、臺灣櫃買中心、上交所A股及深交所上市或通過併購方式贏得投資回報。

在剛剛過去的7月,美團點評產業基金龍珠資本首期人民幣基金募集完成,規模是20億,超過了原定的15億目標規模。

長嶺資本宣佈完成二期美元基金募集和一期人民幣基金的首次交割,基金合計規模20億元,次募集完成後,長嶺資本基金總規模將達到30億元。

國科嘉和完成30億人民幣PE二期基金的募集,這是國科嘉和自2011年成立以來管理的第7支基金,目前國科嘉和整體規模已超700億元。當然國科嘉和有國資背景,肯定比民營背景的GP募資容易了。

還有個大消息是,紅杉資本,正在全力補充“彈藥”,準備通過7支基金募資120億美元以上,其中包括針對中國募集的25億美元。

紅杉在中國募集的基金有三個,一是募資額在16億美元至18億美元的China Growth V基金,該數字比紅杉資本去年籌資約9億美元的上一支中國成長型基金的規模大幅躍升。二是China Venture VII,最高籌資5.5億美元。最後一個是專注於中國市場的種子基金,最多募資1.5億美元。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於2005年9月在中國成立,截至2016年11月,紅杉中國投資了494個項目。其中有48個是通過IPO退出的,總共退出項目82個,投資項目退出率為16.6%。

除了紅杉,徐小平的真格基金,也已經開始尋求募集今年第五筆風投基金,計劃融資1.9億美元。

開搞母基金

現在還有個現象,這些募資不愁的頭部私募,還開始搞起了母基金。

從2016年開始,母基金火了,現在已是機構LP的排頭兵。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277只母基金,其中包括市場化母基金64只,總管理規模3606億人民幣;ZF引導基金213只,總管理規模12546億人民幣。

母基金有個雙重收費的問題,現在錢緊張了,為了增強吸引力呢,很多母基金也開始做起了直投,還鬧出一個“流氓盡調”的故事:一家母基金以盡調名義把GP的項目摸個底朝天,最後把項目搶走了。搞得市場上很多GP聽到母基金要盡調就肝顫兒。

有意思的是,一邊是母基金開始去搞直投,另一邊是越來越多一線GP也開始打起了“母基金”的算盤。

今年3月有個新聞:

3月19日,福田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通過星界基金創投平臺,聯手眾多重量級參股機構,助力互聯網+產業、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引導國內外優質企業及國家級產業項目落戶深圳福田。

星界基金由紅杉資本、國風投、及數家知名互聯網上市公司聯合發起,目前基金總規模為500億元。據瞭解,該基金根據市場指標嚴格遴選,牽手50家市場化創投機構注資參投,承諾出資119億,子基金總規模1275.06億,ZF資金放大倍數達10倍以上,將帶動相關基金對福田轄區企業投資近200億元。

這個星界基金的董事長,正是紅杉資本的沈南鵬。紅杉資本已經通過母基金星界基金投資了新經濟產業的9個子基金,覆蓋早期到成熟期投資,管理規模超過800億。

紅杉這絕對是野心勃勃了,直接擼起袖子大幹,相比之下,IDG資本就比較小心翼翼了。

去年4月,宜信財富聯手IDG資本發佈了聚焦天使投資的FOF—宜信財富IDG天使投資母基金1號,規模5億元人民幣。

在具體運作中,這支母基金將共同管理共同投入,在投委會上IDG資本擁有兩席,宜信財富兩席,多數通過,任何一方沒有辦法單方做決策,雙方都要有共識,才會做標地的投資。

然後在去年底,IDG資本聯合富士康、海河產業基金於去年底設立了100億元規模的智慧出行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什麼的。

雖然看起來是產業基金,但IDG資本透露,還與一些在新能源汽車、智慧出行領域有獨特優勢的機構共同設立了子基金,看樣子IDG對作為LP或子基金共同發起方的玩法是很感興趣了。

還有個不得不說的事情是,雖然深創投是中國最大的市場化FOF前海母基金唯一的機構合夥人,但其實前海母基金的五大聯合合夥人中,就包括紅杉的沈南鵬與IDG的熊曉鴿。

業績不好的GP還在為了募資討好母基金時,一線GP已經開始和搶母基金的飯碗了,人比人,氣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