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资难?募不到资的,你的业绩怎么样心里没点数吗?!

厂长的话

VC/PE募资规模跌了七成多,现在好多GP都在叫苦,什么资本寒冬啊,募资难啊。但厂长细看了后发现,被“冻成狗”的很多都是这两年踩着风口起来的基金管理人。像创新工场、启明创投、真格基金、红杉资本和IDG等等的绩优私募,不光在扩大募资规模,时不时完成超募,还有从母基金手里抢食的趋势,哪有什么募资难的问题。

募资难?募不到资的,你的业绩怎么样心里没点数吗?!

募资难的真相

虽然现在正是盛夏,但国内的好多VC/PE正“冻”得瑟瑟发抖。今年上半年,国内VC/PE完成募集基金数量下降近两成,募集基金规模更是不够看了,大跌七成多,只有341.2亿美元。

过去几年,股权、创投基金规模暴增。大量ZF资金涌入,各种由ZF引导基金作为LP的子基金纷纷成立;BAT等大企业为了战略调整,拿出大笔钱投到私募股权领域;“无股权不富”喊得那叫一个响,在二级市场被坑了的投资者纷纷杀入一级市场。

那时候拿钱是很容易了,IR(管募资的)都被市场惯坏了,去杠杆加资管新规落地,风向一变,日子苦了,就戏精上身。

厂长前段时间听到一位IR诉苦,筹募一只5亿规模的基金,拜访了10家母基金,一无所获。

也是醉了,走了10家没拿到钱,真的很辛酸吗?

其实VC/PE行业本来就是个淘汰率高的行业,能够募到第五期基金的VC/PE机构往往经历了九死一生。有份数据说是海外的2917家VC/PE,只有33.6%的能募集完成第二期,募集到第四期的更是只有10%。当然这里的“一期基金”不是指的的“一只基金”,一般美元基金募集下一期基金需要3-4年间隔。

至于国内呢,现在超过50%的机构还没完成第一只人民币基金的经验积累,这些机构募集不到下一期的基金,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说得残酷点,现在可能才是接下来私募股权市场的常态,没能力给LP带来好回报的基金管理人,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当然现在一级市场上还有个问题,项目价格都已经抬上去了。据清科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7年项目平均估值增长了3.65倍,其中VC/PE最具代表的成长性的平均估值,从2014年的5.3亿,增长到2017年的16.3亿,增长了3.2倍。

同时大量的资金集中在了Pre-IPO阶段。像是今年一季度完成募集的VC/PE基金,投资于Pre-IPO阶段的基金为主,数量上占比75%,而金额上占比82%。

在美国市场上PE机构退出,并购占50%左右,转让约占38%,IPO只占12%,中国市场上IPO退出却占到70%以上。大量资金集中在Pre-IPO阶段,企业估值都上去了,物美价廉的项目自然就稀缺了,弄得现在经常出现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的状况,从2010年开始,私募股权投资退出回报已经连续六年下降。

募资难?募不到资的,你的业绩怎么样心里没点数吗?!

另外,截止 2017 年 3 月,中国的2万家私募股权基金,最终至少有一个项目退出的基金只有1641 家,比例不到 10%。

LP也不是傻子,你没有真正的好项目,没有核心竞争力,干嘛把钱给你。

头部私募:募资难?不存在的

话分两头,对于业绩好的GP来说,募资从来就不叫事。现在的市场是“冰火两重天”,强者恒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业绩差的募资难上加难,业绩好的头部私募,LP争着给钱,规模甚至会有扩大的趋势。

今年4月25日,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完成第四期美元风险投资基金的超额募集,规模高达5亿美元。

同样是在4月,启明创投完成三支新基金募集,募资总额13.9亿美金。新基金包括总额达9.35亿美元的启明美元六期基金和总额达21亿元的启明人民币五期基金,投资方向包括资互联网及消费、医疗健康、信息技术等等。这一波过后,启明管理的基金数量将达到12支,管理的基金总规模已超过40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有超15家中外LP参加了启明创投的募集,其中很多都是原有的出资人。之所以有这么多回头客,是因为启明创投过往业绩出色。

启明创投投过的250家创业公司中,超过20家企业的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美金,还有17家成了独角兽,包括小米、摩拜单车、途家网、知乎、罗辑思维、美团点评等等。截至2017年3月,有超过30家分别在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香港联交所、台湾柜买中心、上交所A股及深交所上市或通过并购方式赢得投资回报。

在刚刚过去的7月,美团点评产业基金龙珠资本首期人民币基金募集完成,规模是20亿,超过了原定的15亿目标规模。

长岭资本宣布完成二期美元基金募集和一期人民币基金的首次交割,基金合计规模20亿元,次募集完成后,长岭资本基金总规模将达到30亿元。

国科嘉和完成30亿人民币PE二期基金的募集,这是国科嘉和自2011年成立以来管理的第7支基金,目前国科嘉和整体规模已超700亿元。当然国科嘉和有国资背景,肯定比民营背景的GP募资容易了。

还有个大消息是,红杉资本,正在全力补充“弹药”,准备通过7支基金募资120亿美元以上,其中包括针对中国募集的25亿美元。

红杉在中国募集的基金有三个,一是募资额在16亿美元至18亿美元的China Growth V基金,该数字比红杉资本去年筹资约9亿美元的上一支中国成长型基金的规模大幅跃升。二是China Venture VII,最高筹资5.5亿美元。最后一个是专注于中国市场的种子基金,最多募资1.5亿美元。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于2005年9月在中国成立,截至2016年11月,红杉中国投资了494个项目。其中有48个是通过IPO退出的,总共退出项目82个,投资项目退出率为16.6%。

除了红杉,徐小平的真格基金,也已经开始寻求募集今年第五笔风投基金,计划融资1.9亿美元。

开搞母基金

现在还有个现象,这些募资不愁的头部私募,还开始搞起了母基金。

从2016年开始,母基金火了,现在已是机构LP的排头兵。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277只母基金,其中包括市场化母基金64只,总管理规模3606亿人民币;ZF引导基金213只,总管理规模12546亿人民币。

母基金有个双重收费的问题,现在钱紧张了,为了增强吸引力呢,很多母基金也开始做起了直投,还闹出一个“流氓尽调”的故事:一家母基金以尽调名义把GP的项目摸个底朝天,最后把项目抢走了。搞得市场上很多GP听到母基金要尽调就肝颤儿。

有意思的是,一边是母基金开始去搞直投,另一边是越来越多一线GP也开始打起了“母基金”的算盘。

今年3月有个新闻:

3月19日,福田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与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星界基金创投平台,联手众多重量级参股机构,助力互联网+产业、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引导国内外优质企业及国家级产业项目落户深圳福田。

星界基金由红杉资本、国风投、及数家知名互联网上市公司联合发起,目前基金总规模为500亿元。据了解,该基金根据市场指标严格遴选,牵手50家市场化创投机构注资参投,承诺出资119亿,子基金总规模1275.06亿,ZF资金放大倍数达10倍以上,将带动相关基金对福田辖区企业投资近200亿元。

这个星界基金的董事长,正是红杉资本的沈南鹏。红杉资本已经通过母基金星界基金投资了新经济产业的9个子基金,覆盖早期到成熟期投资,管理规模超过800亿。

红杉这绝对是野心勃勃了,直接撸起袖子大干,相比之下,IDG资本就比较小心翼翼了。

去年4月,宜信财富联手IDG资本发布了聚焦天使投资的FOF—宜信财富IDG天使投资母基金1号,规模5亿元人民币。

在具体运作中,这支母基金将共同管理共同投入,在投委会上IDG资本拥有两席,宜信财富两席,多数通过,任何一方没有办法单方做决策,双方都要有共识,才会做标地的投资。

然后在去年底,IDG资本联合富士康、海河产业基金于去年底设立了100亿元规模的智慧出行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什么的。

虽然看起来是产业基金,但IDG资本透露,还与一些在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领域有独特优势的机构共同设立了子基金,看样子IDG对作为LP或子基金共同发起方的玩法是很感兴趣了。

还有个不得不说的事情是,虽然深创投是中国最大的市场化FOF前海母基金唯一的机构合伙人,但其实前海母基金的五大联合合伙人中,就包括红杉的沈南鹏与IDG的熊晓鸽。

业绩不好的GP还在为了募资讨好母基金时,一线GP已经开始和抢母基金的饭碗了,人比人,气死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