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影片《起跑線》裡,貧民窟裡的希亞姆是個好人。
他在貧民窟長大,從他的曾爺爺到他爺爺,再到他爸爸,最後到他,祖祖輩輩都是窮人。
所以,他懂得在貧困中如何更好生存的藝術。
原本是印度中產階級,有豪車豪宅的拉吉,為了讓女兒皮婭能順利到心儀的私人學校讀書。
以便以後順利進入上流社會。
不得不到貧民窟假扮窮人,因而認識了希亞姆。
也得到了希亞姆的很多幫助。
如果沒有希亞姆,拉吉一定通不過學校對他以RTE貧困生資格入學的家訪調查。
希亞姆除了窮,身上其實有很多閃光點。
一、希亞姆願意把人往好處想。
當學校派人來調查拉吉的入學資格,機敏的學校調查員發現拉吉的手,細嫩得不象是幹粗活的手。
而且作為窮人,拉吉竟然還能喝起起20盧布的礦泉水,給孩子吃得起300盧布的皮薩。
眼看就要穿幫時,是希亞姆站出來,想當然地對學校調查員說,拉吉以前是富人。
現在因為破產而變成了新的貧一代。
成功幫拉吉糊弄過去。
在希亞姆心裡,相信拉吉是誠實的。
他並不是幫拉吉撒謊,而是心裡怎麼想,嘴裡就怎麼說。
二、希亞姆願意無償幫助人。
貧民窟裡的領居們因為拉吉一家剛來時看不起人,在拉吉因為停水而被困在廁所時。
都不願意分給拉吉老婆米塔一點水給拉吉洗手。
是希亞姆主動站出來分給米塔一桶水,還把那些鄰居給訓了一通。
希亞姆幫助拉吉在餅乾廠找到一份工作。
在拉吉因為做不好工作被罰扣完工資時,願意把自己的工資分一半給他先拿回家。
因為他說,作為父親,不能兩手空空的回家。
希亞姆為了給拉吉的女兒皮婭湊到學校的課外活動費,在想不出任何辦法的情況下,不顧危險去為拉吉碰瓷湊錢。
希亞姆幫助人,並不求任何回報,的確很難得。
三、希亞姆心懷感恩,願意寬恕人。
拉吉因為女兒佔了希亞姆兒子莫漢的貧困生名額。
為了求心安,主動匿名去資助莫漢入讀的公立學校,把公立學校翻修得煥然一新。
希亞姆為了感謝這位好心的匿名人,找校長要來匿名資助人的地址,親自登門道謝。
這才發現,原來拉吉一直就在假扮窮人欺騙他。
原本他是不肯原諒侵害窮人利益的拉吉,甚至都跑到了拉吉女兒皮婭入讀的私立學校,準備去揭發拉吉。
但是一看到可愛的皮婭向他跑來,頓時就心軟了下來,選擇了寬恕拉吉。
他說,皮婭也是我的孩子。
懂得寬恕,其實遠比懂得幫助,更讓人欽佩。
希亞姆唯一的汙點,就是碰瓷。
拉吉拿著卡去銀行自動取款機前,準備取一點錢作為女兒皮婭學校的課外活動費。
但是被一直注意他行蹤的希亞姆發現,誤以為他是要鋌而走險,要到自動取款機上偷錢。
趕忙去阻止他。
為了幫助拉吉湊錢,為了讓拉吉的女兒能夠上成私立學校,他於是選擇了去碰瓷。
因為作為窮人的他知道,只有讓孩子上了私立學校,才能有機會改變窮人的身份。
跳出現在的貧困階層,所以機會不能錯過。
或許有的人會認為希亞姆碰瓷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出發點也是為了幫助別人,是應該值得被原諒。
但是如果換你是車主被希亞姆碰瓷,肯定會非常氣憤。
如果你曾經被人碰過瓷,那麼肯定還會覺得希亞姆的這種行徑完全無法被原諒。
畢竟碰瓷就是碰瓷。
無論在哪種情況下,碰瓷都不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情。
我們不能因為有錢,就可以為富不仁。
也不能因為沒錢,就可以窮而無德。
富人裡也有為富有仁的人,比如拉吉。
窮人裡也有窮而有德的人,比如希亞姆。
富人和窮人不是好人和壞人的絕對標籤。
就象窮人裡,也會有在米塔打水時插隊的惡婦。
無論窮人還是富人,有些思維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式。
比如對希亞姆來說,在他的認知裡,他並沒有覺得碰瓷是一件多麼不道德的事情。
他提及的窮人桑吉,更是一個碰瓷專業戶。
新聞裡偶爾會出現這樣的新聞,某貨車在路邊側翻,貨物散落一地,然後被附近的住戶撿拾一空。
老歪曾經問過一個撿過的人,她說,我又不是偷又不是搶,只是把掉在地上的東西撿走,犯什麼法。
在她的認知裡,自動會忽略掉司機和貨主的感受。
作為富人來說,就和拉吉說得一樣,公立學校全是窮人孩子,讓自己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一起讀書。
他起初也覺得自己的孩子會被窮人的孩子帶壞,會被窮人的孩子教會偷東西、說髒話和打架。
這是他作為富人的一種思維定式。
以前一群人出去吃飯,有人就認為誰有錢,就該永遠是誰結帳。
想想,這種思維真是很可怕。
在希亞姆的眼裡,應該也是這樣想的,開車的人一定都有錢。
我拿命去碰一下瓷,其實只是讓他們拿出很少一部份錢,對他們損失也不會大。
所以,他覺得碰瓷雖然不可取,但是真做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希亞姆大體上應該是個好人,只是在個別方面受環境影響,出現了一點小的偏差。
比如碰瓷。
我們每個人都會受環境影響,就象中國式過馬路闖紅燈。
只要攢齊一波人一起闖紅燈,沒誰會覺得不應該。
窮富最大的悲哀,一樣都在於我們會被身處的環境影響,讓我們看不清彼此的真正面目。
你的好心,恰恰換來我的憤怒。
閱讀更多 歪先生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