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影片《起跑线》里,贫民窟里的希亚姆是个好人。
他在贫民窟长大,从他的曾爷爷到他爷爷,再到他爸爸,最后到他,祖祖辈辈都是穷人。
所以,他懂得在贫困中如何更好生存的艺术。
原本是印度中产阶级,有豪车豪宅的拉吉,为了让女儿皮娅能顺利到心仪的私人学校读书。
以便以后顺利进入上流社会。
不得不到贫民窟假扮穷人,因而认识了希亚姆。
也得到了希亚姆的很多帮助。
如果没有希亚姆,拉吉一定通不过学校对他以RTE贫困生资格入学的家访调查。
希亚姆除了穷,身上其实有很多闪光点。
一、希亚姆愿意把人往好处想。
当学校派人来调查拉吉的入学资格,机敏的学校调查员发现拉吉的手,细嫩得不象是干粗活的手。
而且作为穷人,拉吉竟然还能喝起起20卢布的矿泉水,给孩子吃得起300卢布的皮萨。
眼看就要穿帮时,是希亚姆站出来,想当然地对学校调查员说,拉吉以前是富人。
现在因为破产而变成了新的贫一代。
成功帮拉吉糊弄过去。
在希亚姆心里,相信拉吉是诚实的。
他并不是帮拉吉撒谎,而是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
二、希亚姆愿意无偿帮助人。
贫民窟里的领居们因为拉吉一家刚来时看不起人,在拉吉因为停水而被困在厕所时。
都不愿意分给拉吉老婆米塔一点水给拉吉洗手。
是希亚姆主动站出来分给米塔一桶水,还把那些邻居给训了一通。
希亚姆帮助拉吉在饼干厂找到一份工作。
在拉吉因为做不好工作被罚扣完工资时,愿意把自己的工资分一半给他先拿回家。
因为他说,作为父亲,不能两手空空的回家。
希亚姆为了给拉吉的女儿皮娅凑到学校的课外活动费,在想不出任何办法的情况下,不顾危险去为拉吉碰瓷凑钱。
希亚姆帮助人,并不求任何回报,的确很难得。
三、希亚姆心怀感恩,愿意宽恕人。
拉吉因为女儿占了希亚姆儿子莫汉的贫困生名额。
为了求心安,主动匿名去资助莫汉入读的公立学校,把公立学校翻修得焕然一新。
希亚姆为了感谢这位好心的匿名人,找校长要来匿名资助人的地址,亲自登门道谢。
这才发现,原来拉吉一直就在假扮穷人欺骗他。
原本他是不肯原谅侵害穷人利益的拉吉,甚至都跑到了拉吉女儿皮娅入读的私立学校,准备去揭发拉吉。
但是一看到可爱的皮娅向他跑来,顿时就心软了下来,选择了宽恕拉吉。
他说,皮娅也是我的孩子。
懂得宽恕,其实远比懂得帮助,更让人钦佩。
希亚姆唯一的污点,就是碰瓷。
拉吉拿着卡去银行自动取款机前,准备取一点钱作为女儿皮娅学校的课外活动费。
但是被一直注意他行踪的希亚姆发现,误以为他是要铤而走险,要到自动取款机上偷钱。
赶忙去阻止他。
为了帮助拉吉凑钱,为了让拉吉的女儿能够上成私立学校,他于是选择了去碰瓷。
因为作为穷人的他知道,只有让孩子上了私立学校,才能有机会改变穷人的身份。
跳出现在的贫困阶层,所以机会不能错过。
或许有的人会认为希亚姆碰瓷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出发点也是为了帮助别人,是应该值得被原谅。
但是如果换你是车主被希亚姆碰瓷,肯定会非常气愤。
如果你曾经被人碰过瓷,那么肯定还会觉得希亚姆的这种行径完全无法被原谅。
毕竟碰瓷就是碰瓷。
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碰瓷都不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情。
我们不能因为有钱,就可以为富不仁。
也不能因为没钱,就可以穷而无德。
富人里也有为富有仁的人,比如拉吉。
穷人里也有穷而有德的人,比如希亚姆。
富人和穷人不是好人和坏人的绝对标签。
就象穷人里,也会有在米塔打水时插队的恶妇。
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有些思维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比如对希亚姆来说,在他的认知里,他并没有觉得碰瓷是一件多么不道德的事情。
他提及的穷人桑吉,更是一个碰瓷专业户。
新闻里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某货车在路边侧翻,货物散落一地,然后被附近的住户捡拾一空。
老歪曾经问过一个捡过的人,她说,我又不是偷又不是抢,只是把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走,犯什么法。
在她的认知里,自动会忽略掉司机和货主的感受。
作为富人来说,就和拉吉说得一样,公立学校全是穷人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和穷人家的孩子一起读书。
他起初也觉得自己的孩子会被穷人的孩子带坏,会被穷人的孩子教会偷东西、说脏话和打架。
这是他作为富人的一种思维定式。
以前一群人出去吃饭,有人就认为谁有钱,就该永远是谁结帐。
想想,这种思维真是很可怕。
在希亚姆的眼里,应该也是这样想的,开车的人一定都有钱。
我拿命去碰一下瓷,其实只是让他们拿出很少一部份钱,对他们损失也不会大。
所以,他觉得碰瓷虽然不可取,但是真做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希亚姆大体上应该是个好人,只是在个别方面受环境影响,出现了一点小的偏差。
比如碰瓷。
我们每个人都会受环境影响,就象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
只要攒齐一波人一起闯红灯,没谁会觉得不应该。
穷富最大的悲哀,一样都在于我们会被身处的环境影响,让我们看不清彼此的真正面目。
你的好心,恰恰换来我的愤怒。
閱讀更多 歪先生看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