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餓治百病」,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diyuanzhixing


首先呢這句話本身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如果捱餓就能夠百病全消,那還用醫院幹什麼?用營養師幹什麼?不都是鹹的嗎?

對比一下過去,缺衣少糧時代(不得不捱餓)人們的平均壽命,再對比一下現代人們的平均壽命。我想大多數人心裡就有譜了吧。

飢餓本身就是對身體的損傷

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轉,是需要多種營養素共同作用。如果捱餓,這些營養素供應不上。身體是有損傷的,如果你長期這樣損傷,那你絕對是短命的代表。

有種說法有規律的捱餓促進健康

在現代醫學當中,有一種學說適當的利用捱餓的對身體的損傷,可以起到鍛鍊器官的作用(類似於我們的極限運動)。

這項研究在很多人群實驗當中進行過,實驗發現對一些健康的人而言,通過一週某幾天捱餓或者是一個階段某幾天捱餓的方式,部分孩子的方式對健康人而言有促進意義,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鍛鍊作用。但是對於尤其是心腦血管本身就有問題的人而言,捱餓的行為對身體造成很大的負擔,起不到鍛鍊的效果,反而加重了病情。

所以想要通過捱餓來改善身體,在專業人士的手裡就有一定的操作性,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尤其是本身身體就有問題的人。


營養海賊團船長~肖雲濤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營養學會會員

衡膳營養講師、營養大使

擅長上班族營養、癌症營養

想了解靠譜營養,歡迎關注我們,上賊船


營養海賊團


沒有科學依據!

世界上沒有一種神丹妙藥可以治百病,也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對任何人都好,當然也不會有任何一種方法可以包治百病,不要再被騙了。

話說“餓”真的對部分疾病是有好處的,當然這裡的“餓”主要是指控制總能量攝入,主要針對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肥胖、痛風、血脂異常、胃食管反流等,大部分是代謝性疾病。

而對於腹瀉、肝硬化、慢性肝炎等患者來說,是需要增加體重的。所以不可盲目的減重或者“餓”。

目前市面比較流行餓的方式有5+2輕斷食和辟穀,其實最簡單、最容易實現、也最容易堅持是調整我們平時的飲食攝入。

具體方法:

  1. 將三餐變為午餐,總攝入量不變。這樣可以降低胃的消化壓力,同時讓胃慢慢適應少攝入食物的感覺,同時也不會太餓而不能堅持。建議加餐以水果和高蛋白飲食為主,例如雞蛋、牛奶、酸奶等。
  2. 吃飯之前的半小時,喝500ml或者滿滿一大杯水,減少飯量,促進脂肪代謝;
  1. 高蛋白低脂肪飲食,如果腎臟沒有問題的,三餐可以考慮多吃蛋白質食物,少吃含脂肪、碳水化合物高,推薦蛋清、蝦、或者蛋白粉。

控制總能量這種方法,比較適合短期進行,如果要長期堅持,需要在專業營養師或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營養不良。

國家公共二級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營養百事通


所謂的“餓治百病”並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但這個說法是有來源的。因為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不少人養成了大吃大喝的飲食習慣,而長期飽食過度,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都來了!還有些脾胃虛寒的人,一旦吃多就會產生不適,適當餓肚子反而有好處。

飲食無節制會造成很多慢性病,這個是有科學證據的,但要說“餓治百病”確實言過其實了。尤其是那些在各大媒體平臺宣稱“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人,有誤人子弟的嫌疑。中醫講的過午不食,放在古代確實有道理,但放在今時就不同了。

現代人生活節奏繁忙,夜生活豐富,不吃晚飯身體導致能量供應不足,根本扛不住。所謂的“餓著餓著就不餓了”的說法,其實對身體有一定危害。不吃晚飯人容易便秘,還更容易出現腸胃問題,因為不吃晚飯而導致胃潰瘍的例子並不罕見。

對於哪些習慣吃飽、身材偏胖的人,適當餓肚子確實有益,能減低慢病的發生風險。但若身材正常的人,就別沒事瞎折騰自己了。

同意請點贊哦~更多健康問題,歡迎向糖人健康網提問!


糖人健康網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網絡上流傳的“餓治百病”的說法,讓很多人對一日三餐的飲食習慣產生了歧義,為了養生,不少人硬是忍著飢餓不吃晚飯。但是不吃晚飯真的能夠養生治百病嗎?我們應留有存疑。

提到“餓治百病”,不如說這是飢餓療法。

飢餓療法最典型的莫過於《紅樓夢》中第五十三回:寶玉的貼身丫鬟晴雯患有風寒感冒後幾近痊癒,後來因補雀裘勞累,病勢漸重。但書中記載:“就餓了兩三天,又謹慎服藥調養,如今雖勞碌了些,又加倍培養了幾日,便漸漸的好了。”但是得了感冒,“餓”兩三天就能好嗎?

小病不吃藥是古人養生的方法,但是所謂飢餓療法,並不是滴米不進,而是適當地喝些米粥。患有普通感冒時,可採取適當的飢餓療法,多喝些白米粥,夏季可在粥中放入綠豆、薏苡仁,冬季多點糯米,中老年人可以放些紅棗、山藥等。對於胃腸型感冒,表現為厭惡油膩、腹瀉,可用白蘿蔔加鹽煮湯喝,有助於消化。



但是目前認為,故意餓兩三天就能把感冒治好的說法並沒有理論依據,這種“自愈”情況往往發生在免疫功能較強的人身上,對於免疫力較弱的人並不適用。不管是感冒,還是其他疾病,並不是依靠“餓”才會好的,需要積極治療,同時保持一個好的胃口,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儘快恢復健康。

談到飢餓療法,就不得不談談“辟穀養生”

辟穀養生其實並不是指單純的不吃飯,或者簡簡單單的餓肚子,而是一種和氣功相關的專業做法,需要經過專人指導並加以練習,普通大眾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不少減肥人士提倡過午不食,或者是辟穀斷食,以達到養生或瘦身的目的。

但是這種做法其實並不太鼓勵。故意飢餓有害健康,雖然流行減肥或瘦身週末斷食的說法,但是並沒有醫學根據。禁食通常用於暴飲暴食後的患者,通過短暫的禁食以達到脾胃功能修復的目的。但是,很多過度節食的女士會出現貧血、月經不調、骨質疏鬆、胃下垂、記憶力減退的危害,因此減肥人士不提倡斷食,而是要提倡科學飲食搭配適當運動,循序漸進地減肥。


健康養成記


餓能不能治百病?當今學術爭纏不下。但當今的三高就是營養過剩吃出來的不容置疑。

在改革開放前八十年代前,我國國民幾乎沒有多少三高症,有的也就是老年人,與現在小學的孩子有高血壓有明顯反差。哪飢餓能能冶百病嗎?本人63年生的人有資格說。因為本人就是吃二餐的餓治者。因工作原因,本人養成一日二餐習慣已五年。本人好菸酒,四十歲前酒一天二至三餐,後控制晚上喝一頓。煙一天一至二包,愛喝綠茶。

本人的習慣早餐吃好吃飽,中午不吃,晚飯五時前後吃七分飽,喝白酒二至三兩,葷素結合,一般不吃過剩的疏菜,紅燒魚肉控制二天內的生活習慣。

本人身高1.79,目前體重74公斤。顯年輕都說我不過50歲。體質佳,近5年連個感冒都沒有,血糖血壓微高。本人的經驗感受,在顯胖中控制飲食是可以治病的。如果工作強度高,中午可補點,以不餓得慌為標準控制體重可調理。晚飯控制在六點前完成,在十點半前休息。

有人說,過午不食,我認為是誤區。晚上不吃對睡眠有一定的影響。因為良好的睡眠需要一個舒服的胃,胃餓待慌得不到好的睡眠質量更容易疲憊,對生活工作反而有影響。把餓放中午上反而更合理,我們喝水喝茶也能緩解是合理的,對胃也有一定的保護。

餓不能治百病?本人不敢狂言。,但對肥胖三高者適度的餓是有很大的驚喜的。喝茶,保持半飢餓感對當前三高的防治確實有一定的效果


歲月雕刻127389568


餓治百病是一個口口相傳的說法,這個說法有一定的正確性,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比如早餐和午餐是很重要的,是不能不進食。另外比如說肝氣鬱滯、脾胃氣滯等實證的人,可以在晚上空腹,有利於氣血的流通,但若是脾胃氣血較為虛弱,體型偏瘦,此時需要補養,則不建議自行使用飢餓的方法。身體有任何的不適,如果需要中醫調理,都建議找中醫詳細辨證治療,不要自行治療。

餓治百病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平時飲食應該遵循少食多餐,飲食規矩的原則,適當的飢餓有助於體內的氣血循環,所以應該從自身角度出發。根據身體情況調節飲食。


中醫蘇葉


這裡的餓字要看你去如何理解。而餓與飽是一個相對概念,不足與全足。餓治百病也不完全沒有道理,人體一但產生了病變谷的各臟腑必然處在一個低運行狀態。消化吸收減弱,這時大吃大喝非但無益而反傷之又傷。這時腸胃減壓非常有利自身修復。這也正是很多病不吃不喝卻能超常生存機理所在。而餓並非完全不進食的意識,只是少吃多食以流質與半流質而巳。這其中科不科學還不好定論。至於過午不餐而言要一分為二去看待。按人體生理功能與自然當然可行,人所共知人體機能活動中午處於高峰最強,而下午處於一種梯降狀態至夜晚最低,這時大魚大肉胡吃海喝,是利是憋自己權衡。反之對體力勞動者來說就是利大於憋。一天的消耗作適當補充非常必要。而現代人的三高肥胖大多與海進晚餐至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