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二孩方案出台,为国生娃!而1.8亿独生子女危机正步步紧逼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及我们的二孩政策落地有些迟了,也探讨了下为什么放开二孩后人口出生率依然没什么起色的原因。随后在留言中大家讨论形成一个共识,继续这么低出生率,国家也许会采取补贴或者奖励的形式来拉动大家的二孩意愿。仅仅几个月,这些半认真半是调侃的言论居然就成了真,最新的包含鼓励二孩方案出台,正式宣告我们进入了为国生娃的新时代。如实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基本是全世界倒数第一,每年的数据也只是在倒数前三之内变化,所以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面对这样低的出生率会产生巨多的问题。

《方案》总共涉及了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医疗救助、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这四个方面,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引起了普遍关注。政策主要包括,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计划生育“少生快富”补助三个计划生育扶助保障项目,并且明确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除上述3个项目之外的原计划生育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统筹安排。《方案》还明确,官方将会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国家基础标准,更会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提升标准。在方案划分的五档补助标准中,第一档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等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分担80%;第二档包括河北、山西、吉林等10个省,中央分担60%;第三档包括辽宁、福建、山东3个省,中央分担50%;第四档包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4个省(直辖市)和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5个单列市,中央分担30%;第五档包括北京、上海2个直辖市,中央分担10%

以上方案具体收益人群不言而喻,敢说这只是一系列鼓励措施的开始,只要出生率继续没有起色,后续将会有更大幅度的政策出台。今天我们为了国家生孩子,但是那些过去为了国家只生一个的家庭又怎么办,他们在面对步步紧逼的危机该如何自处?

前不久,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击中了无数人的心。照片里的中年男子守护在父母床边,背影中透出沉重的压力,它可能就是现在的我们,或者不久之后的我们。有人感叹:不敢病、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我。还有人说:能住在一起就不错了,就怕没床位分别住两个医院。最早从7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国家就开始号召计划生育,虽然没有任何强制,但也有部分响应号召的人们,人数还比较少。计划生育正式从1980开始到2016,在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下,中国诞生了1.76亿独生子女,这些幼时饱受宠爱的独生子女们,终将被巨大的养老压力所吞没。

春节期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引发无数人的共鸣。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车,事业有成,在别人看来,他已经算是不差钱的中产阶级了。但是岳父的一场流感,却几乎掏空了他整个家底。他跟老婆都是独生子女,岳父一生病,这个小家庭就必须扛起所有的责任。在岳父患病的29天内,女婿动用了所有的社会关系,甚至卖了老家的房子来承担一天2万的ICU治疗费用,但仍然没有换来岳父的好转。按照这家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全家倾力而出,也至多能维持50天,中产阶级况且如此,更别说普通人了。毕竟,在动辄几十万的医疗费用面前,大多数人都是束手无策!独生子女的中年,最怕听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准备摧毁一个家庭多年的努力与积累。

曾经的中国家庭讲究“四世同堂”“子孙绕膝”,如今独生子女成为了支撑大家庭的中坚力量。有一位深圳朋友,是独生子,请了1名保姆在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加上老太太的其他生活开销,一个月要花差不多2万元。连保姆都说“这老太太命真好,有这么孝顺的儿子”。这样的孝顺,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奢侈品。在一些小城市里,医院护工的价格是100元一天。一二线城市里,价格涨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于每月6000到9000元的开支。很多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子女们的月薪,也就刚好给护工发工资。如果是请住家护工(保姆)来照顾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都需要照料,价格就更加昂贵。为了让父母能安享晚年,没有兄弟姊妹、没有退路的独生子女们必须背负起两倍、三倍的经济压力。

有些家庭出于种种原因,会选择把老人送去养老院。北京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营养老机构,每人每月的费用在5000至6000元,这远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数额。入住高端养老机构要花多少钱?知乎某网友的结论是,522万到1162万,这价格非常惊人。有钱的可以去住民营养老院,只要子女有钱,一切好说。但如果子女没钱呢?只能选择了逃避!南京一位65岁的老母亲脑梗,住进了医院,每个月的住院费要1万多。眼见又产生了1万多元的欠费,于是儿子出现了几次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背后,是独生子女不堪重负的现实!

与私营养老院相比,公办养老机构更具“性价比”。不过,住进公立养老院,是一件有钱也未必能办到的事。深圳一个网友为父亲考察养老院的时候惊呆了。一家价格相对便宜、条件好的公立养老机构,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队,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从当时开始排队,他父亲得等20年才能住进去。北京一家公办养老院,价廉物美,单间只要2250元一个月,双人间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却要排队等100年。才两周时间,报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满了。“孝顺”是种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对子女们经济实力的考验。独生子家庭的“高危性”就在于它的结构是不稳定的,“倒三角”的构造,意味着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独生子女身上。对于独生子女的父母来说,只有一个孩子的他们,“空巢”的可能性很高。一方面是出现病痛时,一个孩子所能提供的资金支持和照料都比较有限。另一方面是,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数父母并不与子女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心灵上的孤独不可避免。而老人们对情感和陪伴的需求,对有些独生子女们来说,已成为一种难以回避的负担。

人生最后悔的事情便是,父母爱我一世,子女却未能报答一分。当父母只有你一个孩子时,他们总是更害怕给你添麻烦,不愿轻易向你求助;但是除了你之外,他们也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钱”永远是大多数子女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越是有钱,越能提供给父母高质量的医疗、陪护条件,同时也越有时间陪伴老人。不想放弃现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父母晚年不幸,那就让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给自己,也给父母信心。可在这1.76亿独生子女里面,能做到老有所养,能让父母体面的老去又有多少呢?

说完这样沉重的话题,未尝没有一些想法,应该也有为这些独生子女家庭考虑下了。他们为国只生一个,不应该只有一本独生子女光荣证终老!是时候为这些压力巨大的家庭减轻负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