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大家都知道母乳是所有“奶”中最適合寶寶的,如果實在做不到母乳餵養,那麼可以退而求其次選擇配方奶。配方奶是在模擬母乳成分的基礎上配製的,國家對配方乳的成分以及含量等有著明確的要求。

然而,商家宣稱,奶粉寶寶容易上火、便秘云云,於是需要吃一款奶粉伴侶,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從電商一搜,瞬間好多奶粉伴侶蹦出來,還有的媽媽留言說給新生寶寶喝奶粉伴侶。

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有沒有覺得商家想象力很豐富?

那麼現在市面上商家大力宣揚的“奶粉伴侶”是啥?真的是奶粉寶寶健康的好伴侶?

非也。

奶粉伴侶並非專業術語,而是商家營造的噓頭,與兒童食品一名可有一拼。商家一般不在產品上直接標註,但是在文案宣傳中卻大方標榜。

縱觀市面上的“奶粉伴侶”品種很多,不同產品主打的宣傳點和配料以及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例如“預防上火”“緩解消化不良”“促進腸道健康”等等。

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到底是啥東西,是否有這麼多“功效”?從奶粉伴侶的成分說起。其成分大概有這麼幾類:

1. 糖。

有白砂糖、葡萄糖、麥芽糊精等精製糖,在很多奶粉伴侶中,糖往往排在配料表的前面,也就是主體成分就是糖。然而額外吃太多含糖食物,對寶寶沒有益處。糖是“空能量”物質,也就是說只有能量而營養單一,寶寶吃了之後熱量增加,相應在不需要那麼多奶的基礎上就“飽了”,造成熱量夠了而營養素攝入不夠。再就是精製糖攝入太多,會干擾孩子正常的口味,容易養成挑食偏食的不良習慣,不利於將來全面均衡飲食習慣的培養。

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WHO(世界衛生組織)對糖(精製糖)的攝入量提出新的警示,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遊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會有更多健康益處。 例如一個2歲多、每天中等身體活動水平的男孩,每天精製糖最好不超過十幾克,起碼不超過二十幾克。

2. 益生菌。

益生菌指的是“攝入足夠量後,對宿主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其實,美國兒科學會等權威機構早就做過客觀的評價,正常的寶寶不建議補充益生菌,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要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益生菌才好(儘管很多商家喜歡這麼做)。相反,長期吃益生菌製劑還有一些潛在健康風險,例如造成腸道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下降,對外在的益生菌產生依賴等。只有長期使用抗生素或者腹瀉造成腸道菌群失調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適度補充足量益生菌,對這種情況最好諮詢兒科醫生建議為好。

3. 植物原料或提取物。

常添加的有山楂、蓮子、麥芽、金銀花、菊花、百合、白茯苓、橘皮等,聲稱可以“消食清火”。例如某奶粉伴侶的文案這樣寫的“選用上等的山楂、麥芽、蓮子等消食清火植物為原料,經科學配比,採用高新技術提取精華,安全無副作用。”

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這裡坑不少。首先奶粉伴侶屬於食品不是保健品或藥品,不應有治療類的功效作用和聲稱。其次,這些食材好多都是藥食同源的物質,例如百合、金銀花、蓮子、菊花等都是藥食同源,我們對其中的成分未必充分了解,大人吃了可能沒事兒,但是嬰幼兒身體發育還不完善,長期吃一些不太明確的藥性成分會增加身體負擔,甚至帶來健康風險。

再就是奶粉相對來說寶寶是容易消化吸收的。6個月後添加輔食,寶寶已經具備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家長要注意輔食添加量和頻次不要太多,輔食質地形狀符合寶寶需要,注意選材以及烹調操作安全、讓寶寶適度活動等方面,寶寶是很少出現所謂的“消化不良”等情況的。即便發現寶寶胃腸道確實有任何不對勁兒,也應及時就醫,而不是用這類不痛不癢的聲稱“消食”的產品尋求安慰。

再說說“上火”,這基本上只是一個“民間概念,不同的人所描述的症狀各不相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大家習慣性的把便便乾燥、便秘、眼屎多、嘴唇乾燥、疹子等各種症狀都稱為“上火”。其實背後的真正原因相差迥異,比如食物過敏、營養素缺乏、喝水不足都可能。

例如食物過敏在嬰兒群體中比較常見,例如有相當一部分嬰兒對牛奶蛋白過敏,而過敏的症狀之一就可能是便秘,這些也經常被認為是“上火”。

還有有一些朋友在衝配奶粉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少加水,認為這樣可以給孩子“更多營養”。殊不知這可能是導致便便乾燥甚至便秘的原因,而往往就被歸結於“奶粉上火”了。再加上額外喝水少,輔食中蔬菜水果吃得不夠等,都可以出現營養缺乏、水分不足等情況。

奶粉伴侶是寶寶健康的“好伴侶”?究竟是否適合寶寶吃?

4. DHA、牛磺酸等營養成分。

DHA、牛磺酸對於早期嬰兒的智力和視覺等發育可能有重要作用。飲食均衡的母乳汁中含有足夠的DHA、牛磺酸,如果是母乳餵養就不用擔心。

但如果是配方奶餵養的寶寶,那麼現在絕大多數配方奶中也含有符合國家相應含量要求的DHA、牛磺酸等成分。雖然DHA、牛磺酸並非國家強制要求添加的物質,但絕大多數配方奶都會添加,如果添加就得符合添加量要求,添加量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配方奶中已經添加了它們,再通過奶粉伴侶來攝入,很可能就"過"了。一些所謂宣傳"幾倍添加DHA、牛磺酸"的奶粉伴侶,更多是吸引人的商業噱頭。

另外還有一個事情不可忽視,配方奶本來就是模擬母乳成分基礎上設計的,在奶粉中額外加入奶粉伴侶反而會“破壞”配方奶中本來的營養物質含量與比例,對於嬰幼兒而言,營養素的比例、數量是否均衡會影響到寶寶對營養素的吸收利用。

最後,市面上絕大多數奶粉伴侶的執行標準只是《GB/T 29602-2013 固體飲料》的標準,也就是說根本不像嬰幼兒配方奶、嬰幼兒穀物輔助食品等要求那麼嚴格,就是一種普通的食品。

所謂功效更多是商家營造的噱頭,與其說是寶寶的好伴侶,不如說是個大坑。

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

美國兒科學會第六版

張思萊.科學育兒全典等

園園最後絮叨:文章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喜歡請關注俺,一枚專注營養、並且會跟您一起踐行用腦袋吃飯,把營養落到實處的註冊營養師。

如果受用,歡迎您轉發分享,或許能幫到更多朋友。其他商業轉載請聯繫,謝謝。

有任何聲音都歡迎您後臺暢所欲言喔,大家的留言我一般都會抽空瀏覽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