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做個手術,醫患爲什麼共立「生死狀」?

看点|做个手术,医患为什么共立“生死状”?

醫患共同闖關成功 病房裡互相鞠躬致謝

湖北利川農婦肚大如鼓,動不動手術都很危險,因患有嚴重的哮喘,輾轉多家醫院沒人敢為她手術。絕望之際,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冒險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醫患共同作戰了半個多月,終於闖關成功。

看点|做个手术,医患为什么共立“生死状”?

“謝謝你們,敢冒風險為我手術,你們是我們全家的救命恩人。”57歲的鄧女士和兒子一起向醫生深深鞠躬,表示感謝。同時,對面的醫護人員也鞠躬感謝患者和家屬一直以來的信任。這是12月3日,發生在武漢市中心疝與腹壁外科病房裡的溫暖一幕,而這一幕剛好被其他患者家屬拍了下來。

巨疝纏身每天用布袋子兜著走路

57歲的鄧女士家住湖北利川的一個農村,家裡生活貧困。丈夫早年去世後,她一個人靠幹農活將一雙兒女拉扯大。十年前,她因闌尾炎穿孔在當地做了手術。術後半年,她無意中發現手術部位有個凸起的包塊,不痛不癢的,就沒當回事。近四年來,這個包塊像吹了氣似的瘋長,猶如肚皮上掛了一個大鼓,走路都直不起腰來。她輾轉多家醫院求醫,確診為巨大切口疝,但均被告知手術風險太大。

無奈之下,她的病一拖再拖,經常走幾步就得停下來休息。她每天就用布袋子系在脖子上,兜住這個大包塊,這樣常年累月下來,她的頸子痛得不能動,連脊柱都壓彎了,幾乎幹不了活。

絕望之際看見希望

看点|做个手术,医患为什么共立“生死状”?

今年8月,恩施州幹部下鄉駐村到鄧女士家中調查情況,問她:“老鄧,你有什麼心願呀。”鄧女士說:“我這輩子唯一的心願就是有哪個醫生能把我的病治好,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為了幫助她實現心願,當地村幹部把她肚子上的大包塊用手機拍下來,四處幫她找專家。詢問了多地數十家醫院,但無人敢接。本以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在鄧女士絕望之際,最近終於傳來了好消息,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主任王勇一句

“讓她來這裡治療吧”,又讓她看到了希望。

兒女立“生死狀”讓醫生放手一搏

看点|做个手术,医患为什么共立“生死状”?

今年11月中旬,鄧女士和兒女動身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醫生看到她後都吃了一驚,“這是從醫以來見過的最大的切口疝”。CT檢查顯示,腹壁內層有個近30釐米的巨大“空洞”,胃和腸子全都從這個缺損跑了出來,擠在疝氣囊裡,僅靠一層單薄的皮膚支撐,形成了第二個“腹腔”。

不做手術,後期患者隨時會出現腸梗阻,甚至腸壞死,危及生命。若手術的話,手術的風險非常高,留在疝氣裡的腸子如果強行推回腹腔,會造成腹腔壓力突然升高,膈肌上抬,直接影響人的呼吸和循環,造成呼吸和心臟功能衰竭,會引起致命的危險。

整整兩個小時的談話,讓鄧女士的兒子和女兒瞭解了病情和手術的風險,最後他們毅然做出了決定,堅持做手術。“無論風險多大,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都要救媽媽。”

王勇主任被鄧女士兒女們的孝心感動,帶領醫生團隊多次商討手術方案,把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考慮進去,最後確定了一套科學的手術方案。術前,鄧女士的子女還遞給醫生了一張“生死狀”,並寬慰醫生放手一搏。

手術當天,王勇主任親自主刀,切除了2米多的小腸和網膜組織,隨後將剩下的腸管和胃重新還納到原有的正常腹腔,並對腹壁內的缺損進行修補。經過

8個小時的奮戰,手術終於順利完成,鄧女士被轉入重症醫學科密切觀察。

術後病人兩次病危 家屬無一句抱怨

看点|做个手术,医患为什么共立“生死状”?

“選擇手術,猶如闖關,手術後的恢復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王勇主任介紹,腹腔關閉、腹壁結構恢復正常,但承受的是比術前數倍的腹腔壓力,在高壓力情況下,對呼吸、循環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術後,疝與腹壁外科醫護人員密切關注她的病情變化。果不其然,在

術後第三天,險情接踵而來,鄧女士因呼吸衰竭,命懸一線,被下了兩次病危通知書。母親連續病危的消息傳來,鄧女士的兒女哭紅了眼眶,卻沒有對醫生說一句抱怨的話。因為放心不下,王勇主任在醫院守了兩天兩夜,直到病情有了好轉。看著為了自己的母親而熬出黑眼圈的王主任,鄧女士的兒女心裡充滿了感激和感動。為了避免肺部感染,科室的護士、醫生每隔一個小時就過來給她拍背、排痰。

在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下,鄧女士恢復得很好,即將康復出院。12月3日,為了感謝醫生的救命之恩,鄧女士和兒子給醫護人員深深鞠躬致謝。“感謝你們,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頂著這麼大的壓力給我做了手術,幫我圓了心願。”同時,醫護人員也彎下腰回禮,並說道:“謝謝你們的信任。”

王勇主任坦言,這臺手術能夠成功進行,患者層層闖關成功,這是醫患雙方相互信任和理解的結果。醫患本是站在同一戰壕上的戰友,共同去對抗病魔,只有醫患雙方進行充分交流,並且相互信任,才能讓醫生敢於冒險,敢於向一些治癒難度極大的疾病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