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雲長豈是「大意」失荊州?

陳壽曾用這樣兩句話概括關羽和張飛:“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死於部下之手的張飛,固與“不恤小人​”有關,而云長末路,則恰好說明了他對士卒百姓的所謂“善待”,還遠欠火候。呂蒙入荊州後,以快刀斬亂麻之勢,施行了一系列安撫政策,不僅對百姓秋毫無犯,還主動遺衣贈藥,儼然一派子弟兵的架勢。《三國志‧吳書‧呂蒙傳》裡竟還用“道不拾遺”,來說明荊州城內的治安狀況。嗚呼,關羽在荊州多年的勞績,彈指間即被呂蒙一筆勾銷,民心所向,已使關羽突然間無家可歸。與此同時,被關羽俘虜的曹操大將於禁,也被呂蒙救出大牢;關羽府藏財寶,呂蒙纖芥未動,靜待主上孫權前來驗收。

千古雲長豈是“大意”失荊州?

​關羽除了派人不斷向呂蒙打聽城內動靜外(呂蒙客客氣氣地有問必答,厚待來使),脾氣好得竟壓根沒想過再去把荊州搶回來。他向麥城走去了,不知怎地,這位不可一世的神武將軍變得極端意氣蕭索,他在城頭插上一面白旗,暗地解散了軍隊,只帶著十幾號人,個個衣衫破敗,向著孫權已預先設下埋伏的地點,宿命般的走去。能讓一個坐鎮一州、威震四方的成名大將被迫解散兵士,必然有其隱情。由於關羽士卒的家屬都在荊州,他們瞭解到的情況已使自己無法再有任何鬥志:家屬們在呂蒙統治下所享受待遇之好,竟大大超過平時。“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當時已病體支離的呂蒙,在走向大限前給同樣末日臨頭的關羽上的最後一課。

千古雲長豈是“大意”失荊州?

性格決定命運,極端兀傲與極端頹唐,本只在旋踵之間。關羽的失敗,原與“大意”無關,實在乃是個性使然。

​​被英雄模式困綁

​最使關羽顏面無光的是:曹操突然間已沒有了取關羽人頭的興致,當關羽因荊州失守而被迫放棄圍攻樊城、急速撤退的時候,曹操的信使快馬加鞭,用最快的速度趕到曹仁面前,嚴禁曹仁從後掩殺。也許,這是曹操的外交手段,他故意要讓孫權立此一功,以使吳蜀交惡,瓦解吳蜀聯盟。有識者認為,在徐晃當初打破關羽“露重飛難進”的重重營壘之後,曹操縱不假手呂蒙,也能擊敗關羽。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曹操對關羽確實心存厚愛,不忍心在他困敗時背後放出飛刀。

千古雲長豈是“大意”失荊州?

孫權殺了關羽之後,立即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毫不猶豫地下令:以諸侯的規格,厚葬關羽。兩人都是做給劉備看的,孫權想顯示殺關羽完全是曹操的主張,曹操的回答是“不”。

千古雲長豈是“大意”失荊州?

曹操成了最大的贏家,因為劉備把賬算到了孫權頭上。西蜀成了最大的輸家,因為急著替兄弟復仇的劉備,在接下來的吳蜀夷陵之戰中,遭到了更加慘重的失敗。結果,孫權笑到了最後。這一切,皆源自關羽的驟然殞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