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上一篇文章,“保險觀察”已經寫到,銀保監會已經正式發佈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即將正式落地。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而稅延險政策正式出臺卻已經醞釀了11年之久。

在政策紅利支持之下,能銷售稅延型養老保險的保險公司,也一定能夠同時享受到政策紅利。

已有證券公司進行過相關案例測試,測試結果顯示2019年,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可能為上市險企帶來4%-6%的新增保費

試點結束後,若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預計可能給壽險業帶來新增保費約3360億,相比2017年全國壽險保費收入提升15.66%

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將帶來可觀的保費增長

這是個驚人的百分比,要知道2017年全國保費增速也就18.16%。一個稅延險就能帶來接近整年的保費增速,可以說是相當恐怖了,各大保險公司都想進入這塊市場。

但從管理暫行辦法中,我們可以看到,銷售稅延型養老保險的保險公司准入門檻頗高,不是所有保險公司都有資格銷售相關保險產品。

那麼,在這場軍備競賽中,哪些保險公司可以脫穎而出?我們購買哪家保險公司的稅延產品可以獲利更多呢?

註冊資本金和淨資產會刷掉一批

稅延險暫行管理辦法要求保險公司註冊資本金和淨資產均要大於15億。

雖說現在已經有多家保險公司註冊資金超百億,註冊資金在幾十億數量級的也大有人在,但是仍然有部分保險公司註冊資金少於15億元。

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註冊資金未達到15億的保險公司

對於這些保險公司而言,就不具備進入稅延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資格了,比如崑崙健康、中融人壽、復星保德信等。

若想進入,唯有股東增資一途。

償付能力會刷掉一批

稅延險暫行管理辦法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有明確要求,要想進入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保險公司上一年度末和最近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

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綜合償付能力未達到150%的保險公司

根據暫行管理辦法的標準,中法人壽、新光海航、吉祥人壽、珠江人壽、百年人壽等保險公司就不滿足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不具備進入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資格。

如果這些保險公司也想進入市場,就必須想辦法儘快提高償付能力,比如採取暫停銷售新保單、暫停銷售佔用資本金過大的產品、賣出佔用最低資本過高的資產的措施,當然最快速、對保險公司負面影響最小的措施仍然是股東增資。

哪些保險公司會佔得先機?

在保險業,規模效應是很重要的因素。

延伸到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仍然逃不開規模效應的影響。

公司實力雄厚、具備金融集團優勢,尤其是上市險企,更容易在稅延養老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獲得更多的新增保費!比如平安、國壽、人保、新華、太保、太平

這六大上市險企。

而這6家保險公司中,“保險觀察”更為看好太平洋保險,因為它佔據了先機中的先機。

太平洋保險是國內最早參與稅延養老保險課題研究的保險企業之一,早在2007年上海稅延養老保險政策討論之初,太平洋保險就已經全程參與其中了。今年4月5日,太保也成為國內首家全面通過監管機構現場驗收的保險企業。

4月底,太平洋保險發佈了稅延養老保險綜合解決方案,搭建好了APP投保系統,櫃檯和電話諮詢通道也已打通,已經能夠提供全區域網點覆蓋服務,可以說是整裝待發。

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保險公司APP投保頁面

因此,“保險觀察”會更為看好太保在稅延養老保險市場中的表現。

當然,其他上市險企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一旦稅延養老保險正式開售,相信也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

說了這麼多,知道“保險觀察”想說啥嗎?嗯,沒錯,稅延型商業保險的節稅效果因人而異,但是他們幾家的股票倒是可以考慮入手哦!

那麼,作為消費者,我們選擇哪家保險公司的稅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更好呢?

由於暫行管理辦法剛出,各大保險公司的具體產品尚未落地。但結合暫行管理辦法來看,初始費資產管理費產品轉換費收取比例越低,對消費者而言節稅效果更明顯!

我是保險觀察,一個客觀、專業、有溫度、有態度的保險自媒體。請關注我,讓我把專業帶給你!如果有任何保險問題,歡迎諮詢!

十一年磨一劍,哪些保險公司能殺出重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