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與黃河握手之地,康熙女兒和碩公主在這裡留下了感人故事


山西忻州偏關萬家寨鎮老牛灣村。 黃河之水從青藏高原宣洩而來,巍巍呂梁山阻了其東去之路,而急轉南下。東岸處,深溝裡流淌著楊家川河,它與黃河交匯,在南岸形成了一片三角洲,這就是老牛灣。黃河在此百轉千回,幾番激盪。

老牛灣夕照。過去,百姓在河道上拉縴,拉縴的活計很辛苦,逆水行舟,縴夫們行走在懸崖峭壁上不足一尺的小道上。從老牛灣到包頭,至少需要15天時間,吃住就都在船上。有一句話形容他們:吃的人飯,拉的狗屎。出的牛力,走的鬼路。

這裡是山西最西北,黃河西岸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東岸則是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縣,東南角便是偏關老牛灣。故有雞鳴三市之說。

黃河岸邊崖壁上的大裂隙。

緊挨崖邊有一座高大的城樓,當地作望河樓。巍峨聳立,雄居山頭。上面的樓沒有了,下半部保存完好。離地十幾米處有一小門,門額上有一塊匾,陰刻楷書“老牛灣墩”。城樓南不遠處有一通石碑,字跡已經看不清晰。村民說這是明朝時的碑,記述的是從偏關丫角山到河曲河會村修建長城時的情況。

位於“老牛灣墩”不遠處,有一通石碑,上面字跡模糊,略能看到從右至左寫著:“坤道其棠”“四公主千歲千千歲德政碑”“老牛灣關屬耕種草地人等公舉”。

這裡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據說,當年康熙將自己的四公主嫁給葛爾丹時,陪嫁便是偏關、河曲等地的百萬畝土地。公主曾在老牛灣等地駐紮管理,並無償地讓老百姓耕種其封地。雍正年間,老牛灣兩岸百姓為了感恩四公主為促進民族友好、共謀福祉所做的政績,而立了此碑。“坤道其棠”是指女性的美德和模範成就。


進入老牛灣古堡。

老牛灣堡前立的牌子,此牌立於明崇禎九年。

老牛灣堡有兩層大門,這是外門。古堡歷經了無數風雨,充滿了滄桑。

由於整個老牛灣就建在石頭崖上,堡裡的房子多為就地取材,用石片壘砌而成。

老牛灣堡裡有很多廟宇,有關帝廟、河神廟、馬王廟、真武廟、龍王廟、奶奶廟等等。這是河神廟的一處戲臺。

老牛灣堡裡的建築。

老牛灣古堡遠景。

乾坤灣。 從老牛灣向南,不遠處便是包子塔灣。登臨高處,包子塔灣的美景盡收眼底,黃土高原上,錯綜複雜的溝壑相聯,從兩岸向黃河順延,真的彷彿萬馬奔騰。黃河在這裡轉了兩個圓潤連貫的彎,俯視好似道家的八卦圖形,人們便將其起名為乾坤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