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大部分家長是不是都有這樣的苦惱:

自己的孩子上課時好動,注意力不集中;

做作業時拖拉磨蹭,沒有耐心;

考試時馬虎大意,隨便應付了事……

即使在家中,坐在孩子旁邊,時不時提醒,他依然會走神放空自己。漸漸地,學習成為了他最厭惡的事情,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而你是不是還在一味責怪孩子笨,不努力?

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01

其實,這一切真得不能怪孩子。

國外一項研究報告曾表明:98%的孩子智商實際上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孩子生而是天才,也只有1%的孩子會出現弱智。

那為何在這100個孩子之間,成績會出現了這麼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孩子專注力的強弱。

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

孩子正坐在地上認真玩著自己的玩具。家長走過,看到孩子坐在地上,隨口就會來一句:“寶貝,地上涼,快起來坐這個小椅子上。”

過了一會,看到孩子還在玩著,便會對孩子說:“玩了這麼久,寶貝累不累呀,來,喝點水。”

如果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回應,家長往往會直接走過去,把食物餵給他。

即使孩子無心食物,還是想繼續玩自己的玩具時。家長依然不想放棄,繼續勸說孩子。

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02

整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出於關心。但這個關心,更多的是家長的一廂情願的表達,孩子似乎並不買賬。

其實,孩子是擁有自己的感知的,他們知道地上涼不涼,不舒服的話他不會繼續坐;累不累他也是知道的,玩累了自然想休息。

但因為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注,不但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抗拒,而且還在無形中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

而專注力,在孩子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專注力不足是導致學習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03

那怎麼才能不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呢?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家長不要經常打斷孩子。

在這一點上,德國的父母就做得非常好,他們的孩子也具有很強的專注力。

他們不會經常介入孩子的事情,而是從小會讓孩子自己吃飯、穿衣服、打掃房間甚至讓孩子自己單獨做手工或剪紙,而不會跟在孩子後面,給孩子餵飯、包辦一切家務。

所以有時候,大人要做的,只需靜靜看著就好了。特別是在沒有安全隱患的前提下,讓他自己想辦法動手去解決。

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另一點很重要的便是德國父母堅持不懈地讓孩子學會了安靜,尤其是在公共場所能夠安靜下來。

孩子在遊樂場玩,剛會走路的小朋友就懂得排隊且不打擾別人。

別人在盪鞦韆,如果你也想玩,安靜地等在邊上,不準催別人也不準喊叫,更不許推搡或者哭喊讓家長幫忙

雖然都是小細節,但所傳達出的意識卻很重要:那就是不打擾別人,也不被別人打擾。

孩子的專注力,是怎樣丟失的?

所以,別再讓過度的關懷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給他們留一點獨自觀察和探索的時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