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還記得小布給2016年寫的IT行業年終終結嗎?——無聊、對付、無所作為是全行業最為確切的形容詞,但如果你以為你IT行業從此離開高速發展而走向平庸,那可就錯了!

2017年讓你目不暇接,彷彿之前落後於摩爾定律的全部都補了回來!

相機行業

2017是尼康成立100週年,尼康確實能沉得住氣,在網友的千呼萬喚中,憋了近半年才發佈個D850......不過旗艦就是旗艦,直接在DxOMark排行榜中拿下了個100分!索尼α7Rii的時代就這麼結束了,不過這也算意料之中,在這個發展快速的行業中,頂級市場的爭奪往往是後來者居上。

下半年尼康又更新了半畫幅高端系列,型號跳到了D7500,保持著7000系既有的品質,又擁有了當下流行的配置(比如翻轉觸摸屏、Wifi和藍牙、4K視頻拍攝能力、8張/s連拍、ISO原生51200最高可擴展至1640000等),畢竟距離上一代D7200發佈已經兩年了,配置的更新使尼康在這個級別重新站穩腳跟。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但尼康不是我今天要說的主角——Sony才是,榜單被刷了當然不能忍,Sony今年接連發布運動、高速取向的旗艦α9!直接把佳能尼康中端XXs踩在腳下。緊接著在下半年居然出乎所有媒體人預料的更新了主流旗艦——拿出了α7R iii!α9有著明確的取向,α7才是sony綜合能力最強的機型!三代機型品質升級,價格卻沒變(依然是上市時$3200)更為強勁的綜合性能,售價卻低於α9($4500國內¥31999)!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相機行業一年拿出兩部新品的情況本已少有,更何況連續更新兩部旗艦!

這對sony的市場佔有率,甚至說微單取代單反的步伐都將有著積極作用。即便到今天,上一代α7Rii依然在DxOMark榜單中位列第四!上上代α7R位列第9!而他們現在的價格已經落到16699和12580以下(官方價,市場價會低於此)。

對了,關於這部相機真實的名字叫做α(阿爾法,英文是alpha)7R III(羅馬數字3,意思是第三代),但打印困難跨區域還有可能形成亂碼,很多媒體人稱它為alpha(甚至直接用A代替)7Riii(用i代替了),索尼官方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在平面媒體上稱之為ilce-7R m3。

但最為瘋狂的品牌居然是“擠牙膏”功夫比Intel還厲害的佳能——今年佳能一口氣更新了:高端6D Mark II,終端77D(去年發的80D),低端800D,和入門型號200D的全部單反系列!還有!注意還有中端微單M6和入門微單M100!可以說是曾經有的系列、沒有的系列全部更新一通,彷彿憋了十年就為了在尼康100週年上給尼康一個嘴巴~╮(╯_╰)╭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智能家居入口

小布2017.9.22發了一篇描述智能家居入口的文章,沒想到美國時間9月27上午,亞馬遜帶來了巨幅更新,發佈了Echo2代、Echo Plus、帶屏幕的Echo Spot、和Echo Button、Echo Connect配件、Fire TV等。總之就是徹底的更新換代,把我的文章淪為古董╮(╯_╰)╭畢竟是三年以來的最重大更新,二代Echo一上市就被包括《時代》在內的多家媒體評為2017年十大電子產品!

第二代Echo從名字上可以猜測出是在一代的更新,縮小了體積,增加低音單元提高音質,配備多房間音頻系統進一步增強遠距離拾音能力等小更新。但Amazon從來都是實在人,性能更新售價卻大幅降低——$99.99(約¥700)。

Echo Plus雖然是個新名詞,但我們從他的外觀上就可以看出來,其實他才是第一代Echo的正統繼承人,(85mm半徑235mm高954g),但它大幅提高了“智能”二字的定義,可以自動搜索周圍智能設備進行控制,簡化配置過程,可控制100多個智能設備,價格也和一代Echo一樣$149.99,剛上市時活動還贈送飛利浦的智能燈泡。

Echo Spot帶有2.5寸圓形屏幕,$129.99,是一款“整容後的”Echo Show,不過現在Echo Show依然在Amazon Alexa的產品線中。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Alexa系統也進行了更新,不再依賴於IFTTT,類似於小米的“米家”,可以進行官方支持的直接聯動,比如只需一句“Alexa,早上好”,就開始煮咖啡、點燈、拉窗簾、讀報或者Email信息等,一氣呵成~

這更像是給老用戶的福利,只需更新,以前的設備也會支持呦~

此次推出的比較另類的應該算是Echo Button這個配件,Alexa“軍團”可謂是浩大(已經超過1000種設備搭載了Alexa語音助手,大到汽車(比如寶馬)、車庫門、小到燈泡、插座都有配套產品),國內諸多廠商正在瘋狂效仿,國內廠商唯一領先的優勢恐怕就是這個Button了,這下優勢又沒有了: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echo button和小米、lifeSmart、Broadlink類似就是個按鈕實現自定義功能,它可以通過藍牙連接,還可以與一些Alexa遊戲進行配套。一套(兩個)$19.9。另一個配件Echo Connect可以把Echo和普通固話連接起來,不再受網絡電話的制約,$34.99(目前Echo用戶可以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區免費撥打電話)。

電腦行業無論如何也得先提AMD

我從心底感謝AMD這個公司、甚至認為全人類都應該感謝他,曾經的多家CPU公司都被Intel擠兌黃鋪了,唯獨剩下這家與Intel共享專利池的公司,他肩負著“促進行業進步、規範行業價格”兩大使命!

12年前AMD憑藉Athlon64在功耗比上拿下Intel之後,促使了Intel絕地反擊拿出了Core,人類CPU取得了跳躍式的進步,再看看AMD沒有作為的這些日子,12年區區7代Core,說好的每年一代不見了,說好的Tick-Tock策略(一年製程一年工藝)也不見了,每代CPU價格上漲性能提升卻不足10%,7代性能對比1代都不構成翻倍。難怪網友稱Intel為“擠牙膏”策略。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終於,AMD十年磨一劍,Ryzen上市了,上半年發佈的Ryzen 5/7雖然不能說在性能上佔領了高地,但同性能CPU將價格拉低到一半絕不是侃侃而談,經過一年的佈局,如今下有Ryzen3,上有針對超級桌面或工作站的ThreadRipper、針對服務器的EPYC(霄龍),完善的產品佈局向世人宣佈著,那個緊隨了Intel48年揮之不去的“小跟班”又回來了,還是那個“不求超過你、但要讓你的地位岌岌可危“的態度。

在AMD如此緊逼之下,Intel似乎一年趕出了四年進度

Intel新CPU的發佈可謂是越來越不按套路,推遲似乎成了常態,但今年不同了,一口氣發佈了兩代CPU,中間僅僅相隔8個月。即便如此,Intel向世人承諾的10nm CanonLake依然遙遙無期,但是8代CPU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驚喜:

8.23首發的8代CPU只有兩款給筆記本用的U系列,曾經U系列是能耗比機型,一般用在聯想的Air13Pro、Dell的XPS、小米筆記本這種輕薄機型上,15W的功耗發熱量低、不影響續航、對於性能也就不能要求太多了,2核4線程大致相當於回到前幾年的臺式機水平(不過會加入一些新功能,比如對4K的硬解碼能力,如今手機都輕鬆播放的小4K視頻電腦呼嘯著看完豈不是很沒面子)。但8代不同了!

首發的i5-8250U、i7-8550U保持15W不變的情況下,參數全面翻倍——4核8線程(7代是2/4)!6M(i5)/8M(i7)緩存(7代是3/4M)!但首發售價居然降低($297/$409,7代是$304/$415)!如此強勁的參數自然帶來強勁的性能,基本與上一代的i7-7700HQ持平,他也是4核/8線程,但是是45W標準功率CPU,僅用在遊戲本上,甩開了上代中與其對位的i7-7500U高達40%的差距,按照近些年每代不足10%的進步幅度而言,8代相當於提升了五代或者說提前給了消費者6年以後的CPU!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除了“低功耗”的U系列,Intel一直還有形如CoreM 6Y30這樣的“超低功耗”Y系列,多用於低價超薄本、二合一本、或者根本就是個平板中,性能大致相當於前兩年“上網本”的存在,小布對他的態度就是絕對不選(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提Y系列的原因),不過此次U系列直接更新出了HQ性能,Y系列極有可能擁有今天U系列的能力!平板的能力將得到爆發式增長,Y系列也完全可以用在手機上,蘋果一家獨大的局面將會被改變,驍龍都將變得不入流起來!

華為到底想幹嘛?

華為這個長期混跡於低端手機業、高端通信業的公司突然發力手機,我以為他是眼紅了小米、甚至很多昨天還不知姓甚名誰的傢伙也能做手機的現狀,也來分一杯羹;但它不但耐心追逐前人的步伐、踏實肯幹一步一個腳印,還出了自己的CPU!

我以為他出CPU就是為了不用再看高通、聯發科眼色,把低端機本已低微的利潤握在自己手中;沒想到他步步為營形成了900和600高低兩條完整的產品線!

我以為930追上了聯發科的性能,華為就應該見好就收,畢竟擁有了三星一樣邊賣手機也可以一邊賣賣CPU的能力,豈不是很悠哉;沒想到華為絕不滿足於A53,不到10個月就拿出了新旗艦950,搭載了最新的A72核心,躋身世界強芯之列,更是不知道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多少倍!

我以為華為終於達到了目的,證明了自己,終於可以歇歇腳喘口氣,把握一下如今取得的市場地位了;誰想華為市場、科研一起抓,絕無懈怠之意,960一出就拿下了世界A73核心的首發,成為了綜合實力最強的幾塊手機CPU之一!

相比華為我真為自己的惰性臉紅,接下來的故事相比大家都知道了: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誕生初年的爆發式增長後,如今逐漸趨於平緩,但華為的腳步沒有停歇,按照自己的表格,守時的發佈了嶄新970旗艦,回顧960為何叫做“最強之一”,主要有著兩方面的弱勢——16nm的製程和孱弱的GPU能力。

所以970的目的性很明確,10nm工藝趕上了三星和驍龍835的進度(4個[email protected],4個[email protected],擁有著55億個晶體管),採用了最新的Mali-G72 MP12(12核)顯示核心(960是G71 MP8),極其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弱項。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同時保持著自己的強項4.5G LTE的能力,支持LTE Cat18,擁有1.2Gbps的峰值下載速率,並且搭載了TEE、inSE安全引擎。華為還給自己的CPU加入了當下比較流行的融合計算的能力,集成了NPU(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專用硬件處理單元,搭配華為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在處理同樣的AI任務時,新的異構計算架構相比4個A73核心要高出大約50倍能效和25倍性能優勢。例如在圖像識別速度上,可達到約2000張/分鐘,遠高於業界同期水平。

迴歸之年——錯過了一年不要錯過這五分鐘,IT產業年終總結

如果說曾經的華為只是小打小鬧的話,如今的華為真的成為了世界的焦點,舉世矚目。如果以當下手機行業的逐漸減慢的發展速度估計,此款CPU定可滿足未來五年的性能需求,並長達7個月立於性能榜頂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