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前幾天,提到一個人要怎麼打敗焦慮的幾個層次,但是沒有寫一些具體的路徑,這並不符合我的風格。因為不管臺上的大咖多麼厲害,臺下的小白只會說“哇哇哇,好厲害”,但是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無濟於事的。你的內心會覺得“原來高手都是這樣的,可是臣妾做不到。”,無非還是徒增焦慮而已。

  • 怎麼能讓降低內心的焦慮呢?

有三種方法。

1)降低期望

這種方法,是佛家常用的手法。

比如說,佛家提出的“四大皆空”的理論。當一個人都發現那些所謂的牛人什麼都做到了,他做到的我沒做到,所以心理會不安。

這是,佛給告訴你,本來無一物,任何人,不管他是王子、總統,還是屌絲、乞丐,全都是“赤條條的來,赤條條的走”。本來只是釋迦摩尼王子什麼都擁有了,生活實在太無聊了,最後用這套法門讓自己能心安。結果社會的焦慮實在太多了,老百姓發現他的這套理論能幫自己緩解壓力,於是信眾也越來越多。結果被大眾所認同,被傳頌至今天。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朝拜,平靜地面對一路的生、死。

2)改變人對失去的看法

這種方法,是基督教的手法。

如:《聖經》哥林多後書提到

9:6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

使徒保羅列出一些基督徒捐獻的好處和報酬。他提出農夫的收穫跟收成並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是一分耕耘,幾分收穫。因此他歸因為:人收取的並不是相等於他付出的,而是比他獻出的多了很多倍。當然,目的是為了讓信徒捐獻,他是讓大家感覺到獻出金錢表面上是失去了物質,但是實際上是收穫了神靈的祝福,從而獲得內心的安詳。

所以基督教對於為了扭轉我們對於焦慮的感受,就提出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最好的安排

3)去體驗這個世界。

很多人之所以焦慮,是因為很多東西都沒有體驗過。

考不上清華,所以崇拜清華男;

事業不夠成功,所以崇拜開豪車的土豪;

自己知識不夠,所以崇拜專業人士。

但是考不上清華,難道你就不可以找到清華的學霸交個朋友,跟他一起吃一起玩,看看他都過什麼生活?俗話說,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跑。考不上清華,看看清華男有多屌絲總可以吧。同樣的辦法,如果我們未必能接觸到土豪,接觸他身邊的人總可以把。最瞭解土豪的往往是司機和保安,跟司機和保安聊天,聽聽他們吐槽,估計也可以瞭解個大概。至於說不夠專業,就多學習,多看看書就行。雖然我不會做會計,但是知道會計是做什麼的,內心的不安就少了幾分。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行走世界

至於你學了,也努力奮鬥過,還是達不到那種水平,只能參照第一種或者第二種方法,幫你在精神上緩解焦慮。不要覺得這種方法很low,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都有讚美上帝的時候。

沒錯,他們都信了上帝,不過要看清楚情況。

這些物理大神對神的稱讚之辭,都是在晚年提出來的。對於他們來說,年輕的時候思維敏捷,創意如泉湧,但是到了晚年,曾經的巔峰狀態已經無法恢復,內心焦慮不安,他們這類巨人,也沒人能說服他們,最終他們只能找一個自己也沒辦法說明白的所在,來撫慰自己的內心。那就是神。

人,誰沒有老的一天呢?

所以趁著你還年輕,真正能戰勝焦慮的,是你對世界的探索和對世界的理解。

  • 對世界的理解,不就是學習嗎?

好像有點道理。不過很多人不也博覽群書,學了不少課程,但是內心卻沒留下什麼嗎?

就算是同樣的義務教育,不是有人學有所成,也有人的思想像一團漿糊嗎?

哪怕有的人拿到碩士學歷卻還是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每天還是焦慮不堪嗎?

這又是為什麼呢?

這當然是因為他不會分析。

其實分析是最有價值的工作。現在所有的流量平臺都在渴求有趣的內容,而內容的真相,來自於分析。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對過去的分析,讓你心裡有底

怎樣才能分析呢?

我們可以從網上流傳的一道美國高中的世界史考題來看看。這道題是這樣的:

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

1. 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麼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

2. 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大量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

3. 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意大利弗羅倫斯的文藝復興。

4. 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

5. 如果西班牙不夠強大,意大利不夠強大,盎格魯─撒克遜,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

這種腦洞大開的分析,裡面有很多神邏輯。不過提出這些邏輯的前提,首先肯定是要熟悉相關的歷史、醫學、社會學、科學的知識背景。舉個例子,如果你瞭解醫學的歷史發展,你就不可能提出黑死病的成因和造成的災難。

當有了各種事件的先後順序和邏輯關係後,就可以把這些因果串聯起來,才能得出這樣精彩的推論。

這種就是我們說的系統思維。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系統思維

  • 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需要跨學科交叉論證,這種思維能力可以訓練,不過不是到市面上隨便找一個培訓班學習,說白了,所謂的培訓都是看老師的。老師是個什麼人,你就能學到什麼。思維培訓也有口水課,如果你去學了只會講口水課的老師,就除了複製他的臺詞以外,一無所獲。如果要學習思維訓練,就要找思維敏捷度比較高的人去學習。

其實現在很多的玩分析的公眾號,也有相關的分析。

比如我看過關於宋朝被蒙古滅掉的分析,現在看到的兩個比較特別的分析,一個是根據冶煉技術分析,當時蒙古的武器比較硬,所以交鋒的時候,勝率比較高;一個是根據當時氣候分析的,根據當時的氣溫記錄,當時的糧食降產厲害,本來天災就厲害,即使不打仗很多人也會餓死,而蒙古人沒糧食了就去搶南宋的城池,饑荒+侵略,結果南宋就亡了。

所以,共同一個事件,也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分析。

在很多公眾號裡最經典的,莫過於六個石頭對於金庸著作的分析。他可以從一個人的性格和其他人對他的反應,來分析個人的歷史軌跡。這在古代就叫“列傳”。沒錯,就是司馬遷寫的那種,裡面就會涉及到心理學和行為學。

當然他也從射鵰兩部的前後變化,寫出社會發展史,階層形成的過程。這也是有社會學的理論基礎的。

所以說,學習知識只是打基礎而已。分析,才能真正能夠成為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源泉。

學習成長,消除焦慮,你要學懂這三句話

射鵰兩部曲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不管環境給你怎樣的焦慮,不管人家對你如何的炫耀,告訴你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牛,她家掙了多少錢,她家房子多大,起碼你的內心是明鏡似的,你知道別人是怎麼做到的,他現在在做什麼,你的內心平靜如水。

子曰:知者不惑。

當然,僅限於不惑,不會輕易被擾亂心智而已。

至於想要做到結果,還是要行動。

行動需要的,是懂得表達。如果表達的好,就能圈粉。

表達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其實營銷的一部分就是表達,塑造產品在客戶心中的價值。

不過由於國內市場實在太大,就把表達這部分包裝成一個產品就可以收入不錯了。

會表達,沒有內容,不過是復讀機,把自己的老師那一套話重新背一遍,繼續賣,就是常見的做表達的培訓師的那一套。一套課程,不同的講師,重複的賣,俗稱口水課。

  • 真正有威力的,是內容。

有了內容,就可以把任何內容,包裝成任何產品,換著花樣的賣出去,其實表達、營銷無非就是那幾個套路。懂得人就懂了,不懂的人真正用心也可以懂的,比如可以來拿個《銷量II》版權課程認證,用銷售邏輯分析所有營銷套路,就可以看穿外面99%的營銷套路。

至於內容,就要學學《極速微課開發》,任何人,用任何知識,轉化為任何內容。

所以,想要消除焦慮,除了學習,還要多跟人交流,最好還要找個真正的老師學一下。

這就是傳說中的: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閱人無數不如賢師指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