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本期《舞蹈世界》繼續為您帶來“中國舞蹈·非遺之雲上舞”的下集,除了芒筒蘆笙舞,苗族還有著反排木鼓舞、銅鼓舞等等非遺項目,而與之相關的故事,更是言說不盡,敬請收看。

播出時間8月13日15:06cctv-3

雲上舞--中國舞蹈·非遺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苗族古歌世代相傳,為這個古老的民族記錄了先祖的傳說,講述著他們的勤勞勇敢,宣告著他們的崇拜與信仰。而苗族的舞,則是用一代一代人的身體,傳頌著這部偉大的遷徙史,也書寫著他們當下的生活。舞蹈是他們的生活,舞蹈是一個活化石,而融進舞蹈的生活,就是歷史。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苗族擁有很多的節日,人們似乎把值得紀念和慶賀的日子都傳承了下來,決心要把自己生活的地方變成一片樂土。人們在這些節日裡,或紀念先祖,或慶賀豐收,當然,還少不了歌山舞海,花前月下。

歌舞是他們的語言,所有的情話、試探和自我表白,都盡在其中。如果說情話並不可靠,那麼身體的語言則永遠不會說謊。姑娘用舞蹈展示著自己的嫵媚和多情,小夥子則盡情展示著自己的健碩和可靠。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姑娘要出嫁了,媽媽會把多年辛苦攢下嫁妝,一點點穿戴在她的身上。這一身滿目琳琅的銀飾,顯示著父母對她的珍視和保護,讓她像一個公主一樣走入另一個家庭,希望她新的家人,可以給她同樣的愛。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無論是服飾上怎樣的差異,天生的樂觀和豪邁都在他們的舞蹈中統一起來。一碗欄門酒,讓他們和客人的情感迅速溝通起來,人們忘記了疲累,忘記了生疏,這一切,他們用歌和舞來表達。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反排木鼓舞源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反排村,於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們通常知道反排木鼓舞和祭祀活動有關,其實它為我們講述了一個漫長的故事,故事關於遷徙,關於感恩,關於崇敬,關於生活,也關於他們的喜怒哀樂。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反排木鼓舞國家級傳承人萬政文,會給我們細細講來,反排木鼓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以及這舞蹈上書寫的歷史。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夜裡的千戶苗寨,一盞盞油燈,如同天上的繁星落入凡間,勾勒出苗族古老的圖騰。來到這裡的人們,一定要在觀景臺等待夜幕的降臨,或者乾脆住上一晚,以便目睹真正的人間奇觀。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這裡的街頭巷尾都充斥著苗族的文化,酸湯魚的香味處處可聞,嘎歌古巷的老人們,會為遊客們唱上一段。來過的遊客們可能就會知道,這裡叫做雷山,而雷山正是“銅鼓舞”的家鄉。誕生於雷山縣大塘鎮掌坳村的銅鼓舞,是苗族舞蹈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對銅鼓不僅僅是喜愛,更是一種崇敬。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中國舞蹈·非物質文化遺產——雲上舞(下)(組圖)

大山裡,清江畔,滄海桑田,時代變遷,先時在高山雲上起舞,如今在數字雲的時代起舞,歷久彌新的是舞蹈裡的歷史和生活,舞蹈原本就是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