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記住鄉愁》第四季

3月5日——3月9日節目單

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3月5日

週一

第43集 宗艾鎮吃虧是福

吃虧就像布袋子,吃的虧越多,這個布袋越大,心胸也越來越寬廣,裝的東西也多,人脈也好,認的朋友也多,做事也都順利,心情也會快樂。

——山西·宗艾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宗艾鎮,位於山西東部壽陽縣北。生活在古鎮裡的人們深諳吃虧是福的道理,並把這份追求融化在為人處世的方方面面。

災荒之年,從賣燒餅、賒賬到最後免費送燒餅,掌櫃趙善俊“將虧吃到底”,最終得到災民相助,使小鎮逃過一場流寇的洗劫。

茶商榮本華賣茶,每次都會另抓一小撮添上,以此抵押包裝帶來的少許壓損成沫。這個做法在古鎮傳承至今,“抓一撮”業已成為當地買賣人的傳統與招牌。

老人王森玉積極傳播古鎮影像、自籌資金建起鄉村文化室。在他看來:“吃虧就像布袋子,吃虧越多,布袋越大,心胸越來越寬廣”。

一代代宗艾人,用溫情與良善溫暖著彼此,豁達且智慧地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3月6日

週二

第44集 和平鎮自立自強

靠己糧倉滿,靠天空米缸。

——福建·和平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和平鎮地處閩西北腹地、武夷山南麓。

公元951年,黃峭在其八十歲壽辰之際,將18個兒子悉數遣散,讓其獨闖天涯。他認為,安逸的生活會使子孫養尊處優、不思進取,要想激勵子孫上進,非使其自立不可。黃峭遣子的故事在古鎮中世代流傳,不僅給家族後人留下了自強自立的精神,也把這種精神傳遞給每一個和平人……

難以承受數百萬的修復費用,木匠賴華軍和工友們,邊幹邊學,用五年的堅韌付出,完成了鎮上幾十棟老房子的修復工作。

為了留住家鄉的一縷茶香,原本是養殖戶的羅興華,用近十年的摸索,種出高品質的碎銅茶。

千年的時光緩緩走過,和平人始終堅信,只有自強才能贏得尊重,改變命運。

3月7日

週三

第45集 潿洲鎮同船合條命

輕霜打死單根草,狂風難毀萬木林。

——廣西·潿洲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北部灣海域中部,自古盛產珍珠。相傳明萬曆年間,採珠人符海生用性命助同伴採得夜明珠,

挽救了全島百姓,也讓 “同船合條命”的規矩在島上流傳下來。

清朝末年,來島上定居的客家人,在當地人的幫助下,從原來的山耕農戶,變成靠海為生的漁民。傳承了上百年的“交扁擔”,是鄉民們互幫互助的仁義;耗時三十多年修成的避風港口,彰顯著陳光權為鄉親們造福,為漁民們保命的信念。

時代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但潿洲島人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卻會永遠長存,在滄海桑田中,留下溫暖印記。

3月8日

週四

第46集 馬牧池鎮仁義敦厚

家家有紅嫂,村村有烈士。

——山東·馬牧池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馬牧池位於山東臨沂市北部。歷史上,這裡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家家有紅嫂,村村有烈士”,成為抗戰時期最堅固的敵後堡壘和根據地。人民的軍隊,捨出性命保護百姓。將一切看在眼裡的馬牧池人,也用行動支持著自己的部隊。

張淑貞讓八路軍的孩子喝奶、吃細糧,

自己的一個兒子卻因為照顧不周不幸夭折;戰士生命垂危,來不及燒水的啞女明德英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傷員;孟良崮戰役, 32位沂蒙紅嫂扛著門板蹚入河中,為部隊搭起了一座“人橋”,河水冰涼,有的人因此終身沒有生育……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馬牧池人依然保留著淳樸堅毅的性格,在新時代裡穩步向前。

3月9日

週五

第47集 貢川鎮 心底無私天地寬

沒有私慾,所以無所畏懼。

——福建·貢川鎮

下週節目中,你最期待哪個古鎮?

貢川鎮位於福建省中部,小鎮越千年,地富人賢。

明末清初,楊宮與嚴季平聯合商戶成立“筍幫商會”,公正無私地制定竹筍收購和經銷制度,讓利於民,使得貢川竹筍名揚海內外。

1937年,陳廣選帶領貢川筍商筍農將三十萬斤筍乾用繩索串起來,投入閩江入海口,用“閩筍填海”來阻止日艦。無私無畏的家國情懷滋養著這方水土,也融入了貢川人的日常生活。

上世紀六十年代,古鎮居民自帶乾糧、肩扛手挑,用血肉之軀建成電灌站,給古鎮帶來光明和希望。

為修繕古鎮城牆,小鎮居民自發組織尋找古城磚,十幾年的時間裡,陸續找到數萬塊古磚。

古往今來,小鎮百姓

舍小我私利,成全大我,也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