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就該暫時遺忘袁隆平?|新京報快評

認識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就該暫時遺忘袁隆平?|新京報快評

认识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就该暂时遗忘袁隆平?|新京报快评

文 | 範娜娜

這兩天,某公眾號的一篇《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的文章毫無意料地火了起來。文章裡聲稱袁隆平的光輝把其他所有科學家都掩蓋掉了,其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臺”留給其他科學家。

本就是無謂之比,卻入戲太深,言之鑿鑿地好似在為其他科學家鳴不平,深究起來,不過又是套路。

每隔一段時間,此類製造對立,混淆是非的論調就會重現。從“姚貝娜之死,張萬年之殤”到“黃曉明PK屠呦呦:一生的努力不敵一場秀”,再到這次的“暫時遺忘袁隆平,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總有人喜歡將本不衝突的事情強行拉到一起製造話題,腦洞太大,炒作上癮,卻能收割一撥智商粉,屢試不爽。

三年前屠呦呦和黃曉明的pk,科研工作者和藝人被放到了輿論的擂臺之上,圈子不同也硬拿來比較。這一次,把袁隆平和其他科學家兩相對比,圈子倒是同一個,只不過袁隆平代替黃曉明被推向了對立面。

文章乍一看以為是科普,通讀下來卻瀰漫著一股毒雞湯的味道,屬於典型的一捧一踩的邏輯。在寫文章之前就早早戴上了有色眼鏡。認為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副實,證據就是我們吃的大米沒有幾個是袁隆平的產品,但不容忽視的是袁隆平在1999年聯合發起設立的隆平高科,目前已經是國家化種業公司,即使不是袁隆平培育的品種,不一定沒有“袁氏基因”。

认识那些给我们米饭吃的科学家,就该暂时遗忘袁隆平?|新京报快评

《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文章閱讀量已達十萬加

又說袁隆平沒有發明雜交水稻的育種,但業內公認其理論思想指引了雜交水稻的發展,他的研究告訴了同行雜交水稻研究是否值得做,已然奠定了我國雜交水稻育種與產業迅猛發展的基礎,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無可厚非。

眾所周知,科學研究不可能是一人之力,眾人齊心才能推動一門學科的發展,而被推上臺面的往往只是少數代表。袁隆平自己也常說 “雜交水稻並非我一個人的成績,而是整個科研團體的成就。”

然而這類文章只是聽其所聽,見其所見,兀自佈道,不見客觀,無視理性。

單純地利用手中鍵盤,用所謂的大量資料,堆砌華而不實的觀點,貌似有理有據,卻暗中偷換概念,忽悠大眾,衝擊我們的三觀,暗中把輿論帶偏。

好像我們敬畏袁隆平,就是對其他科學家的不尊重一樣。對袁隆平的敬畏,並不妨礙我們對其他科學家的尊重。應當明確社會價值的高低並不能僅僅以公眾關注度來衡量,無論袁隆平和其他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關注度孰高孰低,他們的貢獻都不會因此泯滅一分一毫。

我們應該認識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丁穎、管相桓、趙連芳、黃耀祥等等,他們為水稻事業做出的貢獻青史可載,絕不會無人問津。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一定要暫時遺忘袁隆平。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的陣營裡,袁隆平也是在列其中的。

讓我們暫時遺忘袁隆平來認識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這是什麼思維?我們的大腦,又不是金魚,只有幾秒的記憶,容得下那些給我們米飯吃的科學家,也記得住袁隆平。

□範娜娜(實習生)

我們發佈了一個“稿事”計劃!“閱讀原文”。

編輯:孟然 實習生:範娜娜 校對: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