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數據應用」組合拳 唱響「平安雲岩」好聲音

一座城市的安全,關乎一城人的幸福感。平安和諧,發展才有溫度。

隨著大數據時代來臨,處在“中國數谷”的核心區域,雲巖公安將“大數據應用”與“平安和諧”融合串聯,既是“自然”,更是“必然”。

大數據時代,需要大數據思維,離不開大數據儲備、大數據手段,關鍵在於大數據分析應用。

近年來,貴陽市公安局雲巖分局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市局黨委“1461”總體戰略部署下,堅定地將大數據作為突破發展瓶頸、提升工作效率的“不二法寶”。運用“塊數據”理念,立足基層實戰需求,創新推出多項工作機制和模式,自主研發多個實戰運用功能平臺,逐步將“數據化”應用服務於基層、服務實戰,努力實現“打防管控”一體化格局——

“視頻是證據之王”,不斷完善轄區視頻監控建設,建立視頻巡邏隊,引進生物識別技術,從模糊人影到數字圖像,7萬隻“天眼”,築牢平安基石。

“資源是平安之盾”,採集整合各種數據資源,不斷加強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發合成作戰平臺、警情實時控制平臺,組建多支專班隊伍打擊盜竊、搶奪等,整合力量凝聚合力,護衛城市安全。

“創新是發展之源”,持續開展大數據創新應用探索,110網格化接處警“快速響應”,“智慧門牌”破解“城中村”實有人口管理難題,大數據應用更接地氣、更顯實效,守護人民財產。

……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秉承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以強化大數據融合應用為核心思路,雲巖公安這支隊伍,正一步一個腳印鑄造著更堅固的“安全長城”。

A

視頻天眼“升級版” 築牢平安基石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93.57平方公里的雲巖區,是貴州省面積最小的區縣。130餘萬的人口規模,讓人口密度直逼一線城市,治安形勢相對複雜。安全,是人民最基本的要求,最現實的期待。

3000餘名警力、100餘輛巡邏車,即使全警24小時不間斷巡邏,警力也不夠。如何突圍?“向科技要警力”便是一劑“強心針”,視頻監控建設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2013年起,雲巖區就開始迅速增加路面監控。在雲巖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幾年時間內,雲巖區安裝了7萬餘個監控攝像頭,實現主街道、背街小巷各路口監控無縫對接,24小時不間斷運行,被民警們親切地稱為“7萬個24小時‘不閉眼’的哨兵”。

“最初的部分老監控探頭還只能看清人影輪廓,但隨著技術手段日臻成熟,逐漸朝著高清攝像頭、WiFi數據實時傳輸等方向升級,構成了公安系統運用大數據手段守護城市平安的基礎保障。”雲巖分局指揮中心焦警官說,以不斷覆蓋的監控探頭為技術基礎,雲巖公安同步開展警務科技創新,組建“視頻巡邏”隊伍,不斷向“預知預判預警”目標靠近,實現向“主動型”警務模式的轉變,努力將案件盡力遏制在萌芽狀態。

“升級版”天眼的內涵不止於此。以大數據手段為基礎,雲巖公安還充分依託視頻監控,探索引入生物識別技術,進一步提升視頻監控對案件偵破的精準、高效作用。

“形象點說,普通的視頻監控在案發後只能鎖定到嫌疑人身形或體貌特徵,無法快速掌握嫌疑人的準確信息。利用生物識別技術後,公安機關便能有效將捕捉到的信息解析為數據,與其他數據資源融合計算,為案件偵破提質增效。”焦警官說。

去年5月,一名住在三橋地區的嫌疑人第一次在三橋轄區實施街面扒竊,隨後,又專挑早上六七點的時間在普陀社區等地實施流竄作案。三橋派出所民警經過視頻偵察,利用生物識別技術快速將捕捉到的視頻轉化為身份信息,在快速破獲三橋轄區扒竊案件的同時,還串並破獲了普陀轄區的扒竊案件。“如果不是利用生物識別技術,這樣的案子以前是很難破的,即使破了一起,也很難發現在其他區域還有案件。”焦警官說。“我看到監控攝像頭不時會360度旋轉,應該有民警在後臺關注街面安全”“監控多了,晚上走在路上踏實多了”……監控攝像頭24小時運行,抓得住嫌犯,安得了民心,平安基石逐漸夯實。

B

合成作戰聚合力 磨亮“打處”利刃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老話常說,“眾人划槳開大船”。講的是團結的策略,談的是合作的好處。

2016年以來,雲巖公安結合區域實情和實戰所需,研發了“合成作戰平臺”,並從信息資源集中的刑偵、禁毒等警種抽調專業人員集中辦公,研發實戰應用組件、建立實戰運行機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合成作戰模式。

打破以往各警種和部門間存在的壁壘,合成作戰平臺體現出顯著的案件研判優勢,可有效提升線索研判的廣度、深度和精確度,助力精準打擊。同時,依託該機制,合成作戰組能及時獲取案件線索,第一時間開展查證工作,並及時反饋信息到相關配偵警種深度研判,再以落地核查提升辦案效率,從而有效提高抓捕成功率。

雲巖分局刑偵大隊副隊長姚航對此感觸深刻。“之前遇到系列性、團伙性的盜竊案件,牽扯麵廣、涉及偵查的有效資源又少,往往很難開展工作。自從有了合成作戰模式,不僅可以整合發案地派出所、周邊派出所、專班的工作力量,還能有效依託合成作戰的其他警種信息研判、數據分析的優勢,共同形成合力偵破案件,資源共享,效率成倍提升。”

“以前一起簡單的小區入室盜竊案件,民警利用傳統辦案方法可能走訪群眾就要花一週時間。現在依靠科技監控手段和合成作戰的其他警種,時間可以縮短到一天左右,效率提高了,破案時間短了。而且我們還儘可能地為群眾追回贓物,減少群眾損失。”姚航說,僅2017年上半年,雲巖公安通過破獲案件便為群眾追回價值300餘萬元的贓物。

如今,雲巖區合成作戰平臺具有案件管理、合成作戰、情指情行聯動、監督評估四大功能。通過平臺的運行,有效解決了體制壁壘、信息孤島無法消除,數據安全與基層運用需求之間矛盾大,系統資源運用不充分及作用率低等難題,切實增強了數據服務基層和實戰的能力。

研判有度,偵查有方,合成有力。“立足天眼、大數據等科技基礎,形成各警種優勢互補、信息互通、警力互動、精準打擊的良好格局,案件偵破時間大為縮短,民警成就感也不斷提高。”姚航說。

C

數據應用“接地氣” 護衛一城平安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早上報的案,下午就接到派出所電話:丟失的電動車蓄電池已經追回來了。市民周國躍不禁感嘆:“雲巖公安破案真快!”

拇指輕輕一點,盜竊嫌疑人的照片就傳到了微信“網格工作群”裡,治安信息員王欣甚至還沒顧得上撥打110報警電話,網格巡警就已經驅車趕到,將嫌疑人成功攔截……

事關民眾切身利益,一天也等不得,一點也耽擱不起。利用大數據思維切實提升工作效率,離不開“接地氣”的一線探索,繞不過群眾呼聲強烈的治安複雜區域。

工作中,雲巖公安分局不斷深化警務運行機制改革,按照市局黨委的統一部署,大力推行“110網格快速接處警”警務工作模式,把雲巖轄區劃分為12個網格、70餘個出警點,投入800餘名警力。通過信息化“警務終端”一鍵接收處警指令,實現“秒級”派警,“分級”出警。“有警出警,無警巡邏”,切實讓市民時刻感受到民警就在身邊。

“以往發生警情後,接處警流程是市局110指揮中心接警——轉警到分局指揮中心——指派給轄區派出所——值班民警打電話回訪報警人——核實情況後安排警力出警。層級過多,加上常出現轄區不明的情況,光是內部流程就要走10多分鐘;而且處警機動性不足,如遇到交通擁堵,可能二三十分鐘、甚至個把小時都難以到達現場。”雲巖分局指揮中心範警官表示。

如今,通過接地氣的大數據手段創新應用,所有的警情統一由市局110指揮中心派發到網格警的手持警務終端上,大幅節約了中間流程所花的時間。加上科學劃分網格巡區、高密度全時空覆蓋、警用摩托車的配備使用,雲巖分局接警平均時間縮短70%,有效保證了民警第一時間到達群眾身邊,及時偵辦案件。

另一方面,結合全市大數據發展背景,雲巖公安還率先自主研發出“智慧門牌”數據管理平臺,探索運用大數據理念破解“城中村”人口管理和社會治安難題。依託該平臺,社區民警可以建立儲存電子檔案,手機實時進行信息採集、更新及維護;各警種民警可以掌握房屋及相應人口信息,實現資源共享,豐富信息採集面;治安大隊則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對派出所民警進行實時考核監督。

“大數據應用為民警減負,為證據定案助力,也為群眾身邊事服務。關鍵是依託大數據手段,辦案效率提高了,破案數量增多了,咱們的成就感和幹勁也更足了。”長期在一線工作的民警廖霆說。

數量清,底數明,社會治安管理有了現實抓手,公安機關的違法犯罪打擊也添了助手。一塊“智慧”的小門牌,採得了信息,斥得退壞人,破得了案件。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亮點速遞

監控數據“會說話” 盯住“壞人”安了民心

漁安派出所依託大數據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升轄區社會治安管理水平一瞥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如果不是親身經歷,市民周勇(化名)到現在也不敢相信:車窗被砸後“不翼而飛”的物品居然能回來,嫌疑人居然能那麼快落網。

“沒想到這麼快就破案了,還能把丟失的茅臺酒追回來,太感謝了,你們太厲害了!”1月21日,得知嫌疑人落網,領到失而復得的酒,周勇對著漁安派出所的民警一個勁兒地道謝。

“應該的,應該的,我們履職盡責,是大數據‘天眼’厲害,這才幫助我們這麼短時間破案。”

事情得從1月初說起。“正是歲末,未來方舟沿河商業區迎來了聚會人群,不少車主順便把酒水放在車內,給違法犯罪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機。”1月19日,周勇就是將茅臺酒放在車裡被砸了車窗。

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點懈怠。“如果依靠傳統的偵查手段,逐步走訪摸排,現場蹲點,效率低是其次,很有可能到最後也會一無所獲。但得益於前期對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派出所通過技術手段很快便捕捉到嫌疑人的落腳點,最終在短時間內順利實施抓捕,挽回市民損失。”民警告訴記者。

“時代在變,形勢在變,工作思路也必須要變。”漁安派出所副所長陳博感嘆,案件的成功告破,是對新時代下派出所工作應用大數據技術,以視頻監控基礎建設為抓手,向科技要警力的生動寫照。

作為基層派出所,漁安派出所整體管轄面積將近20平方公里,包括城中村、大型城市商住綜合體、農民回遷安置區、保障性住房、老廠區宿舍樓等多類人群聚居區域,居住人口達13萬人左右,治安條件複雜,管理難度大。加上派出所警力有限,“地大人少情況複雜”的特點就更為突出。

“如何管理好這麼大一片區域,給群眾安全安心的生產生活環境?必須打破傳統思維,向科技要警力,向大數據要警力。”陳博說,這其中,以監控探頭為代表的視頻天網建設又是科技和大數據應用的基礎。

自2016年以來,除充分依託市、區已建的監控探頭外,漁安派出所通過向屬地黨委政府部門尋求支持等方式,分步驟積極補充建設轄區重要地點監控探頭,已累計補充安裝350個普通監控探頭,新增7個高清科技探頭,基本實現了“治安亂點全封閉、主要路口基本有”的天網格局。

在此基礎上,派出所還不斷髮動轄區商鋪、群眾等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主動配合安裝監控探頭,增強自身財產安全監控的同時,作為公安系統視頻監控的有效補充,助力民警偵破案件,維護轄區治安。

“視頻監控是證據之王,既能為民警減負,助力證據定案,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又能更好地服務群眾,一舉多得。”陳博說,“這一切都得益於市區整體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支撐,離不開存儲服務器、網絡傳輸通道的網底建設。”

監控數據“會說話”,盯住“壞人”安了民心。陳博告訴記者,自漁安派出所大力完善轄區監控探索建設以來,轄區案件線索來源大幅增加,盜竊類案件破案時間也大幅縮短。

更讓陳博高興的是,除日益完善的“天眼哨兵”外,針對年關盜竊等案件易發的實際,雲巖分局還特地整合指揮中心、刑偵、治安等專業警種形成專班,駐點進入漁安派出所辦公,助力派出所共同護衛一方百姓平安。

“專班運作有力提升了我們運用大數據的能力,我們一定會讓工作更上一個臺階,給轄區群眾交出一份更滿意的答卷。”陳博說。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審核:陳林、付春華 本期編輯:彭世希

長按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打好“数据应用”组合拳 唱响“平安云岩”好声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